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腔镜辅助颈清手术用拉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6704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腔镜辅助颈清手术用拉钩,其包括相互垂直固接的钩体与手柄,所述钩体的头端有弧形钩头,所述手柄的两端分别为握持段和过渡段,所述过渡段与所述钩体弯折过渡连接,所述握持段的长度为80~90mm,宽度为15~30mm,且所述握持段沿其长度方向,宽度逐渐变窄;所述钩体的长度为90mm~110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充分考虑腔镜辅助颈清扫术的特点,根据成人的手掌宽度和握持舒适性设计该握持段,且该握持段沿其长度方向,宽度逐渐变窄,利于牢固握持及沿牵拉方向用力,更方便医务人员使用时,减少不适感;钩体的长度为90mm~110mm,可以达到颈深部淋巴清扫,可更好的暴露颈清扫时的手术视野,利于小切口颈清扫术的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腔镜辅助颈清手术用拉钩
本技术涉及手术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行腔镜辅助小切口颈清扫手术时使视野暴露的拉钩。
技术介绍
目前甲状腺癌的治疗手段相对单一,手术治疗仍占主导地位。临床上相当一部分甲状腺癌患者初诊时即已伴有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颈侧区淋巴结清扫仍是不可替代的手术方式。传统手术切口有“L”型或“低领”大弧形,其切口近20cm,手术创伤大、术后疤痕组织明显、影响颈部美观,给患者造成心理负担。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腔镜辅助小切口(切口仅约20mm)颈清扫术在临床应用广泛,受到患者及医生的普遍认可。拉钩是手术中牵拉暴露手术视野的工具,也是手术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之一。目前颈清扫时使用的拉钩器械大多数是甲状腺拉钩、乳腺拉钩等。其结构特点为拉钩的工作端长度短小、活动度小,不能通过牵拉暴露足够的手术视野,导致操作不便,影响操作部位的神经、血管保护,且长时间握持牵拉常常造成手掌不适感。在行腔镜手术时,操作空间的建立及手术视野的暴露是手术实施关键的一步。传统上多采用在手术操作腔隙内注入高流量二氧化碳以建立充分的操作空间和清晰的手术视野。但是二氧化碳的持续输入可能导致高碳酸血症和皮下气肿,甚至有时导致气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授权号为CN209826819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的一种甲状腺腔镜手术拉钩,达到了在免充气的情况下获得满意的手术空间,但行颈清扫时其暴露空间有限。授权号为CN208864375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的一种颈部淋巴结清扫器,其根据颈部的局部解剖结构设计,满足了颈部解剖时的视野暴露需求,开放手术时临床实用。但其拉钩头端短小,把柄设计边缘锐,腔镜手术时视野暴露有限,且长时间握持手掌感觉不适。综上所述,目前行颈清扫手术时使用的拉钩,在行小切口手术时,由于拉钩的头端短小且固定,活动度局限,导致手术过程中不易暴露手术视野,操作相对困难,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手术风险,也不便于行深部淋巴结的清扫,增加了遗留转移淋巴结的风险;同时由于其结构的设计缺陷,常常引起握持不适感,不利于小切口行颈清扫术的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腔镜辅助颈清手术用拉钩,本技术要解决的是现有技术中,拉钩设计不易暴露手术视野,容易引起握持不适感,不利于小切口颈清扫术的推广的技术问题。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腔镜辅助颈清手术用拉钩,包括相互垂直固接的钩体与手柄,所述钩体的头端有弧形钩头,所述手柄的两端分别为握持段和过渡段,所述过渡段与所述钩体弯折过渡连接,所述握持段的长度为80mm~90mm,宽度为15mm~30mm,且所述握持段沿其长度方向,宽度逐渐变窄;所述钩体的长度为90mm~110mm。优选地,所述手柄还包括连接段,所述握持段、连接段、过渡段依次连接,所述连接段为两端宽中间窄的类哑铃状一体式结构,所述两端中第一端连接握持段,第二端连接过渡段。进一步地,所述过渡段为扁平的片状结构,其与所述连接段的第二端同宽。优选地,所述钩体的宽度为15mm。优选地,所述钩体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所述第一区段为扁平结构,所述第二区段具有外表面向内表面凹入的弧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区段远离第一区段的一端弯曲形成所述弧形钩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区段的厚度为2mm。