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排气结构的潜水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5278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排气结构的潜水泵,涉及潜水泵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泵体以及上盖,上盖与泵体连接并将泵体的内部密封,上盖的外壁错位开设有通孔以及隔槽,通孔连通泵体的内部,上盖的外壁设置有排气片,且排气片将通孔以及隔槽均遮盖,排气片的内端面开设有连通通孔以及隔槽的排气流道,排气流道靠近隔槽的槽底开设有排气孔,排气孔连通外界,且排气孔内可拆卸连接有堵头。拆卸堵头实现潜水泵内外气压差的平衡;外界的残余水珠如果进入排气孔后,仅能通过进入隔槽内,且隔槽并不与通孔直接连通,使得水珠不能直接进入泵体内部,而且用户也能够较为便捷的清理隔槽内的水珠,从而实现有效隔绝外界水珠进入泵体内部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排气结构的潜水泵
本技术涉及潜水泵
,特别涉及一种带有排气结构的潜水泵。
技术介绍
目前,潜水泵是叶轮以及驱动叶轮转动的电机都潜入水中工作的一种水泵,大致分为深井用和作业用两种,潜水电泵由于体积小重量轻,已经普遍使用在农业灌溉中。申请人发现,潜水泵的内部为密闭空间,潜水泵使用地区的昼夜温差较大,或者潜水泵在深水中工作等影响,使得潜水泵的内外存在温度差,导致潜水泵内外形成压力差,潜水泵长期受压力差的影响,极容易影响潜水泵内部的密封性。现有技术中的潜水泵一般在上盖开设通孔,并在通孔内设置堵头,潜水泵使用结束后,将堵头取出,使得潜水泵的内部连通外界,从而平衡潜水泵内外的气压,进而延长潜水泵的使用寿命;但潜水泵使用结束后,潜水泵的外壁会有水渍残留,堵头与通孔之间也容易残留水珠,潜水泵外部残留的水渍依靠外界条件蒸发较慢,若是直接堵头取出,外部的残留水容易进入潜水泵内,从而影响潜水泵的内部零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排气结构的潜水泵,其具有能够有效隔绝外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排气结构的潜水泵,包括泵体(100)以及上盖(200),所述上盖(200)与所述泵体(100)连接并将所述泵体(100)的内部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200)的外壁错位开设有通孔(210)以及隔槽(220),所述通孔(210)连通所述泵体(100)的内部,所述上盖(200)的外壁设置有排气片(300),且所述排气片(300)将所述通孔(210)以及所述隔槽(220)均遮盖,所述排气片(300)的内端面开设有连通所述通孔(210)以及所述隔槽(220)的排气流道(310),所述排气流道(310)靠近所述隔槽(220)的槽底开设有排气孔(320),所述排气孔(320)连通外界,且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排气结构的潜水泵,包括泵体(100)以及上盖(200),所述上盖(200)与所述泵体(100)连接并将所述泵体(100)的内部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200)的外壁错位开设有通孔(210)以及隔槽(220),所述通孔(210)连通所述泵体(100)的内部,所述上盖(200)的外壁设置有排气片(300),且所述排气片(300)将所述通孔(210)以及所述隔槽(220)均遮盖,所述排气片(300)的内端面开设有连通所述通孔(210)以及所述隔槽(220)的排气流道(310),所述排气流道(310)靠近所述隔槽(220)的槽底开设有排气孔(320),所述排气孔(320)连通外界,且所述排气孔(320)内可拆卸连接有堵头(3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排气结构的潜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槽(220)间隔开设有若干,且所述隔槽(220)均连通所述排气流道(3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排气结构的潜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200)的外壁开设有连通所述通孔(210)的放置槽(230),所述放置槽(230)内设置有海绵(231),所述放置槽(230)与所述排气流道(310)连通。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开涛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遵化龙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