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近红外检测的光纤安装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5913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近红外检测的光纤安装座,包括带槽位的光纤头和卡合连接的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具有第一配合面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配合面中部的中空柱体结构,所述第二主体套设在所述中空柱体结构上并具有第二配合面;所述中空柱体结构与所述第二主体的内壁之间设有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包括套设在所述中空柱体结构上锁紧环,所述锁紧环的内圆周上设有径向的舌片,所述舌片穿过所述中空柱体结构与所述槽位配合;所述锁紧环位于所述舌片一侧的外壁与所述第二主体的内壁之间还有弹片;本光纤安装座的结构巧妙,易于安装和使用,能够实现多级行程调节并锁定,以适配不同头围大小的帽子的安装使用,用户体验好、效果较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近红外检测的光纤安装座
本技术涉及到光纤安装设备
,具体涉及到一种用于近红外检测的光纤安装座。
技术介绍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TMS)技术是现代脑科学研究的一种技术手段,具有无痛、无创等特点。其原理是通过磁刺激线圈产生磁场并相当程度上无阻碍地通过大脑来引发神经元膜电位的去极化。当前,TMS技术广泛用于脑认知、脑网络研究。随着检测及治疗的完善,近红外与电刺激及磁刺激混用的需求日益剧增,在进行治疗时,为了方便,通常会让患者佩戴电极帽,通过光纤来接收信号和数据。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6491092A)在2017年公开了一种近红外光谱脑功能成像装置的探头帽,包括双层探头架,所述探头架为网状结构,网状结构的节点位置设置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有圆形孔,所述固定座为软质材料,固定座的圆形孔内设置探针,所述探针壳体侧面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环形凹槽,所述凹槽可插入圆形孔内与固定座配合。该探头帽能够戴在患者头部进行检测,但是光纤的布置和安装稳定性不高。而且由于人脑头围大小差异大,近红外光纤安装需要足够的调节余量,以适合不同头围帽子面料,以避免安装座的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近红外检测的光纤安装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近红外检测的光纤安装座,包括光纤头,所述光纤头的外周上设有多级行程调节的槽位,所述光纤头具有所述槽位的部分插入卡合连接的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中;所述第一主体具有第一配合面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配合面中部的中空柱体结构,所述第二主体为中空的盖帽结构、套设在所述中空柱体结构上并具有与所述第一配合面配合设置的第二配合面;所述中空柱体结构与所述第二主体的内壁之间设有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包括套设在所述中空柱体结构上锁紧环,所述锁紧环的内圆周上设有径向的舌片,所述舌片穿过所述中空柱体结构与所述槽位配合;所述锁紧环的外圆周上设有手柄,所述手柄穿过所述第二主体的侧壁并向外延伸;所述锁紧环位于所述舌片一侧的外壁与所述第二主体的内壁之间还有弹片。本光纤安装座的结构巧妙,易于安装和使用,所述光纤头能够实现多级行程调节并锁定,能够增加本光纤安装座的调节余量,以适配不同头围大小的帽子(磁刺激帽)的安装使用,确保光纤头能够较好的与使用者的头部接触,用户体验较好、效果较佳。所述第二主体套设在所述第一主体上形成光纤安装座的基本结构,所述第一配合面和所述第二配合面能够夹持帽子的面料,将所述光纤安装座固定在帽子上;所述光纤头插入所述第一主体中,即所述中空柱体结构中,端部能够伸出与头皮接触。所述锁紧装置的设置,能够通过按压所述手柄使所述锁紧环移动,从而使所述舌片退出所述中空柱体结构,这样就能够调整所述光纤头的上下位置,松开所述手柄时,所述锁紧环在所述弹片的弹力作用下回复到锁紧位,即所述舌片自动回到所述中空柱体结构中与所述光纤头上的槽位配合以达到锁紧的目的,这种结构巧妙合理,使用方便。进一步的,所述中空柱体结构的两侧还设有导向槽,所述锁紧环的内壁设有一对凸起的滑块,一对所述滑块分别滑动卡合在相应侧的所述导向槽中。所述导向槽和所述滑块的配合设置,能够保证所述锁紧环在移动时,不会脱离所述中空柱体结构,也能够保证所述舌片准确插入。进一步的,所述锁紧环为腰圆形环或椭圆形环,所述手柄为矩形,所述手柄上方设有箭头标识;所述舌片的内侧轮廓为圆弧形。进一步的,所述弹片为“弓”形,所述弹片的至少一端设有限位轴;所述第二主体的内壁设有与所述限位轴配合连接的限位槽。“弓”形的所述弹片能够产生径向的变形位移,所述限位轴和所述限位槽的设置避免所述弹片脱离所述第二主体的内壁。进一步的,所述中空柱体结构靠近所述第一配合面处的外圆周上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径向两侧分别设有弹片支撑部和手柄限位部。所述弹片支撑部能够轴向的支撑所述弹片,避免弹片向下滑落;所述手柄限位部能够限制所述手柄向内推移的距离,避免所述手柄向内推移过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主体远离所述第二配合面的端部为阶梯沉孔设置,所述阶梯沉孔内设有限位锁紧环,所述限位锁紧环套设并卡合在所述中空柱体结构的端部。当所述第二主体套设在所述中空柱体结构上时,所述限位锁紧环能够卡合和压住所述第二主体,使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形成完整的安装座的外部结构。进一步的,所述中空柱体结构的端部设有若干“L”形的卡合槽,所述限位锁紧环的内圆周上设有若干与所述卡合槽配合的卡合凸起。