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超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更换翘板的翘板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6116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翘板开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更换翘板的翘板开关,包括:壳体,壳体一侧设为开口结构,壳体远离开口的一侧由上至下分别设置有第一接线端、第二接线端和第三接线端,壳体内部设置有与第一接线端、第二接线端和第三接线端电连接的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第一触点和第三触点位于第二触点的两侧,壳体内部可拆卸连接有翘板,翘板中部设置与第二触点电连接的第一导电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嵌设槽和卡块的配合使用,当盖板与壳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时,卡块可将第一导电块的两端固定于嵌设槽内,拆卸时,只需将盖板取出即可将翘板以及第一导电块取出,方便对翘板的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更换翘板的翘板开关
本技术涉及翘板开关
,具体为一种便于更换翘板的翘板开关。
技术介绍
在电气领域内,翘板开关是常用配件,该翘板开关包括:基座、安装于基座中的开关组件、用于控制开关组件的开和关动作的板键以及活动连接于基座上的面板,其中,板键直接枢接于基座上,并凸出于面板外。通过扳上或扳下板键,就可以控制相关电器的工作,其中,面板起到保护及美化的作用。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各种翘板开关中的面板均是采用塑料一体注塑成型,为了增加整个翘板开关的美观性,人们不断的在面板及板键表面进行改良,令翘板开关更加美观。其具体方式是在面板及板键的表面印刷图案或贴图,以达到美化的效果。经长时间使用后,面板及板键表面印刷的图案或贴图均会出现磨损,即需要拆换面板及板键。由于板键直接枢接于基座上,在拆换的过程比较麻烦,很难拆换,或在拆换的过程会损坏基座上用于枢接板键的连接部,影响基座的再次使用,即会影响装配新的板键及面板的效率,甚至会出现无法将板键安装于基座上的情况,降低了整个翘板开关的使用寿命,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便于更换翘板的翘板开关以良好的解决上述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更换翘板的翘板开关,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便于更换翘板的翘板开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一侧设为开口结构,所述壳体远离开口的一侧由上至下分别设置有第一接线端、第二接线端和第三接线端,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接线端、第二接线端和第三接线端电连接的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所述第一触点和第三触点位于所述第二触点的两侧,所述壳体内部可拆卸连接有翘板,所述翘板中部设置与所述第二触点电连接的第一导电块,所述第一导电块两侧设置有与其电连接的第二导电块和第三导电块,所述壳体开口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盖板。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电块呈圆柱体,所述第二触点远离壳体的一侧为长条状的弧形槽结构,所述弧形槽与所述第一导电块的外壁相贴合。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电块和第二触点均为铜材质制成。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触点和第三触点靠近翘板的一侧设置成圆弧形结构,所述第二导电块和第三导电块均为半球体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内部设置有第一磁铁,所述第二导电块和第三导电块内部设置有第二磁铁。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两侧开设有两条嵌设槽,所述第一导电块两端嵌设于所述嵌设槽,所述盖板上一体成型设置有与所述嵌设槽相对应的两块卡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更换翘板的翘板开关,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将第二触点设置远离壳体的一侧设置成长条状弧形槽以及将第一导电块设置成圆柱体,可增加第二触点与第一导电块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保持第一导电块和第二触点之间电连接的稳定性;2.本技术,通过将第一触点、第三触点远离壳体的一侧设置呈圆弧形以及将第二导电块和第三导电块设置呈半球体结构,可增加第一触点与第二导电块以及第三触点与第三导电块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其之间的电连接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在使用过程中可使第一触点与第二导电块以及第三触点与第三导电块之间连接更加紧密,进一步保证电连接的稳固性;3.