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感测装置以及门把手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6120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49
一种操作感测装置以及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感测装置具有:静电传感器,由放入壳体的内部的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形成;以及控制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线以及所述第二导线,利用所述控制部向所述第一导线以及所述第二导线的各个施加电压,测定所述第一导线以及所述第二导线各自中的静电电容,在利用所述静电传感器感测操作体的感测区域配置有所述第一导线,在未感测所述操作体的非感测区域配置有所述第一导线以及所述第二导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操作感测装置以及门把手
本专利技术涉及操作感测装置以及门把手。
技术介绍
在汽车等的车门上设有用于开闭门的门把手,近年来,能够通过将手接近门把手来进行触摸操作、手势操作而进行车门的开闭的上锁或者解锁的门把手已经出现。在这种门把手设有用于感测手的操作的静电传感器等,静电传感器以放入壳体的状态设置于门把手的内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2194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将要解决的课题在上述那样的门把手设有用于将车门上锁的上锁用静电传感器和解除车门的上锁的开锁用静电传感器。开锁用静电传感器设置于门把手的内部,若人的手指接近门把手并被开锁用静电传感器感测,则车门的上锁被解除。作为将车门上锁时的手的操作,使手接近并接触门把手的规定的区域。因此,在手接触了门把手的规定区域以外的区域的情况下,并非意图将车门上锁的操作,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将车门上锁是不理想的。因此,要求如下一种操作感测装置,其成为能够在手仅接近了特定的区域的情况下感测是将门把手上锁的操作的上锁用静电传感器。换言之,要求一种能够在手仅接近了特定的区域的情况下感测到基于手的操作的操作感测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一观点,其特征在于,具有:静电传感器,由放入壳体的内部的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形成;以及控制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线以及所述第二导线,利用所述控制部向所述第一导线以及所述第二导线的各个施加电压,测定所述第一导线以及所述第二导线各自中的静电电容,在利用所述静电传感器感测操作体的感测区域中,配置有所述第一导线,在不感测所述操作体的非感测区域配置有所述第一导线以及所述第二导线。专利技术效果根据公开的操作感测装置,能够在手仅接近了特定的区域的情况下感测到基于手的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安装有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门把手的车门的说明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门把手的立体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门把手的俯视图。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门把手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开锁用静电传感器的立体图。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开锁用静电传感器的俯视图。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开锁用静电传感器的主视图。图8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内壳体的立体图。图9是开锁用静电传感器放入了内壳体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0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控制单元的外观图。图11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控制单元的内部的说明图。图12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门把手的剖面图。图13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利用门把手解锁车门的说明图。图14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上锁用静电传感器的立体图。图15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上锁用静电传感器的俯视图。图16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上锁用静电传感器的主视图。图17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上锁用静电传感器的侧视图。图1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上锁用静电传感器与开锁用静电传感器的关系的立体图。图19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门把手对车门的上锁的说明图。图20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上锁用静电传感器的立体图。图21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上锁用静电传感器的俯视图。图22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上锁用静电传感器的主视图。图23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上锁用静电传感器的侧视图。图2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上锁用静电传感器与开锁用静电传感器的关系的立体图。图2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上锁用静电传感器与开锁用静电传感器的关系的俯视图。图2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上锁用静电传感器与开锁用静电传感器的关系的主视图。图27是放入了壳体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上锁用静电传感器的立体图。图28是放入了壳体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上锁用静电传感器的后视图。图29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上锁用静电传感器的立体图。图30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上锁用静电传感器的俯视图。