采用“L”形的卡合槽和所述卡合凸起的配合,旋转所述限位锁紧环就能够打开或者压紧所述第一主体,非常方便。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配合面上设有若干第一卡合槽,所述第一卡合槽中心对称的设置在所述第一配合面的四周边缘;所述第二配合面上设有若干凸点,若干所述凸点与若干所述第一卡合槽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卡合槽和所述凸点能够压住帽子的面料,使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卡合在帽子上。本光纤安装座的一种装配方式为:所述安装板是与所述中空柱体结构一体成型的;将所述锁紧环套设在所述中空柱体结构上,锁紧环的底部与所述安装板接触,拉动手柄使所述舌片完全插入所述中空柱体结构中;再将所述弹片卡合在所述第二主体的内壁中,将所述第二主体(连同所述弹片)一起套设在所述中空柱体结构上,所述锁紧环正好位于所述第二主体的内部空腔中;将所述限位锁紧环安装在所述第二主体的阶梯沉孔中,旋转所述限位锁紧环使其与所述中空柱体结构的端部锁紧;最后插入所述光纤头,向内按压所述手柄,使所述锁紧环挤压所述弹片,所述舌片退出所述中空柱体结构,需要到达那个级别时就将相应的槽位移动至所述舌片对应处,松开所述手柄,所述舌片在弹片的作用下回复并重新插入所述中空柱体结构中与所述槽位配合,即完成了组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光纤安装座的结构巧妙,易于安装和使用,所述光纤头能够实现多级行程调节并锁定,能够增加本光纤安装座的调节余量,以适配不同头围大小的帽子(磁刺激帽)的安装使用,确保光纤头能够较好的与使用者的头部接触,用户体验较好、效果较佳;2、所述锁紧装置的设置,能够通过按压所述手柄使所述锁紧环移动,从而使所述舌片退出所述中空柱体结构,这样就能够调整所述光纤头的上下位置,松开所述手柄时,所述锁紧环在所述弹片的弹力作用下回复到锁紧位,即所述舌片自动回到所述中空柱体结构中与所述光纤头上的槽位配合以达到锁紧的目的,这种结构巧妙合理,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近红外检测的光纤安装座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用于近红外检测的光纤安装座的装配后半剖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主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主体与锁紧环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主体与锁紧装置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从下往上看);图6为本技术第二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近红外检测的光纤安装座,包括光纤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头的外周上设有多级行程调节的槽位,所述光纤头具有所述槽位的部分插入卡合连接的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中;所述第一主体具有第一配合面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配合面中部的中空柱体结构,所述第二主体为中空的盖帽结构、套设在所述中空柱体结构上并具有与所述第一配合面配合设置的第二配合面;所述中空柱体结构与所述第二主体的内壁之间设有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包括套设在所述中空柱体结构上锁紧环,所述锁紧环的内圆周上设有径向的舌片,所述舌片穿过所述中空柱体结构与所述槽位配合;所述锁紧环的外圆周上设有手柄,所述手柄穿过所述第二主体的侧壁并向外延伸;所述锁紧环位于所述舌片一侧的外壁与所述第二主体的内壁之间还有弹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近红外检测的光纤安装座,包括光纤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头的外周上设有多级行程调节的槽位,所述光纤头具有所述槽位的部分插入卡合连接的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中;所述第一主体具有第一配合面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配合面中部的中空柱体结构,所述第二主体为中空的盖帽结构、套设在所述中空柱体结构上并具有与所述第一配合面配合设置的第二配合面;所述中空柱体结构与所述第二主体的内壁之间设有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包括套设在所述中空柱体结构上锁紧环,所述锁紧环的内圆周上设有径向的舌片,所述舌片穿过所述中空柱体结构与所述槽位配合;所述锁紧环的外圆周上设有手柄,所述手柄穿过所述第二主体的侧壁并向外延伸;所述锁紧环位于所述舌片一侧的外壁与所述第二主体的内壁之间还有弹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近红外检测的光纤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柱体结构的两侧还设有导向槽,所述锁紧环的内壁设有一对凸起的滑块,一对所述滑块分别滑动卡合在相应侧的所述导向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近红外检测的光纤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环为腰圆形环或椭圆形环,所述手柄为矩形,所述手柄上方设有箭头标识;所述舌片的内侧轮廓为圆弧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聪郑立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资联虹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