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俊专利>正文

一种肿瘤介入治疗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6716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肿瘤介入治疗针,包括针筒,针筒外部一侧的握把,针筒内部一侧的螺纹一,针筒内部中间位置的橡胶挡片,所述针筒一端的支撑杆,支撑杆一侧的推药杆,推药杆靠近支撑杆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螺纹一相匹配的螺纹二,所述推药杆远离所述支撑杆的一端的送药活塞,并且,推药杆贯穿连接于所述橡胶挡片,针筒上设置有乳头,针筒靠近所述乳头的一端设置有针头,所述针头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乳头相匹配的针栓,所述针栓上固定连接设置有弹性绳,所述弹性绳远离所述针栓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针栓相匹配的橡胶塞,所述橡胶塞上套设有橡胶塞盖,所述针头远离所述针栓的一端套接有针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干净卫生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肿瘤介入治疗针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肿瘤介入治疗专用针头。
技术介绍
介入治疗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CT、超声和磁共振等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的创口将特定的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介入治疗全程在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进行,能够准确地直接到达病变局部,同时又没有大的创伤,因此具有准确、安全、高效、适应证广、并发症少等优点,现已成为一些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在给病人进行肿瘤介入治疗时所使用的介入治疗针头主要由针柄和针筒构成,针柄比较短,在给病人进行肿瘤介入治疗时很容易引发交叉感染,另外针筒上无刻度,难以掌握刺入深度,给医务人员增加了极大的工作难度,而且肿瘤介入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CT影响来实时调整注射药物的种类以及数量,因此在换药过程中容易发生交叉感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医用肿瘤内科辅助介入治疗装置,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肿瘤介入治疗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筒(1),所述针筒(1)外部的一侧设置有握把(2),所述针筒(1)内部的一侧设置有螺纹一(3),所述针筒(1)内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橡胶挡片(4),所述针筒(1)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5)一侧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延伸至针筒(1)内部的推药杆(6),所述推药杆(6)上且靠近所述支撑杆(5)的一端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螺纹一(3)相匹配的螺纹二(7),所述推药杆(6)远离所述支撑杆(5)的一端设置有送药活塞(8),并且,所述推药杆(6)贯穿连接于所述橡胶挡片(4),所述针筒(1)远离所述支撑杆(5)的一端设置有乳头(9),所述针筒(1)靠近所述乳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肿瘤介入治疗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筒(1),所述针筒(1)外部的一侧设置有握把(2),所述针筒(1)内部的一侧设置有螺纹一(3),所述针筒(1)内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橡胶挡片(4),所述针筒(1)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5)一侧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延伸至针筒(1)内部的推药杆(6),所述推药杆(6)上且靠近所述支撑杆(5)的一端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螺纹一(3)相匹配的螺纹二(7),所述推药杆(6)远离所述支撑杆(5)的一端设置有送药活塞(8),并且,所述推药杆(6)贯穿连接于所述橡胶挡片(4),所述针筒(1)远离所述支撑杆(5)的一端设置有乳头(9),所述针筒(1)靠近所述乳头(9)的一端设置有针头(10),所述针头(10)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乳头(9)相匹配的针栓(11),所述针栓(11)上设置有弹性绳(12),所述弹性绳(12)远离所述针栓(11)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针栓(11)相匹配的橡胶塞(13),所述橡胶塞(13)上套设有橡胶塞盖(14),所述针头(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俊孙小荣赵文军吕洋王蒙陈宇郭小勇杨德飞
申请(专利权)人:郭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