一种龙珠型绿茶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36818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龙珠型绿茶的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1)原料采摘、清洗后进行初次摊晾;(2)初次摊晾后将原料在175~195℃条件下杀青,后进行二次摊晾;(3)二次摊晾后在130~140℃条件下揉捻;(4)揉捻后进行二次杀青;(5)二次杀青后进行造型并脱水,得到龙珠型绿茶。本申请制备的绿茶呈颗粒珠状,能够有效保留茶叶的颜色和香气,同时碎末茶少。浸泡后茶汤清澈,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格调,色、香、味、型得到显著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龙珠型绿茶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龙珠型绿茶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绿茶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制作,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绿茶色泽和茶汤较多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格调,由此得名。绿茶的加工,简单分为杀青、揉捻和干燥三个步骤。传统工艺加工的绿茶存在干茶暗绿、汤色黄绿、香气低淡、茶叶苦涩味重、碎断、片末茶多的问题。致使加工出的产品品质平淡,造成绿茶经济效益低下。经研究发现,绿茶在加工过程中,茶叶的色泽、香气、滋味、叶底的变化等是由加工条件所影响的。如在滚筒炒干机中加工时,毛尖筒温高达130℃,揉捻叶投入滚筒中长时间滚炒,产生高温、高湿,造成透气不良、内湿外干,茶叶因闷热作用造成色泽逐渐由绿色变成黄绿色、茶叶的香气部分散失,滋味鲜度差、苦涩味重,是造成绿茶色黄、香低、滋味苦涩,断碎和片末茶多的主要因素。如何改善加工的过程,提高绿茶的品质,进而增加经济效益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龙珠型绿茶的制备方法,有效保留茶叶的颜色和香气,减少碎末茶,使色、香、味、型得到显著提高。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龙珠型绿茶的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1)原料采摘、清洗后进行初次摊晾;(2)初次摊晾后将原料在175~195℃条件下杀青,后进行二次摊晾;(3)二次摊晾后在130~140℃条件下揉捻;(4)揉捻后进行二次杀青;(5)二次杀青后进行造型并脱水,得到龙珠型绿茶。作为优选,所述原料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的芽叶,所述芽叶的长度为4~7cm。作为优选,所述清洗时用水清洗2~3次,所述初次摊晾后原料的含水量为70~75%。作为优选,所述杀青的时间为120~150s。作为优选,所述二次摊晾后原料的含水量为53~57%。作为优选,所述揉捻的时间为8~12min。作为优选,所述二次杀青的温度为160~170℃,时间为60~90s。作为优选,所述脱水时先在95~100℃条件下脱水15~25min,再在55~70℃条件下脱水30~120min。作为优选,所述龙珠型绿茶的含水量为4~7%。作为优选,整个制备过程在原料采摘后48小时内完成。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龙珠型绿茶的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1)原料采摘、清洗后进行初次摊晾;(2)初次摊晾后将原料在175~195℃条件下杀青,后进行二次摊晾;(3)二次摊晾后在130~140℃条件下揉捻;(4)揉捻后进行二次杀青;(5)二次杀青后进行造型并脱水,得到龙珠型绿茶。本申请制备的绿茶呈颗粒珠状,能够有效保留茶叶的颜色和香气,同时碎末茶少。浸泡后茶汤清澈,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格调,色、香、味、型得到显著提高。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龙珠型绿茶的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1)原料采摘、清洗后进行初次摊晾;(2)初次摊晾后将原料在175~195℃条件下杀青,后进行二次摊晾;(3)二次摊晾后在130~140℃条件下揉捻;(4)揉捻后进行二次杀青;(5)二次杀青后进行造型并脱水,得到龙珠型绿茶。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原料优选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的芽叶。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芽叶的长度优选为4~7cm,进一步优选为5~6cm。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清洗时优选用水清洗2~3次。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初次摊晾后原料的含水量优选为70~75%,进一步优选为71~74%,再进一步优选为72~73%。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杀青的时间优选为120~150s,进一步优选为130~140s,再进一步优选为135s。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杀青的温度优选为175~195℃,进一步优选为180~190℃,再进一步优选为185℃。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杀青时优选采用滚筒式杀青机。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二次摊晾后原料的含水量优选为53~57%,进一步优选为54~56%,再进一步优选为55%。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揉捻的时间优选为8~12min,进一步优选为9~11min,再进一步优选为10min。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揉捻的温度优选为133~138℃,进一步优选为135℃。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二次杀青的温度优选为160~170℃,进一步优选为163~167℃,再进一步优选为165℃。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二次杀青的时间优选为60~90s,进一步优选为70~80s,再进一步优选为75s。作为优选,所述脱水时先在95~100℃条件下脱水15~25min,再在55~70℃条件下脱水30~120min。在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次脱水的温度优选为96~99℃,进一步优选为97~98℃。在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次脱水的时间优选为15~25min,进一步优选为18~22min,再进一步优选为20min。在本专利技术中,第二次脱水的温度优选为55~70℃,进一步优选为60~65℃。在本专利技术中,第二次脱水的时间优选为30~120min,进一步优选为60~100min,再进一步优选为80min。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龙珠型绿茶的含水量优选为4~7%,进一步优选为5~6%。在本专利技术中,整个制备过程优选在原料采摘后48小时内完成。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实施例1原料采摘后进行筛选,挑选出长度为4cm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的芽叶,用水清洗2次,清洗后进行初次摊晾,直至芽叶的含水量为70%;将滚筒式杀青机预热,待桶内温度达到185℃时放入初次摊晾后的芽叶进行杀青,135s后取出芽叶进行二次摊晾;二次摊晾至芽叶含水量为53%后,将芽叶在135℃条件下揉捻,揉捻10min后将芽叶放入滚筒式杀青机中在160℃下二次杀青90s;二次杀青后取30kg芽叶平均分为3份,编号为试验组1~3,分别进行造型并进行两次脱水,得到龙珠型绿茶。试验组1~3中两次脱水的温度和时间以及制备的龙珠型绿茶的含水量、碎末茶质量分数、水浸出物质量分数如表1所示。表1组别试验组1试验组2试验组3第一次温度(℃)1009895第一次时间(min)152025第二次温度(℃)706055第二次时间(min)3060120含水量(%)4.565.135.34碎茶末(%)2.081.671.93水浸出物(%)42.3141.6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龙珠型绿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n(1)原料采摘、清洗后进行初次摊晾;/n(2)初次摊晾后将原料在175~195℃条件下杀青,后进行二次摊晾;/n(3)二次摊晾后在130~140℃条件下揉捻;/n(4)揉捻后进行二次杀青;/n(5)二次杀青后进行造型并脱水,得到龙珠型绿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龙珠型绿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
(1)原料采摘、清洗后进行初次摊晾;
(2)初次摊晾后将原料在175~195℃条件下杀青,后进行二次摊晾;
(3)二次摊晾后在130~140℃条件下揉捻;
(4)揉捻后进行二次杀青;
(5)二次杀青后进行造型并脱水,得到龙珠型绿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龙珠型绿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的芽叶,所述芽叶的长度为4~7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龙珠型绿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时用水清洗2~3次,所述初次摊晾后原料的含水量为70~7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龙珠型绿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杀青的时间为120~150s。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春林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久安古茶树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