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迟建光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锁骨复位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6723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锁骨复位钳,包括第一钳臂、第二钳臂、活动槽、连接轴、钳柄、通孔、螺杆、调节螺母、第一弹簧、连接块、调节螺栓、固定板、第二弹簧、夹头和固定螺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通过单手手持两个钳柄,然后通过转动调节螺栓,调节螺栓与固定螺母螺纹连接,调节螺栓带动夹头挤压第二弹簧,从而调节夹头在固定板内部的位置,然后通过捏动两个钳柄,两个钳柄分别带动第一钳臂和第二钳臂靠近,第一钳臂带动螺杆与第二钳臂内部的通孔滑动连接,第二钳臂带动第一弹簧沿着螺杆压缩,从而避免用力过大,对锁骨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锁骨复位钳
本技术涉及一种锁骨复位钳,具体是一种新型锁骨复位钳,属于医疗器械应用

技术介绍
锁骨呈S型架于胸骨柄于肩峰之间,是连接上肢与躯干的唯一骨性支架。锁骨位于皮下,表浅,受外力作用使易发生骨折,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2.6%—12%,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壮年,锁骨中段骨折占锁骨骨折的80%。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常用方案。以往在临床上对锁骨骨折切开复位时,骨折固定钳或把持器使用较为普遍。目前现有技术的骨折固定钳或把持器存在无法调节按压力度,在进行锁骨复位时,用力过大会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在持骨复位时经常滑脱或损坏周围的组织,有时固定不住骨折对位好的骨折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影响手术进行。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新型锁骨复位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锁骨复位钳。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新型锁骨复位钳,包括第一钳臂和第二钳臂以及调节装置和夹持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开设在第一钳臂一端的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部卡合连接第二钳臂,所述第一钳臂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第二钳臂;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钳臂和第二钳臂一端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端固定连接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端内部固定连接固定螺母,所述固定板为弧形板,所述固定板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夹头的侧壁,所述固定螺母的内部螺纹连接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的一端固定连接夹头的一端侧壁。优选的,所述第二钳臂的一端开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滑动连接螺杆,所述螺杆固定连接在第一钳臂的一端侧壁。优选的,所述螺杆的一端螺纹连接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位于第二钳臂的一侧,所述调节螺母的直径大于通孔的直径,所述螺杆的一端外侧套接第一弹簧。优选的,所述第一钳臂与第二钳臂的一端均固定连接钳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单手手持两个钳柄,然后通过转动调节螺栓,调节螺栓与固定螺母螺纹连接,调节螺栓带动夹头挤压第二弹簧,从而调节夹头在固定板内部的位置,然后通过捏动两个钳柄,两个钳柄分别带动第一钳臂和第二钳臂靠近,第一钳臂带动螺杆与第二钳臂内部的通孔滑动连接,第二钳臂带动第一弹簧沿着螺杆压缩,从而避免用力过大,对锁骨造成二次伤害。通过第一钳臂和第二钳臂通过连接轴转动,第一钳臂和第二钳臂分别带动两个连接块和固定板向锁骨位置移动,通过两个夹头对需要复位的锁骨进行固定,方便快捷,便于调整夹紧的强度,便于对病人锁骨进行保护。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调节螺栓、第二弹簧和夹头的位置示意图。图中:1、第一钳臂,2、第二钳臂,3、活动槽,4、连接轴,5、钳柄,6、通孔,7、螺杆,8、调节螺母,9、第一弹簧,10、连接块,11、调节螺栓,12、固定板,13、第二弹簧,14、夹头,15、固定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技术的技术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新型锁骨复位钳,包括第一钳臂1和第二钳臂2以及调节装置和夹持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开设在第一钳臂1一端的活动槽3,所述活动槽3的内部卡合连接第二钳臂2,所述第一钳臂1通过连接轴4转动连接第二钳臂2,避免用力过度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钳臂1和第二钳臂2一端的连接块10,所述连接块10的一端固定连接固定板12,所述固定板12的一端内部固定连接固定螺母15,所述固定板12为弧形板,所述固定板12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弹簧13的一端,所述第二弹簧1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夹头14的侧壁,所述固定螺母15的内部螺纹连接调节螺栓11,所述调节螺栓11的一端固定连接夹头14的一端侧壁。所述第二钳臂2的一端开有通孔6,所述通孔6的内部滑动连接螺杆7,所述螺杆7固定连接在第一钳臂1的一端侧壁,结构更加合理,便于连接;所述螺杆7的一端螺纹连接调节螺母8,所述调节螺母8位于第二钳臂2的一侧,所述调节螺母8的直径大于通孔6的直径,所述螺杆7的一端外侧套接第一弹簧9,结构更加合理,便于连接;所述第一钳臂1与第二钳臂2的一端均固定连接钳柄5,结构更加合理,便于连接。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通过单手手持两个钳柄5,然后通过转动调节螺栓11,调节螺栓11与固定螺母15螺纹连接,调节螺栓11带动夹头14挤压第二弹簧13,从而调节夹头14在固定板12内部的位置,然后通过捏动两个钳柄5,两个钳柄5分别带动第一钳臂1和第二钳臂2靠近,第一钳臂1带动螺杆7与第二钳臂2内部的通孔6滑动连接,第二钳臂2带动第一弹簧9沿着螺杆7压缩,从而避免用力过大,对锁骨造成伤害,通过第一钳臂1和第二钳臂2通过连接轴4转动,第一钳臂1和第二钳臂2分别带动两个连接块10和固定板12向锁骨位置移动,通过两个夹头14对需要复位的锁骨进行固定,方便快捷,便于调整夹紧的强度,便于对病人锁骨进行保护。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得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锁骨复位钳,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钳臂(1)和第二钳臂(2)以及调节装置和夹持装置;/n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开设在第一钳臂(1)一端的活动槽(3),所述活动槽(3)的内部卡合连接第二钳臂(2),所述第一钳臂(1)通过连接轴(4)转动连接第二钳臂(2);/n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钳臂(1)和第二钳臂(2)一端的连接块(10),所述连接块(10)的一端固定连接固定板(12),所述固定板(12)的一端内部固定连接固定螺母(15),所述固定板(12)为弧形板,所述固定板(12)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弹簧(13)的一端,所述第二弹簧(1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夹头(14)的侧壁,所述固定螺母(15)的内部螺纹连接调节螺栓(11),所述调节螺栓(11)的一端固定连接夹头(14)的一端侧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锁骨复位钳,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钳臂(1)和第二钳臂(2)以及调节装置和夹持装置;
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开设在第一钳臂(1)一端的活动槽(3),所述活动槽(3)的内部卡合连接第二钳臂(2),所述第一钳臂(1)通过连接轴(4)转动连接第二钳臂(2);
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钳臂(1)和第二钳臂(2)一端的连接块(10),所述连接块(10)的一端固定连接固定板(12),所述固定板(12)的一端内部固定连接固定螺母(15),所述固定板(12)为弧形板,所述固定板(12)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弹簧(13)的一端,所述第二弹簧(1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夹头(14)的侧壁,所述固定螺母(15)的内部螺纹连接调节螺栓(11),所述调节螺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迟建光刘俊涛王竹杰王江鹏杨喜忠
申请(专利权)人:迟建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