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气用开关闸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6107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气用开关闸接头,包括固定设置的导电杆以及与动力源连接的动触头,导电杆和动触头之间设置有接头组件,接头组件包括六片横截面为扇形的接头本体,六片接头本体呈环形陈列布置;接头本体一端卡接于导电杆上,另一端与动触头滑动接触配合;每片接头本体均包括钩舌、第一内凹段、内凹槽、接触圆弧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气用开关闸接头
本技术涉及电气配电零部件
,具体为一种电气用开关闸接头。
技术介绍
在高压真空断路器,中置柜,手车等一次导电连接中,通常用开关闸接头与导电杆及动触头配合,开关闸接头通常也叫梅花触头,是作为电路通断控制的一种执行机构,现有技术中其接头本体,通常是采用板材冲裁而成的,冲裁面上总是会有一定宽度的撕裂带,而冲裁面又是通断电时的接触面,由于撕裂带的存在,导致表面不平滑,接触面不均匀,工作表面易被电弧烧伤,有必要进行改进,因此通过研发,采用精密封锻造成型来生产横截面整体呈扇形结构的接头本体,由于工作面位于模具型腔中,容易得到光顺的工作面,同时,采用精密锻造时模具型腔不可避免的会随着生产时间延长而产生磨损,当模具磨损到一定程度后,就不能再继续使用,由于接头本体为横截面整体呈扇形的异形件,通用量具测量困难,而精密测量需要采用三坐标测量仪,这样又需要对接头本体表面进行清洁处理,测量过程时间长,效率低,不适用于生产现场对产品质量的快速检测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气用开关闸接头,设计了适合采用精密封锻造成型来生产接头本体结构,其横截面整体呈扇形结构,由于作为工作面的钩舌及接触圆弧段均位于模具型腔中,容易得到光顺的工作面,在与导电杆以及动触头连接时接触稳定不容易起弧,具有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同时,设计了基于模拟组装的检具,能在生产现场对产品质量进行快速定性检测,保持生产高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气用开关闸接头,包括固定设置的导电杆1以及与动力源连接的动触头3,所述导电杆1和所述动触头3之间设置有接头组件2,所述接头组件2包括六片横截面为扇形的接头本体201,六片所述接头本体201呈环形陈列布置;所述接头本体201一端卡接于所述导电杆1上,另一端与所述动触头3滑动接触配合;每片所述接头本体201均包括钩舌202、第一内凹段203、内凹槽205、接触圆弧段209;所述钩舌202设于所述接头本体201一端且凸出于内圆弧面,所述钩舌202与设于所述导电杆1上的环槽101相适配;所述第一内凹段203设于所述接头本体201中部外圆弧面上,用于套装第一环形弹簧204将六片呈环形陈列布置的所述接头本体201的所述钩舌202卡紧在所述导电杆1的所述环槽101内;所述内凹槽205设于所述接头本体201另一端的外圆弧上;所述接触圆弧段209凸出设于所述接头本体201的内圆弧面上且所述接触圆弧段209中心与所述内凹槽205中心具有距离H;所述内凹槽205用于套装第二环形弹簧206使六片呈环形陈列布置的所述接头本体201的所述接触圆弧段209与所述动触头3接触配合。进一步的,所述接触圆弧段209两端连接设置有导向锥面207和避空段208。进一步的,所述距离H为0.5~1mm。一种检具,用于检测接头本体201,所述检具包括底座4、芯轴6,所述底座4上设有凸台402,所述凸台402内设有量孔5,所述底座4上设有与所述量孔5同轴连通的定位孔401,所述芯轴6包括同轴设置的定位段603、第二检规段602、第一检规段601,所述定位段603装配于所述定位孔401内,所述第二检规段602位于所述量孔5内,所述第一检规段601延伸出所述量孔5端口。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检规段602的外径与所述动触头3外径相适配,所述第一检规段601的外径与六片所述接头本体201呈环形陈列布置后所述第一内凹段203内壁的内径D相适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气用开关闸接头,设计适合采用精密封锻造成型来生产接头本体结构,其横截面整体呈扇形结构,由于作为工作面的钩舌及接触圆弧段均位于模具型腔中,容易得到光顺的工作面,在与导电杆以及动触头连接时接触稳定不容易起弧;通过设置于接头本体上第一内凹段以及内凹槽,在六片接头本体组合后将第一环形弹簧和第二环形弹簧分别套设在对应的第一内凹段以及内凹槽内,使接头本体的钩舌卡紧在导电杆的环槽内保证接触良好稳定,同时使接头本体的接触圆弧段与动触头紧密接触配合,有利于提升接触稳定性,降低温升;由于模具型腔的磨损是有一定规律的淅进式的磨损,因此设计了模拟组装的检具,将检具的量孔、第二检规段及第一检规段尺寸设计一定的合格冗余量,在生产现场抽取连续生产的六片接头本体,由于这六片接头本体是连续生产的,模具型腔的磨损基本相同,当装入检具中若出现卡滞,则表明当前模具应停止生产需要更换新模具,由于量孔、第二检规段及第一检规段尺寸设计了一定的合格冗余量,此时接头本体还是合格的从而保证批量合格,方便在生产现场对产品质量进行快速定性检测,保持生产高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气用开关闸接头主视图。