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安装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5427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安装平台,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底座、竖直设置于所述底座顶部的立柱和水平设置于所述立柱顶端一侧的顶板,所述顶板下方固定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下方卡接固定有装配架,所述装配架上设置有安装监测设备的孔位;所述装配架包括安装板和卡接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卡接板相互平行,且通过连杆连接。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先将地质灾害监测设备与装配架固定,而后将装配架与安装架快速组装固定,即可完成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安装,操作便捷,安装效率高,且方便拆卸;通过顶板可对监测设备进行遮挡,提高监测设备使用状态的稳定性,延长监测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安装平台
本技术涉及地质灾害监测
,具体涉及一种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安装平台。
技术介绍
地质灾害,即以地质动力活动或地质环境异常变化为主要成因的自然灾害。在地球内动力、外动力或人为地质动力作用下,地球发生异常能量释放、物质运动、岩土体变形位移以及环境异常变化等,危害人类生命财产、生活与经济活动或破坏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环境的现象或过程。不良地质现象通常叫做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造成的恶化地质环境,降低了环境质量,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安全,并给社会和经济建设造成损失的地质事件。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层自燃、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地质灾害相关的监测设备因监测需要,通常需要设置在高处,为了提高监测设备的稳定性,通常需要使用钢结构架作为承载架。现有的监测设备安装在承载架上时,需要先登上承载架,而后使用螺栓将监测设备与承载架固定,安装操作不便,且由于地质灾害多为突发,因此监测设备通常仅需在灾害发生时使用,因此需要经常进行监测设备的拆装,现有的监测设备安装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安装平台,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具有:可通过快速组装的结构,先固定监测设备,后快速装配,提高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拆装效率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安装平台,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底座、竖直设置于所述底座顶部的立柱和水平设置于所述立柱顶端一侧的顶板,所述顶板下方固定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下方卡接固定有装配架,所述装配架上设置有安装监测设备的孔位;所述装配架包括安装板和卡接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卡接板相互平行,且通过连杆连接,所述安装架底部成型有匹配所述卡接板的插接孔,所述卡接板可经所述插接孔插入所述安装架内侧,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对所述卡接板的上下表面进行竖向限位的限位结构。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架包括架体,该架体底部为一块水平设置的平板,该平板中部成型有匹配所述卡接板的通孔,该通孔的两侧设置有配合所述卡接且对该卡接板进行向下限位的卡接部,所述架体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对所述卡接板进行向上限位的限位部。作为优选,所述卡接板为水平设置的椭圆形板,所述通孔为椭圆形孔,且所述卡接板的长轴长度大于所述通孔的短轴长度。作为优选,所述卡接部为形状与所述卡接板形状一致的椭圆形槽,且该椭圆形槽轴线与所述通孔轴线重合;所述椭圆形槽的长轴与所述通孔的短轴重合。作为优选,所述限位部为限位螺栓,所述限位螺栓自所述架体外部侧面插入所述架体内侧且与该架体螺纹配合;所述限位螺栓端部可延伸至所述卡接部的上方且与所述卡接板的上表面相接。作为优选,所述卡接部内侧镶嵌有磁块,且所述卡接板采用铁磁性材料制成。作为优选,所述顶板顶部为上凸的弧面,且所述顶板向下的投影完全覆盖所述安装架和所述装配架向下的投影。