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自动弹出开锁模块的智能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5144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智能门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自动弹出开锁模块的智能门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锁壳,锁壳的前面板上从上至下依次安装有开锁组件、把手及管理员密码输入区;开锁组件包括对称开设在锁壳的前面板上的第一滑槽、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上且与第一滑槽相适配的滑盖、一端固定连接在滑盖的侧壁上其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靠近第一连杆的一端滑动连接在连杆滑槽内,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开锁模块上;开锁模块的下方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杆,第三连杆远离开锁模块的一端转动连接在锁壳的前面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连杆机构,将开锁模块自动弹出,使开锁模块接近与人体,减少开锁人在开锁过程中的不适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自动弹出开锁模块的智能门锁
本技术属于智能门锁
,具体涉及一种能自动弹出开锁模块的智能门锁。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门锁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注重门锁的安全性,市面上存在指纹锁,常见功能通过指纹、密码、刷卡等开锁方式,比普通机械锁升级为电子锁的替代品,防盗级别不高。随着物联网,智能家居技术的更新与进步,防盗级别更高的智能锁已经逐步的渗入到企业和消费者家庭。智能门锁的分为普通智能门锁和安防智能锁,其中安防智能锁具有人脸识别、身份证“人证合一”的开锁方式,且包含普通智能门锁的全部功能,增加了联网功能,可实现远程操控,有较高的技术含量,防盗级别超过C级,但是因为此种安防智能门锁的安装位置是根据手握智能门锁的把手的位置确定的,所以在开锁过程中,在身份证识别区上放置身份证与人脸识别探测器进行人脸识别时,开锁人员需要弯腰找准身份证放置位置,将人脸对准人脸识别探测器,不符合人体自然舒适的姿态,给开锁人带来不便。现有技术中身份证放置在身份证识别区上时,需要开锁人一直紧握身份证,来避免身份证的掉落,增加开锁人的麻烦程度,同时增加不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开锁过程中,开锁人需要弯腰的缺陷,提供一种适应人体自然姿态,增加开锁时的舒适度的能自动弹出身份证开锁机构的智能门锁。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能自动弹出开锁模块的智能门锁,包括锁壳,所述锁壳的前面板上从上至下依次安装有开锁组件、把手及管理员密码输入区;所述开锁组件包括对称开设在所述锁壳的前面板上的第一滑槽、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滑槽上且与所述第一滑槽相适配的滑盖、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滑盖的侧壁上其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靠近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滑动连接在连杆滑槽内,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开锁模块上;所述开锁模块的下方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远离开锁模块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锁壳的前面板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杆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杆的长度。进一步地,所述开锁模块上设置有身份证识别区、人脸识别区及指纹识别区。进一步地,所述身份证识别区上还设置有摩擦凸起。进一步地,所述滑盖上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杆固定连接的连接孔。进一步地,所述把手底座的高度与所述滑盖的高度一致。进一步地,所述连杆滑槽对称设置在所述锁壳的前面板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杆一端卡设在所述连杆滑槽内,其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开锁模块的上下两端的中间位置。更进一步地,所述锁壳的后面板上设置有内嵌式烟雾探测器。本技术的一种能自动弹出开锁模块的智能门锁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采用连杆机构,当推开滑盖后将开锁模块自动弹出,使开锁模块接近与人体,且在连杆机构的作用下开锁模块向上倾斜,有效避免了开锁人在放置身份证与人脸识别的过程中,需要弯腰的缺陷,减少开锁人在开锁过程中的不适感。2、本技术将身份证识别区、人脸识别区及指纹识别区设置在一个开锁模块上,方便开锁人开锁,不需要再定位位置,且在身份证识别区上设置多个摩擦凸起,增加身份证与身份证识别区之间的摩擦力,使身份证不容易掉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不开锁状态下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开锁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杆结构与开锁模块的连接细节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滑盖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连杆与连杆滑槽的连接结构图。图中:1、锁壳,2、开锁组件,21、第一滑槽,22、滑盖,221、连接孔,23、第一连杆,24、第二连杆,241、凸块,25、连杆滑槽,251、侧槽,26、开锁模块,261、身份证识别区,262、人脸识别区,263、指纹识别区,27、第三连杆,3、把手,4、管理员密码输入区,5、钥匙开锁孔,6、二维码设置区。