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电路板固定组件及红外触控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6407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55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红外电路板固定组件及红外触控设备,包括:外壳及红外电路板;外壳设置有与红外电路板相适应的安装槽;红外电路板置于安装槽内;红外电路板包括相对的两条侧边;第一侧边的一端设置有外露于外壳的限位凸起;第二侧边设置有限位凹槽;外壳上设置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与限位凹槽形成第一结构干涉,限位凸起与外壳形成第二结构干涉,以通过结构干涉限制红外电路板与外壳的相对移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基于限位凸起、限位凹槽及与红外电路板相适应的安装槽共同实现了红外电路板的全方位固定,杜绝了整机工作时出现震音及触摸信号不稳定现象,增强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外电路板固定组件及红外触控设备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电路板结构
,特别是指一种红外电路板固定组件及红外触控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红外触控装配结构一种为外壳腔体采用对称凹槽滑轨结构,红外PCB(PrintedCircuitBoard,印制电路板)板通过外壳腔体凹槽插入外壳腔体,另一种为外壳腔体单侧凹槽结构,红外PCB板通过外壳腔体单侧凹槽及红外PCB板上的红外信号灯为支撑插入外壳腔体。但是,以上两种方式由于外壳腔体与红外PCB板需预留滑动间隙,导致红外PCB板装入外壳腔体后存在活动空间,使得红外PCB板装入外壳腔体以后,无法进行有效固定,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红外电路板固定组件及红外触控设备,以解决现有电路板无法进行有效固定,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基于上述目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红外电路板固定组件,包括:外壳及红外电路板;所述外壳设置有与所述红外电路板相适应的安装槽;所述红外电路板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红外电路板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其中,所述第一侧边的一端设置有外露于所述外壳的限位凸起;所述第二侧边设置有限位凹槽;所述外壳上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限位凹槽形成第一结构干涉,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外壳形成第二结构干涉,以通过所述第一结构干涉及所述第二结构干涉限制所述红外电路板与所述外壳的相对移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螺栓及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位置与所述限位凹槽相对应;限位螺栓螺纹配合穿过所述螺纹通孔,并能够与所述限位凹槽相抵以形成所述第一结构干涉。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螺纹通孔为腰形,以使所述限位螺栓能够在孔内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以与所述限位凹槽相适应。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固定弹簧及卡扣弹片,所述固定弹簧与所述外壳及所述卡扣弹片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卡扣弹片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壳铰接,以使所述卡扣弹片与所述限位凹槽对应时,弹出所述卡扣弹片,并能够与所述限位凹槽相抵以形成所述第一结构干涉。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边及所述第二侧边设置有滑条;所述安装槽上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能够与所述滑条滑动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设置于所述外壳与所述红外电路板之间,与所述外壳及所述红外电路板接触,以将位于所述安装槽内的所述红外电路板压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条;所述固定条粘附于所述外壳与所述红外电路板对应的位置,以通过自身张力压紧位于所述安装槽内的所述红外电路板。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弹簧;所述固定弹簧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以通过自身张力压紧位于所述安装槽内的所述红外电路板。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边位于所述红外电路板红外发光的一侧。基于同一构思,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红外触控设备,应用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红外电路板固定组件。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红外电路板固定组件及红外触控设备,包括:外壳及红外电路板;外壳设置有与红外电路板相适应的安装槽;红外电路板置于安装槽内;红外电路板包括相对的两条侧边;第一侧边的一端设置有外露于外壳的限位凸起;第二侧边设置有限位凹槽;外壳上设置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与限位凹槽形成第一结构干涉,限位凸起与外壳形成第二结构干涉,以通过结构干涉限制红外电路板与外壳的相对移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基于限位凸起、限位凹槽及与红外电路板相适应的安装槽共同实现了红外电路板的全方位固定,杜绝了整机工作时出现震音及触摸信号不稳定现象,增强了用户体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出的现有技术中红外触控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红外电路板固定组件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红外电路板固定组件的红外电路板的俯视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红外电路板固定组件的俯视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出的另一种红外电路板固定组件的俯视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设置有固定结构的红外电路板固定组件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说明书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如
技术介绍
所言,现有的红外触控设备中,如图1所示,其中,110为红外电路板,120为红外灯层,130为触控板。红外灯层120一般集合在红外电路板110上部,在工作过程中,红外灯层120会向触控板130方向发射红外射线。对于现有技术的两种红外触控装配结构,其中,第一种外壳腔体结构较为复杂,红外信号灯与触摸盖板距离较远,导致触摸高度较高,用户体验差。第二种,因红外PCB板插入外壳腔体时,一侧需要依靠红外信号灯作为支撑,在滑动过程中红外信号灯易与外壳腔体接触,导致信号灯损坏脱落;现有两种方案由于外壳腔体与红外PCB板需预留滑动间隙,导致红外PCB板装入外壳腔体后存在活动空间,使得红外PCB板装入外壳腔体以后,红外PCB板不能完全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导致出现触摸信号偏差,并且当整机播放声音时易引起红外PCB板震动,产生红外触摸信号不良和机震现象。随着行业的发展,用户体验要求不断提升,对红外触控信号的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红外PCB板在外壳腔体内需要处于一种相对不活动状态,现有技术已经无法完全满足需求。结合上述实际情况,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红外电路板固定组件,通过限位凸起、限位凹槽及与红外电路板相适应的安装槽共同实现了红外电路板的全方位固定,杜绝了整机工作时出现震音及触摸信号不稳定现象,增强了用户体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外电路板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及红外电路板;/n所述外壳设置有与所述红外电路板相适应的安装槽;所述红外电路板置于所述安装槽内;/n所述红外电路板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其中,所述第一侧边的一端设置有外露于所述外壳的限位凸起;所述第二侧边设置有限位凹槽;所述外壳上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限位凹槽形成第一结构干涉,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外壳形成第二结构干涉,以通过所述第一结构干涉及所述第二结构干涉限制所述红外电路板与所述外壳的相对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电路板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及红外电路板;
所述外壳设置有与所述红外电路板相适应的安装槽;所述红外电路板置于所述安装槽内;
所述红外电路板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其中,所述第一侧边的一端设置有外露于所述外壳的限位凸起;所述第二侧边设置有限位凹槽;所述外壳上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限位凹槽形成第一结构干涉,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外壳形成第二结构干涉,以通过所述第一结构干涉及所述第二结构干涉限制所述红外电路板与所述外壳的相对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螺栓及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位置与所述限位凹槽相对应;限位螺栓螺纹配合穿过所述螺纹通孔,并能够与所述限位凹槽相抵以形成所述第一结构干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通孔为腰形,以使所述限位螺栓能够在孔内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以与所述限位凹槽相适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固定弹簧及卡扣弹片,所述固定弹簧与所述外壳及所述卡扣弹片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卡扣弹片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壳铰接,以使所述卡扣弹片与所述限位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斌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鸿程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