综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先将地质灾害监测设备与装配架固定,而后将装配架与安装架快速组装固定,即可完成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安装,操作便捷,安装效率高,且方便拆卸;2、通过顶板可对监测设备进行遮挡,提高监测设备使用状态的稳定性,延长监测设备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安装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装配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底座;2、立柱;3、顶板;4、安装架;401、架体;402、限位部;403、通孔;404、卡接部;5、装配架;501、安装板;502、卡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安装平台,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底座1、竖直设置于底座1顶部的立柱2和水平设置于立柱2顶端一侧的顶板3,顶板3下方固定有安装架4,安装架4下方卡接固定有装配架5,装配架5上设置有安装监测设备的孔位;装配架5包括安装板501和卡接板502,安装板501与卡接板502相互平行,且通过连杆连接,安装架4底部成型有匹配卡接板502的插接孔,卡接板502可经插接孔插入安装架4内侧,安装架4上设置有对卡接板502的上下表面进行竖向限位的限位结构,先将地质灾害的监测设备安装在装配架5上,而后通过将卡接板502插入安装架4内部,通过限位结构对卡接板502的上下表面进行限位,即可防止装配架5掉落,从而完成监测设备的安装,提高检测设备的安装效率。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安装架4包括架体401,该架体401底部为一块水平设置的平板,该平板中部成型有匹配卡接板502的通孔403,该通孔403的两侧设置有配合卡接且对该卡接板502进行向下限位的卡接部404,架体401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对卡接板502进行向上限位的限位部402;卡接板502为水平设置的椭圆形板,通孔403为椭圆形孔,且卡接板502的长轴长度大于通孔403的短轴长度;卡接部404为形状与卡接板502形状一致的椭圆形槽,且该椭圆形槽轴线与通孔403轴线重合;椭圆形槽的长轴与通孔403的短轴重合;限位部402为限位螺栓,限位螺栓自架体401外部侧面插入架体401内侧且与该架体401螺纹配合;限位螺栓端部可延伸至卡接部404的上方且与卡接板502的上表面相接;将卡接板502经通孔403插入安装架4内侧,而后旋转卡接板502,使其与卡接部404卡接,即可对卡接板502进行向下限位,而后旋转限位螺栓,将限位螺栓端部旋至卡接板502上方,通过限位螺栓与卡接板502上表面的接触,可对卡接板502进行向上的限位,从而将卡接板502固定在卡接部404内侧,完成卡接板502的固定;卡接部404内侧镶嵌有磁块,且卡接板502采用铁磁性材料制成,卡接板502卡入卡接部404内侧后,通过磁块与卡接板502的吸合,可防止卡接板502晃动,提高装配架5安装监测设备的稳定性;顶板3顶部为上凸的弧面,且顶板3向下的投影完全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安装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底座(1)、竖直设置于所述底座(1)顶部的立柱(2)和水平设置于所述立柱(2)顶端一侧的顶板(3),所述顶板(3)下方固定有安装架(4),所述安装架(4)下方卡接固定有装配架(5),所述装配架(5)上设置有安装监测设备的孔位;/n所述装配架(5)包括安装板(501)和卡接板(502),所述安装板(501)与所述卡接板(502)相互平行,且通过连杆连接,所述安装架(4)底部成型有匹配所述卡接板(502)的插接孔,所述卡接板(502)可经所述插接孔插入所述安装架(4)内侧,所述安装架(4)上设置有对所述卡接板(502)的上下表面进行竖向限位的限位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安装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底座(1)、竖直设置于所述底座(1)顶部的立柱(2)和水平设置于所述立柱(2)顶端一侧的顶板(3),所述顶板(3)下方固定有安装架(4),所述安装架(4)下方卡接固定有装配架(5),所述装配架(5)上设置有安装监测设备的孔位;
所述装配架(5)包括安装板(501)和卡接板(502),所述安装板(501)与所述卡接板(502)相互平行,且通过连杆连接,所述安装架(4)底部成型有匹配所述卡接板(502)的插接孔,所述卡接板(502)可经所述插接孔插入所述安装架(4)内侧,所述安装架(4)上设置有对所述卡接板(502)的上下表面进行竖向限位的限位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安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4)包括架体(401),该架体(401)底部为一块水平设置的平板,该平板中部成型有匹配所述卡接板(502)的通孔(403),该通孔(403)的两侧设置有配合所述卡接且对该卡接板(502)进行向下限位的卡接部(404),所述架体(401)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对所述卡接板(502)进行向上限位的限位部(4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地质灾害监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会龙李浩军阮小强魏慧田凯心龚荣彪蔡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地质局深圳市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技术中心深圳地质建设工程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