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LC智能适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5941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PLC智能适配器,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适配器,所述适配器外周壁上四个角上均设置有防撞部。所述防撞部为长方体,所述防撞部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防撞部的相邻一侧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内部相连通;所述适配器一角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及所述第二凹槽共同组成的空间内部,且所述适配器高度与所述第一凹槽内部高度相适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适配器上的四个角处均设置有防撞部,增加了适配器的防撞能力,在适配器的运输途中,避免适配器因掉落、受到外部撞击等原因导致的损坏,提高了适配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LC智能适配器
本技术涉及PLC适配器的
,尤其涉及一种PLC智能适配器。
技术介绍
PLC控制系统是在传统的顺序控制器的基础上引入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讯技术而形成的一代新型工业控制装置,目的是用来取代继电器、执行逻辑、记时、计数等顺序控制功能,建立柔性的远程控制系统。具有通用性强、使用方便、适应面广、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编程简单等特点。适配器是控制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现有的适配器在出厂的时候,由于在运输途中发生的碰撞或者跌落等原因,导致适配器损坏,降低了适配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PLC智能适配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PLC智能适配器,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适配器,所述适配器外周壁上四个角上均设置有防撞部;所述防撞部为长方体,所述防撞部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防撞部的相邻一侧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内部相连通;所述适配器一角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及所述第二凹槽共同组成的空间内部,且所述适配器高度与所述第一凹槽内部高度相适配。优选的,每个所述防撞部上另外两侧均开设两个透气孔。优选的,两个相邻所述防撞部之间放置有空心管,所述空心管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外周面转动套设有齿轮,所述齿轮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空心管。优选的,所述转动杆位于所述空心管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钮。优选的,所述空心管内部穿设有两个插杆,所述插杆与所述空心管内部形状相适配,且两个所述插杆的中心轴共线;两个相邻所述防撞部相对一侧均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与所述插杆位置及相撞相适配;同一个所述空心管内部的两个插杆相对一端均设置有直齿条,两个所述直齿条位于对应所述齿轮的两侧,且所述直齿条与对应所述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直齿条的一端与位于同一个所述空心管内部另一个所述插杆靠近所述齿轮的一端存有工作间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在适配器上的四个角处均设置有防撞部,增加了适配器的防撞能力,在适配器的运输途中,避免适配器因掉落、受到外部撞击等原因导致的损坏,提高了适配器的使用寿命。2、本技术通过空心管、齿轮、直齿条及插孔,使四个防撞部牢牢固定在适配器上,且方便操作人员或者安装人员进行拆卸或者安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PLC智能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PLC智能适配器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PLC智能适配器中齿轮、转动杆、直齿条的部分仰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PLC智能适配器中防撞部的轴向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装置本体;11、适配器;2、防撞部;21、第一凹槽;22、第二凹槽;23、透气孔;3、空心管;31、第一固定杆;34、齿轮;35、转动杆;4、旋钮;33、插杆;331、直齿条;36、插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4,一种PLC智能适配器11,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包括适配器11,适配器11外周壁上四个角上均设置有防撞部2。防撞部2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21,防撞部2的相邻一侧开设有第二凹槽22,第一凹槽21与第二凹槽22内部相连通;适配器11一角位于第一凹槽21及第二凹槽22共同组成的空间内部,且适配器11高度与第一凹槽21内部高度相适配。每个防撞部2上另外两侧均开设两个透气孔23。两个相邻防撞部2之间放置有空心管3,空心管3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31,第一固定杆31的外周面转动套设有齿轮34,齿轮34远离第一固定杆3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35,转动杆35的一端穿过空心管3。转动杆35位于空心管3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钮4。空心管3内部穿设有两个插杆33,插杆33与空心管3内部形状相适配,且两个插杆33的中心轴共线;两个相邻防撞部2相对一侧均开设有插孔36,插孔36与插杆33位置及相撞相适配;同一个空心管3内部的两个插杆33相对一端均设置有直齿条331,两个直齿条331位于对应齿轮34的两侧,且直齿条331与对应齿轮34相互啮合;直齿条331的一端与位于同一个空心管3内部另一个插杆33靠近齿轮34的一端存有工作间隙。具体工作原理:操作人员在对每个适配器11进行包装时,首先将四个防撞部2分别安装在适配器11的四个角上。然后将四个空心管3分别放置每相邻两个防撞部2之间的区域。进一步的,操作人员转动旋钮4。旋钮4带动转动杆35转动,转动杆35带动齿轮34围绕第一固定杆31转动。齿轮34带动与之相互啮合的两个直齿条331运动,使两个直齿条331相背运动。两个直齿条331带动对应的插杆33运动,使插杆33的一端进入对应的插孔36内。至此,适配器11具有了一定的防撞能力。另外说明的是,当两个插杆33完全位于空心管3内部时,两个直齿条331不接触。当插杆33的一端进入对应插孔36内部时,对应的直齿条331与齿轮34还处于相互啮合状态。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LC智能适配器,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包括适配器(11),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11)外周壁上四个角上均设置有防撞部(2);/n所述防撞部(2)为长方体,所述防撞部(2)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21),所述防撞部(2)的相邻一侧开设有第二凹槽(22),所述第一凹槽(21)与所述第二凹槽(22)内部相连通;/n所述适配器(11)一角位于所述第一凹槽(21)及所述第二凹槽(22)共同组成的空间内部,且所述适配器(11)高度与所述第一凹槽(21)内部高度相适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LC智能适配器,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包括适配器(11),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11)外周壁上四个角上均设置有防撞部(2);
所述防撞部(2)为长方体,所述防撞部(2)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21),所述防撞部(2)的相邻一侧开设有第二凹槽(22),所述第一凹槽(21)与所述第二凹槽(22)内部相连通;
所述适配器(11)一角位于所述第一凹槽(21)及所述第二凹槽(22)共同组成的空间内部,且所述适配器(11)高度与所述第一凹槽(21)内部高度相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LC智能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防撞部(2)上另外两侧均开设两个透气孔(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LC智能适配器,其特征在于,两个相邻所述防撞部(2)之间放置有空心管(3),所述空心管(3)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31),所述第一固定杆(31)的外周面转动套设有齿轮(34),所述齿轮(34)远离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刘铭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卓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