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房顶架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5051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房顶架构,其包括水平架、底座横梁和底座纵梁,所述底座横梁和底座纵梁上开设有螺孔,所述底座纵梁顶端设置有固定凸块,所述固定凸块通过固定螺母固定在底座横梁上,两个所述底座纵梁之间设置有横向固定板,两个所述底座横梁之间设置有纵向固定板,所述水平架通过斜向支撑板固定在底座上,所述斜向支撑板底端通过固定螺母固定在底座横梁上,所述水平架上固定有水平支撑板,所述水平支撑板上设置有凹型螺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房顶架构,其结构合理,组装快捷,运输方便,有效减少了工程量,降低了施工强度,提高了施工进度;此外,该建筑房顶架构减少了建筑材料的使用,有利于控制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房顶架构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涉及一种建筑房顶架构。
技术介绍
建筑工程中,在“绿色建筑行动”和“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政策和经济发展的驱动下,装配式建筑现已成为国内研究和探索的热点。装配式房屋因为其组装和拆卸方便、便于移动和运输等特性,在多个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利用。目前的底层建筑坡屋面结构形式基本都是现浇结构或传统钢结构现浇构造,施工安装不便,湿法施工作业量大,且连接节点方式比较复杂,施工质量难控制,加大了现场作业量,降低了施工效率。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建筑房顶架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部分技术问题,提供的一种建筑房顶架构,其结构合理,组装快捷,运输方便,有效减少了工程量,降低了施工强度,提高了施工进度;此外,该建筑房顶架构减少了建筑材料的使用,有利于控制施工成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房顶架构,其包括水平架、底座横梁和底座纵梁,所述底座横梁和底座纵梁上开设有螺孔,所述底座纵梁顶端设置有固定凸块,所述固定凸块通过固定螺母固定在底座横梁上,两个所述底座纵梁之间设置有横向固定板,两个所述底座横梁之间设置有纵向固定板,所述水平架通过斜向支撑板固定在底座上,所述斜向支撑板底端通过固定螺母固定在底座横梁上,所述水平架上固定有水平支撑板,所述水平支撑板上设置有凹型螺孔。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斜向支撑板包括斜板和竖板,所述斜板和竖板侧面开设有插接凹槽。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斜板的上顶端固定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竖直方向上开设有螺孔,所述连接块设置于斜板与竖板之间,所述竖板垂直于所述连接块并通过所述螺孔连接。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底座横梁两端都开设有插接口,所述插接口的顶面及底面开设有限位螺孔。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横向固定板和纵向固定板交叉处设置有凹型适应槽,所述凹型适应槽的宽度与纵向固定板的宽度相匹配,所述凹型适应槽的深度与纵向固定板的高度相匹配。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插接凹槽的宽度为5mm-15mm。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横向固定板和纵向固定板相互垂直设置。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凹型适应槽的宽度为30mm-80mm。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凹型适应槽的深度为5mm-15mm。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斜向支撑板的长度为横向固定板长度的50%-60%。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房顶架构,其结构合理,组装快捷,运输方便,有效减少了工程量,降低了施工强度,提高了施工进度;此外,该建筑房顶架构减少了建筑材料的使用,有利于控制施工成本。附图说明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技术,其中: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建筑房顶架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斜向支撑板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斜向支撑板顶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底座横梁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所述横向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1、水平架;2、底座横梁;3、固定凸块;4、固定螺母;5、底座纵梁;6、螺孔;7、横向固定板;8、纵向固定板;9、斜向支撑板;10、凹型螺孔;11、水平支撑板;12、插接凹槽;13、斜板;14、竖板;15、连接块;16、插接口;17、限位螺孔;18、凹型适应槽。