图31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上锁用静电传感器的主视图。图32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上锁用静电传感器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用于实施的方式进行说明。并且,对相同的部件等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说明。另外,在本申请中,使X1-X2方向、Y1-Y2方向和Z1-Z2方向为相互正交的方向。另外,将包含X1-X2方向及Y1-Y2方向的平面记载为XY平面,将包含Y1-Y2方向及Z1-Z2方向的平面记载为YZ平面,将包含Z1-Z2方向及X1-X2方向的平面记载为ZX平面。一般来说,在使用了静电传感器的门把手中,作为操作体的手接近门把手,成为静电传感器的电极与手的距离变短,这期间的静电电容增加,在静电电容超过了规定的值的情况下,感测为手进行了操作。这种静电电容的变化能够通过向电极施加规定的电压并利用所流过的电流量来检测。因而,无论手从哪个方向接近了门把手,只要手接近门把手,就会感测到手所进行的操作。如此,即使手的动作并非意图车门的上锁,也有在手接近门把手时车门被上锁的情况,如此将车门上锁并不理想。〔第一实施方式〕(门把手以及操作感测装置)基于图1至图4,对车辆的门把手以及操作感测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安装有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门把手100的汽车等车辆的车门的说明图,图2是门把手100的立体图,图3是俯视图,图4是分解立体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门把手100安装于汽车等的车门10,本实施方式中的操作感测装置内置于门把手100的内部。成为门把手100的框体部分的门把手壳体由外壳体110与内壳体120形成,在外壳体110与内壳体120所覆盖的壳体的内部设有开锁用静电传感器130、上锁用静电传感器140、控制单元150、中盖160等。门把手100以与车门10对置的一侧即内侧的Z2侧成为内壳体120侧,和与车门10对置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外侧的Z1侧成为外壳体110侧的方式安装。在门把手100中解除上锁时,一般来说,将手放入门把手100的内侧,进行使手接触门把手100的内侧的面121的操作。因而,在解除车门的上锁时,相对于门把手100使手由Z2侧朝向Z1侧移动,使手接触门把手100的成为内侧的面121的Z2侧的面。另外,门把手100的内侧的面121的中央部分向Z1侧凹陷,以便容易被人的手握住。在本申请中,有时在门把手100中将门把手100的内侧的面121记载为感测面。(开锁用静电传感器)如图5至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开锁用静电传感器130由被称作平行线缆的2条开锁用导线、即第一开锁用导线131与第二开锁用导线132形成,第一开锁用导线131成为Z1侧,第二开锁用导线132成为Z2侧。因而,第一开锁用导线131与第二开锁用导线132配置为,相对于门把手100的内侧的面121垂直地排列,相比于第一开锁用导线131,第二开锁用导线132成为感测面侧即内侧的面121侧。即,相对于与Y1-Y2方向平行的内侧的面121,第一开锁用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操作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n静电传感器,由放入壳体的内部的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形成;以及/n控制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线以及所述第二导线,/n利用所述控制部向所述第一导线以及所述第二导线分别施加电压,测定所述第一导线以及所述第二导线各自的静电电容,/n在利用所述静电传感器感测操作体的感测区域中,配置有所述第一导线,且未配置所述第二导线,在不感测所述操作体的非感测区域配置有所述第一导线以及所述第二导线。/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307 JP 2018-0406841.一种操作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静电传感器,由放入壳体的内部的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形成;以及
控制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线以及所述第二导线,
利用所述控制部向所述第一导线以及所述第二导线分别施加电压,测定所述第一导线以及所述第二导线各自的静电电容,
在利用所述静电传感器感测操作体的感测区域中,配置有所述第一导线,且未配置所述第二导线,在不感测所述操作体的非感测区域配置有所述第一导线以及所述第二导线。


2.一种操作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静电传感器,由放入壳体的内部的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形成;以及
控制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线以及所述第二导线,
利用所述控制部,向所述第一导线以及所述第二导线分别施加电压,测定所述第一导线以及所述第二导线各自的静电电容,
在利用所述静电传感器感测操作体的感测区域中,所述第一导线以及所述第二导线沿第一方向排列地配置,
在不感测所述操作体的非感测区域,所述第一导线以及所述第二导线沿第二方向排列地配置,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正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作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感测区域中,在所述操作体沿所述第一方向接近了所述静电传感器的情况下所述操作体被感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作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感测区域与所述非感测区域之间扭转所述第一导线以及所述第二导线,从而改变排列地配置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操作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基于由所述第一导线检测出的静电电容与由所述第二导线检测出的静电电容之差,对所述操作体的操作进行感测。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操作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基于由所述第一导线检测出的静电电容减去由所述第二导线检测出的静电电容而得的值,对所述操作体的操作进行感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操作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村俊季高井大辅佐佐木尚川名让菊地义之不藤平四郎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