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茶油生产用烘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56441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山茶油生产装置,提供了一种山茶油生产用烘干装置,包括输送装置以及与输送装置导通连接的干燥装置;输送装置包括输送筒、设于输送筒内部的螺旋叶片以及用以驱动螺旋叶片转动的电机;干燥装置包括进风管、抽风管以及风机;进风管与抽风管均与输送筒内部导通且分设于输送筒相对的两侧壁;风机的吸风口与抽风管远离输送筒的一端导通;输送筒内壁设有加热装置;进风管靠近输送筒的一端设有第一滤网,抽风管靠近输送筒的一端设有第二滤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山茶油生产用烘干装置,不仅能够高效地烘干山茶籽,还能除去山茶籽内的杂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茶油生产用烘干装置
本技术涉及山茶油生产装置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山茶油生产用烘干装置。
技术介绍
茶油是从山茶科油茶树种子中获得的,又名茶籽油、山茶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脂。目前,我国的茶油加工业主要以生产食用油为主,随着对茶油营养保健价值、经济价值的进一步认识和茶油系列产品的深度研究,开发生产高附加值的茶油化妆品和医药系列产品具有很大潜力,现有的茶油原油制作工艺主要有,烘干、除壳、轧坯、蒸炒、做饼、压榨,得到的原油在经过精加工,得到食用茶油。茶籽在烘干阶段需要将油茶籽烘干,使其水分不大于5%,以免籽壳疲软不易破碎,压榨易泻料,对出油率产生影响。现有的烘干工艺采用加热翻炒,山茶籽散发出的水气得不到快速去除,因此烘干效率低,且烘干后还需将山茶籽中的杂质去除,操作过于繁琐。综上,设计一个能够高效地烘干山茶籽并且去除其内部杂质的烘干装置仍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山茶油生产用烘干装置,其不仅能够高效地烘干山茶籽,还能除去山茶籽内的杂质。本技术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的山茶油生产用烘干装置,包括输送装置以及与输送装置导通连接的干燥装置;输送装置包括输送筒、设于输送筒内部的螺旋叶片以及用以驱动螺旋叶片转动的电机;干燥装置包括进风管、抽风管以及风机;进风管与抽风管均与输送筒内部导通且分设于输送筒相对的两侧壁;风机的吸风口与抽风管远离输送筒的一端导通;进风管内设有加热装置;进风管靠近输送筒的一端设有第一滤网,抽风管靠近输送筒的一端设有第二滤网。进一步地,进风管设有多件,多件进风管沿输送筒的长度方向分布。进一步地,抽风管设有多件,多件抽风管沿输送筒的长度方向分布;一进风管与一抽风管相对设置。进一步地,第一滤网的孔径小于山茶籽的直径,大于杂质的直径。进一步地,抽风管设于进风管的正上方,第二滤网的直径大于山茶籽的直径。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以支撑输送筒的支架;支架包括底板,与底板其中一端铰接的连接板以及与底板另一端铰接的电动伸缩缸;连接板远离底板的一端与输送筒的起始端的侧壁固定连接;电动伸缩缸设有一对,一对电动伸缩缸分设于底板的两侧;电动伸缩缸的缸体与底板铰接,电动伸缩缸的伸缩杆与输送筒的终点端外侧壁铰接。进一步地,输送装置还包括与输送筒起始端上侧导通的进料装置,进料装置包括进料斗,进料斗设有阀门。进一步地,输送装置还包括与输送筒终点端导通的出料装置,出料装置包括出料管,出料管的直径小于输送筒的直径。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抽风管内的温湿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与风机电连接。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山茶油生产用烘干装置中的输送装置用来输送物料,其中在输送筒的两侧分别设有进风管和抽风管,外界的风从进风管进入到输送筒内,并在加热装置的作用下使整个输送筒内部温度基本一致,使物料均匀受热,从山茶籽中散发出来的水气再通过抽风管排出去,使得输送筒内部保持较低的湿度,提高烘干效率。并且第一滤网以及第二滤网还能有效滤除物料中的杂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山茶油生产用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山茶油生产用烘干装置沿竖直方向的剖视图。图标:11-输送筒,12-螺旋叶片,13-电机,14-进料斗,15-阀门,16-出料管,21-进风管,22-抽风管,23-风机,24-第一滤网,25-第二滤网,30-底板,31-连接板,32-电动伸缩缸。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如附图1-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山茶油生产用烘干装置,包括输送装置以及与输送装置导通连接的干燥装置;输送装置包括输送筒11、设于输送筒11内部的螺旋叶片12以及用以驱动螺旋叶片12转动的电机13;干燥装置包括进风管21、抽风管22以及风机23;进风管21与抽风管22均与输送筒11内部导通且分设于输送筒11相对的两侧壁;风机23的吸风口与抽风管22远离输送筒11的一端导通;进风管21内设有加热装置;进风管21靠近输送筒11的一端设有第一滤网24,抽风管22靠近输送筒11的一端设有第二滤网25。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利用输送筒11内的螺旋叶片12来输送山茶籽,山茶籽在输送过程中,被输送筒11的加热装置加热,其中风机23将外界的风从进风管21吸到输送筒11内,使得输送筒11内部的温度保持一致,使山茶籽均匀受热,并且山茶籽所散发出来的水气被抽风管22吸走,使得输送筒11内保持干燥状态,提高烘干效率。其中进风管21与抽风管22分设于输送筒11两侧使得外界的风进入后能够尽量多在输送筒11内循环,使得热风与山茶籽均匀且充分地接触,以此来提高烘干效率。此外,进风管21上的第一滤网24以及抽风管22上的第二滤网25还能将山茶籽中的小颗粒杂质和空壳充分去除,减少了后续筛除的工序,节省了生产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本实施例中的进风管21设有多件,多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山茶油生产用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装置以及与所述输送装置导通连接的干燥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筒、设于所述输送筒内部的螺旋叶片以及用以驱动所述螺旋叶片转动的电机;/n所述干燥装置包括进风管、抽风管以及风机;所述进风管与所述抽风管均与所述输送筒内部导通且分设于所述输送筒相对的两侧壁;所述风机的吸风口与所述抽风管远离所述输送筒的一端导通;所述进风管内设有加热装置;所述进风管靠近所述输送筒的一端设有第一滤网,所述抽风管靠近所述输送筒的一端设有第二滤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茶油生产用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装置以及与所述输送装置导通连接的干燥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筒、设于所述输送筒内部的螺旋叶片以及用以驱动所述螺旋叶片转动的电机;
所述干燥装置包括进风管、抽风管以及风机;所述进风管与所述抽风管均与所述输送筒内部导通且分设于所述输送筒相对的两侧壁;所述风机的吸风口与所述抽风管远离所述输送筒的一端导通;所述进风管内设有加热装置;所述进风管靠近所述输送筒的一端设有第一滤网,所述抽风管靠近所述输送筒的一端设有第二滤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茶油生产用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设有多件,多件所述进风管沿所述输送筒的长度方向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山茶油生产用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风管设有多件,多件所述抽风管沿所述输送筒的长度方向分布;
一所述进风管与一所述抽风管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茶油生产用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网的孔径小于山茶籽的直径,大于杂质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茶油生产用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梅刘建国石忠新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乌蒙山雨阳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