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永久性竹基复合承载板、使用其的空腔结构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5036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永久性竹基复合承载板、使用其的空腔结构板,该永久性竹基复合承载板包括组坯竹条、纤维网格布和胶凝材料,组坯竹条由竹材沿纵向切割而成,组坯时竹条立放,并在相邻竹条之间间隔形成第一间隙;纤维网格布贴附于组坯竹条的上、下表面,并且从四周完全包裹组坯竹条的侧面和端面;胶凝材料浇筑于所述第一间隙内,以及纤维网格布外侧上、下表面和四周侧面,第一间隙内的胶凝材料形成薄壁连接支撑肋,纤维网格布外侧上、下表面和四周侧面的胶凝材料形成承载保护粘接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永久性竹基复合承载板,既能够兼顾承载强度,又能够实现节能环保、安全低耗,同时耐高温、耐低温、耐磨、耐腐蚀、抗渗、抗火性能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永久性竹基复合承载板、使用其的空腔结构板
本技术涉及建筑板材
,尤其涉及绿色建筑环保复合板,具体是一种永久性竹基复合承载板、使用其的空腔结构板。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产品、建筑材料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国家为了节约不可再生资源及提高人们生活的环境质量,减少环境污染,大力推行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绿色建材是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建筑材料,它具有消磁、消声、调光、调温、隔热、防火、抗静电等性能,并具有调节人体机能的特种新型功能建筑材料。其生产所用原料尽可能少用天然资源、大量使用尾渣、垃圾、废液等废弃物;采用低能耗制造工艺和无污染环境的生产技术;在产品配制或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甲醛、卤化物溶剂或芳香族碳氢化合物,产品中不得含有汞及其化合物的颜料和添加剂;产品的设计是以改善生产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宗旨,即产品不仅不损害人体健康,而应有益于人体健康,产品具有多功能化,如抗菌、灭菌、防霉、除臭、隔热、阻燃、调温、调湿、消磁、防射线、抗静电等;产品可循环或回收利用,无污染环境的废弃物。因此,研发一种安全、适用、经济实惠、易于推广使用的新型绿色建筑材料,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装配式建筑使用墙板,大多为水泥纤维板和石膏板,主要材料非绿色环保产品。而且这些板材抗裂性能差,因刚度强度差难以大板施工导致现场拼接接缝多,在使用过程中渗漏现象普遍。竹子是我国资源丰富的一种绿色材料,然而目前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很少,目前有所突破的市政管廊领域,采用热固性树脂做胶粘剂的竹缠绕复合技术,但这种技术在工民建项目中尤其是建筑墙板、楼板难以使用,竹缠绕技术适合于制作管道,但对于在厚度较薄的建筑墙板来说,应用起来比较困难。而且价格较高、工艺较复杂、现场连接施工较为困难,同传统墙板比较没有综合优势。尤其是对于承重墙体来说,建筑用量大,目前的竹基板材用在建筑结构板上还没有合适的加工工艺和结构。现有技术中虽然已有竹基板材的相关专利文献,但未充分考虑板材在使用过程中的防腐问题,也未考虑板材的抗压、抗拉以及抗弯和协调变形的要求,大多用于轻质、薄壁或非承载结构板,未考虑对板材的强度、承载力以及变形要求,无法在建筑结构尤其是承载结构上广泛使用。因此有必要对竹基板材进行研究和改进,以使得其能够广泛用于建筑结构板尤其是承载结构板上,从而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对建筑结构节能和环保方面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技术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技术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该概述并不是关于本技术的穷举性概述,它并非意图确定本技术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以此作为后文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的铺垫。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竹材的优点,对竹基板材进行改进,提供一种永久性竹基复合承载板,以实现既能够兼顾承载强度,又能够实现节能环保、安全低耗,同时耐高温、耐低温、耐磨、耐腐蚀、抗渗、抗火性能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永久性竹基复合承载板,包括:组坯竹条、纤维网格布和胶凝材料,其中,所述组坯竹条由竹材沿纵向切割而成,组坯时竹条立放,并在相邻竹条之间间隔形成第一间隙,竹材切割宽度为竹条高度,竹材壁厚为竹条宽度;所述纤维网格布贴附于组坯竹条的上、下表面,并且从四周完全包裹组坯竹条的侧面和端面;所述胶凝材料浇筑于所述第一间隙内,以及纤维网格布外侧上、下表面和四周侧面,第一间隙内的胶凝材料形成薄壁连接支撑肋,纤维网格布外侧上、下表面和四周侧面的胶凝材料形成承载保护粘接层。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纤维网格布内侧与组坯竹条的侧面、端面隔开形成第二间隙,该第二间隙内浇筑有胶凝材料,形成承载保护粘接层。