本技术,通过设置嵌设槽和卡块的配合使用,当盖板与壳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时,卡块可将第一导电块的两端固定于嵌设槽内,拆卸时,只需将盖板取出即可将翘板以及第一导电块取出,方便对翘板的更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壳体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图1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第一接线端;3-第二接线端;4-第三接线端;5-第一触点;6-第二触点;7-第三触点;8-翘板;9-第一导电块;10-第二导电块;11-第三导电块;12-盖板;13-第一磁铁;14-第二磁铁;15-嵌设槽;16-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更换翘板的翘板开关,包括:壳体1,壳体1一侧设为开口结构,壳体1远离开口的一侧由上至下分别设置有第一接线端2、第二接线端3和第三接线端4,壳体1内部设置有与第一接线端2、第二接线端3和第三接线端4电连接的第一触点5、第二触点6和第三触点7,第一触点5和第三触点7位于第二触点6的两侧,壳体1内部可拆卸连接有翘板8,翘板8中部设置与第二触点6电连接的第一导电块9,第一导电块9两侧设置有与其电连接的第二导电块10和第三导电块11,壳体1开口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盖板12,第一导电块9呈圆柱体,第二触点6远离壳体1的一侧为长条状的弧形槽结构,弧形槽与第一导电块9的外壁相贴合,第一导电块9和第二触点6均为铜材质制成,通过将第二触点6设置远离壳体1的一侧设置成长条状弧形槽以及将第一导电块9设置成圆柱体,可增加第二触点6与第一导电块9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保持第一导电块9和第二触点6之间电连接的稳定性。其中,第一触点5和第三触点7靠近翘板8的一侧设置成圆弧形结构,第二导电块10和第三导电块11均为半球体结构,第一触点5和第二触点6内部设置有第一磁铁13,第二导电块10和第三导电块11内部设置有第二磁铁14,通过将第一触点5、第三触点7远离壳体的一侧设置呈圆弧形以及将第二导电块10和第三导电块11设置呈半球体结构,可增加第一触点5与第二导电块10以及第三触点7与第三导电块11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其之间的电连接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第一磁铁13和第二磁铁14,在使用过程中可使第一触点5与第二导电块10以及第三触点7与第三导电块11之间连接更加紧密,进一步保证电连接的稳固性。其中,壳体1两侧开设有两条嵌设槽15,第一导电块9两端嵌设于嵌设槽15,盖板12上一体成型设置有与嵌设槽15相对应的两块卡块16,通过设置嵌设槽15和卡块16的配合使用,当盖板12与壳体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时,卡块16可将第一导电块6的两端固定于嵌设槽15内,拆卸时,只需将盖板12取出即可将翘板8以及第一导电块6取出,方便对翘板8的更换。工作原理: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将第二触点6设置远离壳体1的一侧设置成长条状弧形槽以及将第一导电块9设置成圆柱体,可增加第二触点6与第一导电块9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保持第一导电块9和第二触点6之间电连接的稳定性,通过将第一触点5、第三触点7远离壳体的一侧设置呈圆弧形以及将第二导电块10和第三导电块11设置呈半球体结构,可增加第一触点5与第二导电块10以及第三触点7与第三导电块11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其之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更换翘板的翘板开关,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一侧设为开口结构,所述壳体(1)远离开口的一侧由上至下分别设置有第一接线端(2)、第二接线端(3)和第三接线端(4),所述壳体(1)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接线端(2)、第二接线端(3)和第三接线端(4)电连接的第一触点(5)、第二触点(6)和第三触点(7),所述第一触点(5)和第三触点(7)位于所述第二触点(6)的两侧,所述壳体(1)内部可拆卸连接有翘板(8),所述翘板(8)中部设置与所述第二触点(6)电连接的第一导电块(9),所述第一导电块(9)两侧设置有与其电连接的第二导电块(10)和第三导电块(11),所述壳体(1)开口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盖板(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更换翘板的翘板开关,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一侧设为开口结构,所述壳体(1)远离开口的一侧由上至下分别设置有第一接线端(2)、第二接线端(3)和第三接线端(4),所述壳体(1)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接线端(2)、第二接线端(3)和第三接线端(4)电连接的第一触点(5)、第二触点(6)和第三触点(7),所述第一触点(5)和第三触点(7)位于所述第二触点(6)的两侧,所述壳体(1)内部可拆卸连接有翘板(8),所述翘板(8)中部设置与所述第二触点(6)电连接的第一导电块(9),所述第一导电块(9)两侧设置有与其电连接的第二导电块(10)和第三导电块(11),所述壳体(1)开口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盖板(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更换翘板的翘板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块(9)呈圆柱体,所述第二触点(6)远离壳体(1)的一侧为长条状的弧形槽结构,所述弧形槽与所述第一导电块(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超
申请(专利权)人:董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