具体实施方式图1至图5是本申请所述一种建筑房顶架构的相关示意图,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技术实施方式及本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技术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技术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本技术所述一种建筑房顶架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建筑房顶架构包括水平架1、底座横梁2和底座纵梁5,所述底座横梁2和底座纵梁5上开设有螺孔6,所述底座纵梁5顶端设置有固定凸块3,所述固定凸块3通过固定螺母4固定在底座横梁2上,两个所述底座纵梁5之间设置有横向固定板7,两个所述底座横梁2之间设置有纵向固定板8,所述水平架1通过斜向支撑板9固定在底座上,所述斜向支撑板9底端通过固定螺母4固定在底座横梁2上,所述水平架1上固定有水平支撑板11,所述水平支撑板11上设置有凹型螺孔10。所述凹型螺孔10用于防止安装固定螺母4时固定螺母4高于水平支撑板11表面,防止为后续的安装带来麻烦。所述斜向支撑板9包括斜板13和竖板14,如图2所示,所述斜板13和竖板14侧面开设有插接凹槽12。所述斜向支撑板9另一侧设置有插接凸块,所述插接凹槽12和插接凸块相互匹配。图3中,所述斜板13的上顶端固定有连接块15,所述连接块15竖直方向上开设有螺孔6,所述连接块15设置于斜板13与竖板14之间,所述竖板14垂直于所述连接块15并通过所述螺孔6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底座横梁2两端都开设有插接口16,如图4所示,所述插接口16的顶面及底面开设有限位螺孔17,以对两个连接的底座横梁2之间进行固定。所述横向固定板7和纵向固定板8交叉处设置有凹型适应槽18,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横向固定板7和纵向固定板8相互垂直设置。所述凹型适应槽18的宽度与纵向固定板8的宽度相匹配,所述凹型适应槽18的深度与纵向固定板8的高度相匹配,以方便横向固定板7和纵向固定板8的安装,防止影响各自的正常的安装。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插接凹槽12的宽度为5mm-15mm,相应地,斜向支撑板9另一侧设置的插接凸块的宽度略小于插接凹槽12的宽度。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凹型适应槽18的宽度为30mm-80mm,所述凹型适应槽18的深度为5mm-15mm。作为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斜向支撑板9的长度为横向固定板7的50%-60%。图1中,斜向支撑板9的长度为横向固定板7长度的50%。下面简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房顶架构的工作原理:首先,将底座横梁和底座纵梁固定在建筑物上墙壁上表面,并通过固定螺母将底座横梁个底座纵梁之间进行固定,然后在两个底座横梁之间连接纵向固定板,在两个底座纵梁之间连接横向固定板,再通过斜向支撑板将水平架固定在底座梁上,底座横梁可以通过其顶端的插接口进行加长,最后在水平架上铺设水平支撑板,即完成建筑房顶架构的搭建,该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房顶架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架、底座横梁和底座纵梁,所述底座横梁和底座纵梁上开设有螺孔,所述底座纵梁顶端设置有固定凸块,所述固定凸块通过固定螺母固定在底座横梁上,两个所述底座纵梁之间设置有横向固定板,两个所述底座横梁之间设置有纵向固定板,所述水平架通过斜向支撑板固定在底座上,所述斜向支撑板底端通过固定螺母固定在底座横梁上,所述水平架上固定有水平支撑板,所述水平支撑板上设置有凹型螺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房顶架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架、底座横梁和底座纵梁,所述底座横梁和底座纵梁上开设有螺孔,所述底座纵梁顶端设置有固定凸块,所述固定凸块通过固定螺母固定在底座横梁上,两个所述底座纵梁之间设置有横向固定板,两个所述底座横梁之间设置有纵向固定板,所述水平架通过斜向支撑板固定在底座上,所述斜向支撑板底端通过固定螺母固定在底座横梁上,所述水平架上固定有水平支撑板,所述水平支撑板上设置有凹型螺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房顶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向支撑板包括斜板和竖板,所述斜板和竖板侧面开设有插接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房顶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的上顶端固定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竖直方向上开设有螺孔,所述连接块设置于斜板与竖板之间,所述竖板垂直于所述连接块并通过所述螺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房顶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横梁两端都开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伟江淼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