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竹材切割宽度为5-40mm,相邻竹条间的第一间隙为2-5mm。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胶凝材料主材选用纤维增强型水泥基材料。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组坯竹条呈单向单层组坯,相邻竹条平行间隔立放。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组坯竹条呈双向多层组坯,上下两层竹条相互垂直叠置,下层竹条沿横向平行间隔立放,上层竹条沿纵向平行间隔立放;并在所述上下两层竹条之间间隔一第三间隙,并且在该第三间隙中浇筑有胶凝材料,该胶凝材料形成承载保护粘接层。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三间隙中设置有纤维网格布,该纤维网格布与上下层组坯竹条之间均浇筑有胶凝材料。一种空腔结构板,包括上、下面板、侧板和内隔板,所述上、下面板和侧板围合形成空腔结构,所述内隔板与上、下面板连接,将空腔结构分隔形成多个内腔,所述上、下面板、侧板和内隔板采用前述的永久性竹基复合承载板整体浇筑而成。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永久性竹基复合承载板厚10-50mm,内隔板间距200-1000mm,结构板整体厚100mm-500mm。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空腔结构板内腔填充有轻质保温材料或混凝土。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永久性竹基复合承载板节能低耗,使用安全,无毒无味,价格低廉,并且具有面密度小,耐高温、耐低温、耐磨、耐腐蚀、抗渗、抗火性能好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或其他领域。具体而言,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实际效果:(1)竹条作为基材,强度高,节约钢材,节能低耗,使用安全,无毒无味,价格低廉,绿色环保。(2)纤维网格布能够加强竹条与胶凝材料的粘结作用,与竹条一起防止胶凝材料在硬化及使用过程中开裂。(3)纤维网格布能够初步对竹材起到保护和防腐作用。(4)胶凝材料与竹条协同作用,构件无翘曲变形,抗裂性好。(5)胶凝材料浇筑形成薄壁连接支撑肋、承载保护粘接层,能够提供很好的抗压、抗拉、抗剪承载力以及连接、保护的作用,增强板材的承载强度。(6)胶凝材料、竹条、纤维网格布三者协同工作,变形协调无滑移,构件强度高,变形能力好,抗震延性好,使得板材同时具有两种材料的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一种实施方式的永久性竹基复合承载板的横截面图;图2为一种实施方式的永久性竹基复合承载板的纵截面图;图3为竹材剖面切割示意图;图4为一种实施方式的永久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永久性竹基复合承载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组坯竹条、纤维网格布和胶凝材料,其中,/n所述组坯竹条由竹材沿纵向切割而成,组坯时竹条立放,并在相邻竹条之间间隔形成第一间隙,竹材切割宽度为竹条高度,竹材壁厚为竹条宽度;/n所述纤维网格布贴附于组坯竹条的上、下表面,并且从四周完全包裹组坯竹条的侧面和端面;/n所述胶凝材料浇筑于所述第一间隙内,以及纤维网格布外侧上、下表面和四周侧面,第一间隙内的胶凝材料形成薄壁连接支撑肋,纤维网格布外侧上、下表面和四周侧面的胶凝材料形成承载保护粘接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永久性竹基复合承载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组坯竹条、纤维网格布和胶凝材料,其中,
所述组坯竹条由竹材沿纵向切割而成,组坯时竹条立放,并在相邻竹条之间间隔形成第一间隙,竹材切割宽度为竹条高度,竹材壁厚为竹条宽度;
所述纤维网格布贴附于组坯竹条的上、下表面,并且从四周完全包裹组坯竹条的侧面和端面;
所述胶凝材料浇筑于所述第一间隙内,以及纤维网格布外侧上、下表面和四周侧面,第一间隙内的胶凝材料形成薄壁连接支撑肋,纤维网格布外侧上、下表面和四周侧面的胶凝材料形成承载保护粘接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久性竹基复合承载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纤维网格布内侧与组坯竹条的侧面、端面隔开形成第二间隙,该第二间隙内浇筑有胶凝材料,形成承载保护粘接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久性竹基复合承载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竹材切割宽度为5-40mm,相邻竹条间的第一间隙为2-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久性竹基复合承载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胶凝材料主材选用纤维增强型水泥基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久性竹基复合承载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坯竹条呈单向单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涛张海江刘小荣王东方刘明辉刘冶
申请(专利权)人:西藏涛扬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西藏;5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