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图6所示的本技术的一种能自动弹出开锁模块26的智能门锁的具体实施例,包括锁壳1,锁壳1的前面板上从上至下依次安装有开锁组件2、把手3及管理员密码输入区4;开锁组件2包括对称开设在锁壳1的前面板上的第一滑槽21、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21上且与第一滑槽21相适配的滑盖22、一端固定连接在滑盖22的侧壁上其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24的第一连杆23;第二连杆24靠近第一连杆23的一端滑动连接在连杆滑槽25内,第二连杆2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开锁模块26上;开锁模块26的下方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杆27,第三连杆27远离开锁模块26的一端转动连接在锁壳1的前面板上。其中,第一连杆23、第二连杆24及第三连杆27形成一个连杆机构,本技术采用连杆机构,当推开滑盖22后将开锁模块26自动弹出,使开锁模块26接近与人体,第三连杆27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杆24的长度,第二连杆24一端卡设在连杆滑槽25内,其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开锁模块26的上下两端的中间位置。使弹出的开锁模块26有一个向上的倾斜角度,有效避免了开锁人在放置身份证与人脸识别的过程中,需要弯腰的缺陷,减少开锁人在开锁过程中的不适感。本技术实施例中开锁模块26上设置有身份证识别区261、人脸识别区262及指纹识别区263,在身份证识别区261上还设置有摩擦凸起,本技术将身份证识别区261、人脸识别区262及指纹识别区263设置在一个开锁模块26上,方便开锁人开锁,不需要再定位位置,且在身份证识别区261上设置多个摩擦凸起,增加身份证与身份证识别区261之间的摩擦力,使身份证不容易掉落。如图5所示的本技术实施例中滑盖22上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杆23固定连接的连接孔221。方便第一连杆23与滑盖22的固定连接,在确定第一连杆23与第二连杆24转动连接的位置时,尽量保持第一连杆23的运动方向与滑盖22的上下运动方向保持平行。连杆滑槽25对称设置在锁壳1的前面板上,如图6所示的连杆滑槽25设置有侧槽251,第二来连杆与连杆滑槽25连接的一端设置有与连杆滑槽25上的侧槽251卡接的凸块241,防止第二连杆24在连杆滑槽25内滑动时而脱落。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及第三连杆为方杆或圆杆,本技术实施例采用方杆。且第三连杆可设置成中空结构,中间设置有线孔。本技术实施例中把手3底座的高度与滑盖22的高度一致,保证在滑盖22正常滑下的时候,滑盖22与把手3底座高度一致、相平,减少视觉的违和感。本技术实施例的把手3与管理员密码输入区4之间还设置有钥匙开锁孔5,机械的钥匙开锁5为现有技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不做详细阐述。且本技术实施例中还设置有二维码设置区6,将本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自动弹出开锁模块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锁壳(1),所述锁壳(1)的前面板上从上至下依次安装有开锁组件(2)、把手(3)及管理员密码输入区(4);所述开锁组件(2)包括对称开设在所述锁壳(1)的前面板上的第一滑槽(21)、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滑槽(21)上且与所述第一滑槽(21)相适配的滑盖(22)、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滑盖(22)的侧壁上其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24)的第一连杆(23);所述第二连杆(24)靠近所述第一连杆(23)的一端滑动连接在连杆滑槽(25)内,所述第二连杆(2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开锁模块(26)上;所述开锁模块(26)的下方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杆(27),所述第三连杆(27)远离开锁模块(26)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锁壳(1)的前面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自动弹出开锁模块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锁壳(1),所述锁壳(1)的前面板上从上至下依次安装有开锁组件(2)、把手(3)及管理员密码输入区(4);所述开锁组件(2)包括对称开设在所述锁壳(1)的前面板上的第一滑槽(21)、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滑槽(21)上且与所述第一滑槽(21)相适配的滑盖(22)、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滑盖(22)的侧壁上其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24)的第一连杆(23);所述第二连杆(24)靠近所述第一连杆(23)的一端滑动连接在连杆滑槽(25)内,所述第二连杆(2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开锁模块(26)上;所述开锁模块(26)的下方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杆(27),所述第三连杆(27)远离开锁模块(26)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锁壳(1)的前面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自动弹出开锁模块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杆(27)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杆(24)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自动弹出开锁模块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锁模块(26)上设置有身份证识别区(261)、人脸识别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志权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先驰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