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棉花育苗灌溉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6479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棉花育苗灌溉设备,包括上支撑架,所述的上支撑架上设置有支撑腿,所述的支撑腿下方设置有下支撑架,所述的支撑腿位于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之间,所述的上支撑架上设置有灌溉管,所述的灌溉管底部设置有喷头,所述的喷头采用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的喷头均匀分布在灌溉管上,所述的下支撑架上设置有底板,所述的底板上设置有限位框,所述的限位框内设置有育苗夹持装置。提高了棉花育苗灌溉过程中灌溉的均匀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Cotton seedling raising irrigation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棉花育苗灌溉设备
本技术涉及棉花育苗灌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棉花育苗灌溉设备。
技术介绍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有很多地区都在种植棉花,现在常用育苗方式包含棉花育苗和移植两个步骤,育苗阶段时,统一苗床规格,确定预定数量的苗穴,将选择后的种子植入苗穴,保证一苗一穴,为了保证种子如期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定期对苗床进行灌溉,在棉花育苗灌溉领域,由于灌溉要求比较高,需要对苗床进行均匀灌溉,常采用人工灌溉的方式。现有的灌溉中,通常采用人工喷灌的方式,即利用人工对苗床内的幼苗进行喷管,人工喷灌经常会出现灌溉不均匀导致局部喷水量过大或者局部灌溉量过小的技术问题,灌溉量过大则会引起内涝导致幼苗的死亡,灌溉量过小则会影响幼苗的发育,从而影响对幼苗成活率和合格率,导致推广不便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能提高喷灌均匀度用以提高幼苗栽培的成活率和合格率的棉花育苗灌溉设备,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棉花育苗灌溉设备,包括上支撑架,所述的上支撑架上设置有支撑腿,所述的支撑腿下方设置有下支撑架,所述的支撑腿位于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之间,所述的上支撑架上设置有灌溉管,所述的灌溉管底部设置有喷头,所述的喷头采用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的喷头均匀分布在灌溉管上,所述的下支撑架上设置有底板,所述的底板上设置有限位框,所述的限位框内设置有育苗夹持装置。优选地,所述的育苗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所述的第一夹块上开设有第一槽体,所述的第二夹块上开设有第二槽体,所述的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之间设置有夹持腔。优选地,所述的底板采用由不锈钢材质制成的板状结构,所述的底板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通孔。优选地,所述的限位框采用口字型结构,所述的育苗夹持装置的数量采用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的育苗夹持装置均匀分布在限位框内。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夹块上设置有第三槽体,所述的第三槽体内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的限位块和第三槽体相互配合,所述的限位块和第二夹块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均采用圆弧状的槽状结构,所述的夹持腔采用圆柱状或圆台形腔体。优选地,所述的上支撑架外侧设置有送水管,所述的送水管上设置有截止阀,所述的送水管和灌溉管相连通,所述的送水管和灌溉管均采用一端封闭的管状结构。优选地,所述的上支撑架采用口字型结构,所述的灌溉管的数量采用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的灌溉管沿上支撑架的中轴线方向依次均匀套装在在上支撑架上,若干个所述的灌溉管之间相互平行。本技术有益效果是:首先,本技术包括所述的上支撑架上设置有灌溉管,所述的灌溉管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喷头,所述的上支撑架下方设置有下支撑架,所述的下支撑架上设置有底板,所述的底板上设置有限位框,所述的限位框内设置有育苗夹持装置,若干个所述的喷头位于限位框上方,并对限位框内作物进行灌溉,可降低人工喷管中灌溉不均匀的技术问题,进而提高灌溉的效率,提高棉花苗床育苗成活率。其次,本技术所述的育苗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所述的第一夹块上开设有第一槽体,所述的第二夹块上开设有第二槽体,所述的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之间设置有圆柱状或圆台形腔体,所述的第一夹块上设置有第三槽体,所述的第三槽体内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的限位块和第三槽体相互配合,所述的限位块和第二夹块固定连接,所述的夹持腔内放置培植土和种子,育苗结束后可通过拆开限位块和第三槽体,便于取出幼苗及培植土进行移栽。最后,本技术所述下支撑架上设置有底板,所述的底板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的孔板结构,有利于过量的灌溉水及时排出,防止幼苗根系腐烂;同时该结构有利于植入较深的幼苗种子根系向下拓展,从而提高幼苗的成活率。本技术结构简单,维修方便,设计巧妙,具有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易于推广使用的产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支撑架;2.