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运动模块和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5592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的运动模块和空调器,运动模块包括:运动件、驱动机构和反重力机构,驱动机构与运动件相连,用于驱动运动件上下运动;反重力机构与运动件相连,反重力机构被构造成在运动件上下运动时对运动件施加作用力与克服或抵消至少部分运动件的重力。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空调器的运动模块,通过设置反重力机构,在运动件上下运动时通过反重力机构对运动件施加用于克服或抵消至少部分运动件的重力的作用力,使得运动件在向上运动时,只需克服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摩擦阻力和未被上述作用力抵消的重力即可,减小了驱动机构的力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器的运动模块和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
,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的运动模块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空调器中的运动件(例如柜机上的升降门、挂机上的无风感模块)通常通过导轨、齿轮、齿条配合实现上下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一般都是根据运行需要的力矩去匹配不同力矩的驱动电机,或通过增加减速机构实现大力矩。当驱动运动件沿与重力方向相同的方向运动时需要的力矩小,当驱动运动件沿与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时需要的力矩大,故匹配电机一般都是按反重力时需要的力矩设计,造成运动件越重,电机越大或转速越慢,电机或减速机构安装空间体积也需越大,使用场景受限,对齿轮强度要求也越高,成本也更高。此外,电机断电后会因为运动件重力等导致运动件回弹,可能影响外观闭合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的运动模块,所述运动模块所需的驱动力矩小,可实现小型化设计,且可实现不减速运行。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运动模块的空调器。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的运动模块,包括:运动件;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运动件相连,以驱动所述运动件上下运动;反重力机构,所述反重力机构与所述运动件相连,所述反重力机构被构造成在所述运动件上下运动时对所述运动件施加作用力以对克服或抵消至少部分所述运动件的重力。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空调器的运动模块,通过设置反重力机构,在运动件上下运动时通过反重力机构对运动件施加用于克服或抵消至少部分重力的作用力,使得运动件在向上运动时,只需克服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摩擦阻力和未被上述作用力抵消的重力即可,从而在运动件向上运动时,驱动机构只需提供克服摩擦阻力和未被上述作用力抵消的重力的力矩就能驱动运动件向上运动,从而可以减小驱动机构的力矩,有利于实现力矩最小化,降低了对驱动机构中齿轮等材料的要求,避免出现断齿等问题,提高了驱动机构的可靠性,且减小了驱动机构的体积,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极大地减小了驱动机构的占用空间,从而可以减小空调器的整体体积,使空调器的外观更优,或者可以为空调器的其他部件腾出安装空间,有利于优化空调器的功能。同时,还能避免因力矩富余引起的运动件回弹。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恒力模块为恒力弹簧,所述恒力弹簧包括形成为平面螺旋状的卷绕部,所述卷绕部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空调器的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运动件固定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恒力弹簧为多个。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反重力机构包括: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固定在所述空调器的壳体上;定力齿轮,所述定力齿轮套设在所述固定轴外;扭簧,所述扭簧设置在所述定力齿轮内侧,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固定轴固定连接,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定力齿轮固定相连;定力齿条,所述定力齿条设置在所述运动件上,所述定力齿条与所述定力齿轮啮合。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轴上设有第一凹槽部,所述扭簧的一端卡接在所述第一凹槽部内,和/或所述定力齿轮内周面上设有第二凹槽部,所述扭簧的另一端卡接在所述第二凹槽部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定力齿条与所述运动件一体成型。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反重力机构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空调器的壳体上;滑轮组件,所述滑轮组件包括转轴、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所述第一滑轮和所述第二滑轮可绕所述转轴同步转动,所述第一滑轮位于所述第二滑轮内侧,所述第一滑轮的外周壁上绕有第一拉线,所述第二滑轮的外周壁上绕有第二拉线,所述第一拉线的自由端与所述弹性件相连,所述第二拉线的自由端与所述运动件相连,所述运动件位于初始位置时,所述弹性件的力矩为M1,所述运动件上下运动时,所述弹性件的力矩为M2,所述M1与所述M2大体相等。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滑轮形成为椭圆形,所述第二滑轮形成为圆形。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齿条,所述驱动齿条与所述运动件相连,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驱动齿条啮合;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驱动齿轮相连以驱动所述驱动齿轮转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齿条与所述运动件一体成型。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根据本技术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的运动模块。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根据本技术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的运动模块,通过设置反重力机构,在运动件上下运动时通过反重力机构对运动件施加用于克服或抵消至少部分重力的作用力,使得运动件在向上运动时,只需克服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摩擦阻力和未被上述作用力抵消的重力即可,从而在运动件向上运动时,驱动机构只需提供克服摩擦阻力和未被上述作用力抵消的重力的力矩就能驱动运动件向上运动,从而可以减小驱动机构的力矩,有利于实现力矩最小化,降低了对驱动机构中齿轮等材料的要求,避免出现断齿等问题,提高了驱动机构的可靠性,且减小了驱动机构的体积,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极大地减小了驱动机构的占用空间,从而可以减小空调器的整体体积,使空调器的外观更优,或者可以为空调器的其他部件腾出安装空间,有利于优化空调器的功能。同时,还能避免因力矩富余引起的运动件回弹。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空调器的剖视图,其中,空调器处于正常送风状态;图3是图1中所示的空调器的另一个剖视图,其中,空调器处于无风感状态;图4是图1中所示的空调器的再一个剖视图,其中,空调器处于关机状态;图5是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图;图6是图5中所示的空调器的另一个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的运动模块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运动模块的示意图;图9是图8中A部圈示的放大图;图10是图8中所示的空调器的运动模块的的另一个示意图;图11是图10中B部圈示的放大图;图12是根据本技术再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运动模块的示意图;图13是图12中是所示的反重力机构的示意图;图14是图12中所示的空调器的运动模块的另一个示意图;图15是图14中所示的反重力机构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0、空调器;1、运动件;2、驱动机构;21、驱动齿条;22、驱动齿轮;23、驱动件;3、反重力机构;31、恒力弹簧;311、卷绕部;312、第二连接端;321、固定轴;3211、第一凹槽部;322、定力齿轮;3221、第二凹槽部;323、扭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器的运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n运动件;/n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运动件相连,以驱动所述运动件上下运动;/n反重力机构,所述反重力机构与所述运动件相连,所述反重力机构被构造成在所述运动件上下运动时对所述运动件施加作用力以克服或抵消至少部分所述运动件的重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的运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运动件;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运动件相连,以驱动所述运动件上下运动;
反重力机构,所述反重力机构与所述运动件相连,所述反重力机构被构造成在所述运动件上下运动时对所述运动件施加作用力以克服或抵消至少部分所述运动件的重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运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重力机构为恒力弹簧,所述恒力弹簧包括形成为平面螺旋状的卷绕部,所述卷绕部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空调器的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运动件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的运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恒力弹簧为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运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重力机构包括:
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固定在所述空调器的壳体上;
定力齿轮,所述定力齿轮套设在所述固定轴外;
扭簧,所述扭簧设置在所述定力齿轮内侧,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固定轴固定连接,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定力齿轮固定相连;
定力齿条,所述定力齿条设置在所述运动件上,所述定力齿条与所述定力齿轮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的运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上设有第一凹槽部,所述扭簧的一端卡接在所述第一凹槽部内,和/或所述定力齿轮内周面上设有第二凹槽部,所述扭簧的另一端卡接在所述第二凹槽部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奇伟翟富兴张卫东姜凤华黄彪袁宏亮张哲源孙泽成黄俊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