优选地,所述握持段中间设有开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充分考虑腔镜辅助颈清扫术的特点,设计了符合颈部解剖的拉钩,本技术的握持段的长度为80mm~90mm,宽度为15mm~30mm,根据成人的手掌宽度和握持舒适性设计该握持段,且该握持段沿其长度方向,宽度逐渐变窄,利于牢固握持及沿牵拉方向用力,更方便医务人员使用时,减少不适感;钩体的长度为90mm~110mm,可以达到颈深部淋巴清扫,可更好的暴露颈清扫时的手术视野,利于小切口颈清扫术的推广。2、本技术的握持段和过渡段还设有一连接段,该连接段为两端宽中间窄的类哑铃状一体式结构,便于医务人员进行牵拉作业时固定拉钩,并有利于拉钩人员根据实际操作情况,变换拉钩姿势,如正握持式牵拉,反握持式牵拉,执笔式牵拉;3、本技术的过渡段与钩体弯折过渡连接,该过渡段为扁平的片状结构,其与所述连接段的第二端同宽,便于由连接段的哑铃状结构转化成扁平结构时力量的均匀分布,避免因受力不均匀影响手术时的视野暴露;4、本技术的钩体宽度为15mm,便于深入20mm小切口手术空间内,可灵活牵拉胸锁乳突肌,并可根据需要左右调整手柄变换拉钩部分牵拉位置和方位,以清晰暴露手术视野;5、本技术的钩体具有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第一区段为扁平结构,第二区段具有外表面向内表面凹入的弧面,在手术时,第一区段的扁平设计可以避免在牵拉组织时,组织近端滑脱,第二区段的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组织的损伤,第二区段头端弯曲形成弧形钩头,还可以避免牵拉组织的远端滑脱。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实施例1的侧视图;图2:本技术实施例1的俯视图;图3:本技术实施例1钩体第一区段B-B方向的横截面示意图;图4:本技术实施例1钩体第二区段A-A直部的横截面示意图。图中:1、手柄,11、握持段,111、开口,121、第一端,122、连接杆,123、第二端,13、过渡段;2、钩体,21、第一区段,22、第二区段,221、钩头,222、直部,223、弧面。具体实施方式现有技术中存在拉钩设计不易暴露手术视野,容易引起握持不适感,不利于小切口颈清扫术的技术问题。所以本技术提出新的方案,为更加清楚的表示,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配合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腔镜辅助颈清手术用拉钩,该拉钩包括手柄1和钩体2,两者互相垂直呈L字形连成一体,且手柄1和钩体2为弧形弯折接合。参照图2所示,手柄1包含依次连接的握持段11、连接段及过渡段13,握持段11及过渡段13分别位于手柄1的两端,连接段位于中间。过渡段13远离连接连接段的一端与钩体2弯折过渡连接。握持段11供医务人员在使用时抓握,其长度为80mm~90mm宽度为15mm~30mm,握持段11沿其长度方向,宽度逐渐变窄,整体为圆滑设计,其长度符合成年人手掌宽度,更易于握持,其宽度的顺行变化有利于使用者/医务人员牢固握持及沿牵拉方向用力,其圆滑的结构设计可减少医务人员长时间握持的不适感。本实施例中,手柄1总长210mm,握持段11的长度为82mm,宽度26mm至17mm顺行变化。本实施例中,握持段11中间设有开口111,故握持段11呈宽度顺行减小的环形结构,开口111外部的环形为实心的圆柱状结构,直径为6mm。连接段用于连接握持段11和过渡段13,连接段为两端宽中间窄的类哑铃状一体式结构,包含依次连接的第一端121、连接杆122和第二端1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腔镜辅助颈清手术用拉钩,包括相互垂直固接的钩体与手柄,所述钩体的头端有弧形钩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的两端分别为握持段和过渡段,所述过渡段与所述钩体弯折过渡连接,所述握持段的长度为80~90mm,宽度为15~30mm,且所述握持段沿其长度方向,宽度逐渐变窄;所述钩体的长度为90mm~110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腔镜辅助颈清手术用拉钩,包括相互垂直固接的钩体与手柄,所述钩体的头端有弧形钩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的两端分别为握持段和过渡段,所述过渡段与所述钩体弯折过渡连接,所述握持段的长度为80~90mm,宽度为15~30mm,且所述握持段沿其长度方向,宽度逐渐变窄;所述钩体的长度为90mm~11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腔镜辅助颈清手术用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还包括连接段,所述握持段、连接段、过渡段依次连接,所述连接段为两端宽中间窄的类哑铃状一体式结构,所述两端中第一端连接握持段,第二端连接过渡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腔镜辅助颈清手术用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为扁平的片状结构,其与所述连接段的第二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为戈范洪凯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