支撑腿;3.下支撑架;4.灌溉管;5.喷头;6.限位框;7.第一夹块;8.第二夹块;9.第一槽体;10.第二槽体;11.第三槽体;12.限位块;13.送水管;14.截止阀;16.底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3、4所示,一种棉花育苗灌溉设备,包括上支撑架1,所述的上支撑架1底端面和支撑腿2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撑腿2底端上和下支撑架3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的上支撑架1上设置有灌溉管4,所述的灌溉管4底部设置有喷头5,所述的喷头5采用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的喷头5均匀分布在灌溉管4上,所述的下支撑架3上设置有底板16,所述的底板16上设置有限位框6,所述的限位框6内设置有育苗夹持装置。所述的育苗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块7和第二夹块8,所述的第一夹块7上开设有第一槽体9,所述的第二夹块8上开设有第二槽体10,所述的第一槽体9和第二槽体10之间设置有夹持腔。所述的底板16采用由不锈钢材质制成的板状结构,所述的底板16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的限位框6采用口字型结构,所述的育苗夹持装置的数量采用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的育苗夹持装置均匀分布在限位框6内,若干个所述的育苗夹持装置构成立方体结构,所述的立方体结构截面的形状和限位框6的内腔截面的形状相应,所述的立方体结构和限位框6之间存在微小间隙,所述的微小间隙便于限位框6活动套装在所述的立方体结构上。所述的第一槽体9和第二槽体10均采用圆弧状的槽状结构,所述的夹持腔采用圆柱状或圆台形腔体,在装配第一夹块7和第二夹块8所组成的所述的育苗夹持装置时,为了保证安装的准确性本技术方案在所述的第一夹块7上设置有第三槽体11,所述的第三槽体11内设置有限位块12,所述的限位块12和第三槽体11相互配合,所述的限位块12和第二夹块8固定连接,用以提高定位准确度。所述的上支撑架1外侧设置有送水管13,所述的送水管13上设置有截止阀14,所述的送水管13和灌溉管4相连通,所述的送水管13和灌溉管4均采用一端封闭的管状结构,灌溉管4开口端和送水管13相连通,喷头5和灌溉管4相连通。所述的上支撑架1采用口字型结构,所述的灌溉管4的数量采用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的灌溉管4沿上支撑架1的中轴线方向依次均匀套装在在上支撑架1上,若干个所述的灌溉管4之间相互平行,喷头5位于上支撑架1的空腔中。本产品使用方法如下:首先,在所述的夹持腔内植入培植土和幼苗种子,开启截止阀14,所述的灌溉用水经送水管13进入灌溉管4,自喷头5喷出,对位于限位框6的夹持腔内的种子进行灌溉,达到预定时间后关闭截止阀,多余的灌溉水自底板16的通孔排出,完成一次灌溉。当育苗结束时,移走限位框6,同时分离限位块12和第三槽体11,将幼苗和培植土自底板16上移出进行移植。通过本实施例,本技术所述的上支撑架1下方设置有下支撑架3,所述的上支撑架1上设置有灌溉管4,所述的灌溉管4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喷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棉花育苗灌溉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撑架(1),所述的上支撑架(1)上设置有支撑腿(2),所述的支撑腿(2)下方设置有下支撑架(3),所述的支撑腿(2)位于上支撑架(1)和下支撑架(3)之间,所述的上支撑架(1)上设置有灌溉管(4),所述的灌溉管(4)底部设置有喷头(5),所述的喷头(5)采用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的喷头(5)均匀分布在灌溉管(4)上,所述的下支撑架(3)上设置有底板(16),所述的底板(16)上设置有限位框(6),所述的限位框(6)内设置有育苗夹持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棉花育苗灌溉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撑架(1),所述的上支撑架(1)上设置有支撑腿(2),所述的支撑腿(2)下方设置有下支撑架(3),所述的支撑腿(2)位于上支撑架(1)和下支撑架(3)之间,所述的上支撑架(1)上设置有灌溉管(4),所述的灌溉管(4)底部设置有喷头(5),所述的喷头(5)采用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的喷头(5)均匀分布在灌溉管(4)上,所述的下支撑架(3)上设置有底板(16),所述的底板(16)上设置有限位框(6),所述的限位框(6)内设置有育苗夹持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花育苗灌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育苗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块(7)和第二夹块(8),所述的第一夹块(7)上开设有第一槽体(9),所述的第二夹块(8)上开设有第二槽体(10),所述的第一槽体(9)和第二槽体(10)之间设置有夹持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花育苗灌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16)采用由不锈钢材质制成的板状结构,所述的底板(16)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花育苗灌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亚伟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市世龙灌溉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