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图3为图2中B-B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检具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一种电气用开关闸接头,包括固定设置的导电杆1以及与动力源连接的动触头3,导电杆1和动触头3之间设置有接头组件2,接头组件2包括六片横截面为扇形的接头本体201,六片接头本体201呈环形陈列布置;接头本体201一端卡接于导电杆1上,另一端与动触头3滑动接触配合;每片接头本体201均包括钩舌202、第一内凹段203、内凹槽205、接触圆弧段209;钩舌202设于接头本体201一端且凸出于内圆弧面,钩舌202与设于导电杆1上的环槽101相适配;第一内凹段203设于接头本体201中部外圆弧面上,用于套装第一环形弹簧204将六片呈环形陈列布置的接头本体201的钩舌202卡紧在导电杆1的环槽101内;内凹槽205设于接头本体201另一端的外圆弧上;接触圆弧段209凸出设于接头本体201的内圆弧面上且接触圆弧段209中心与内凹槽205中心具有距离H;内凹槽205用于套装第二环形弹簧206使六片呈环形陈列布置的接头本体201的接触圆弧段209与动触头3接触配合。进一步的,接触圆弧段209两端连接设置有导向锥面207和避空段208。进一步的,距离H为0.5~1mm。作为实施例的一种检具,用于检测接头本体201,检具包括底座4、芯轴6,底座4上设有凸台402,凸台402内设有量孔5,底座4上设有与量孔5同轴连通的定位孔401,芯轴6包括同轴设置的定位段603、第二检规段602、第一检规段601,定位段603装配于定位孔401内,第二检规段602位于量孔5内,第一检规段601延伸出量孔5端口。进一步的,第二检规段602的外径与动触头3外径相适配,第一检规段601的外径与六片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气用开关闸接头,包括固定设置的导电杆(1)以及与动力源连接的动触头(3),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杆(1)和所述动触头(3)之间设置有接头组件(2),所述接头组件(2)包括六片横截面为扇形的接头本体(201),六片所述接头本体(201)呈环形陈列布置;所述接头本体(201)一端卡接于所述导电杆(1)上,另一端与所述动触头(3)滑动接触配合;每片所述接头本体(201)均包括钩舌(202)、第一内凹段(203)、内凹槽(205)、接触圆弧段(209);/n所述钩舌(202)设于所述接头本体(201)一端且凸出于内圆弧面,所述钩舌(202)与设于所述导电杆(1)上的环槽(101)相适配;/n所述第一内凹段(203)设于所述接头本体(201)中部外圆弧面上,用于套装第一环形弹簧(204)将六片呈环形陈列布置的所述接头本体(201)的所述钩舌(202)卡紧在所述导电杆(1)的所述环槽(101)内;/n所述内凹槽(205)设于所述接头本体(201)另一端的外圆弧上;/n所述接触圆弧段(209)凸出设于所述接头本体(201)的内圆弧面上且所述接触圆弧段(209)中心与所述内凹槽(205)中心具有距离H;/n所述内凹槽(205)用于套装第二环形弹簧(206)使六片呈环形陈列布置的所述接头本体(201)的所述接触圆弧段(209)与所述动触头(3)接触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气用开关闸接头,包括固定设置的导电杆(1)以及与动力源连接的动触头(3),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杆(1)和所述动触头(3)之间设置有接头组件(2),所述接头组件(2)包括六片横截面为扇形的接头本体(201),六片所述接头本体(201)呈环形陈列布置;所述接头本体(201)一端卡接于所述导电杆(1)上,另一端与所述动触头(3)滑动接触配合;每片所述接头本体(201)均包括钩舌(202)、第一内凹段(203)、内凹槽(205)、接触圆弧段(209);
所述钩舌(202)设于所述接头本体(201)一端且凸出于内圆弧面,所述钩舌(202)与设于所述导电杆(1)上的环槽(101)相适配;
所述第一内凹段(203)设于所述接头本体(201)中部外圆弧面上,用于套装第一环形弹簧(204)将六片呈环形陈列布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刚黄明兴陈维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正昌锻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