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5009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下水器,属于排水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下水器通用性差的问题。本下水器包括侧部设置有溢水孔的主管,本下水器还包括外径与主管内孔相配合的内管,内管外表面是平滑的圆柱面,主管上设有能供内管放入主管内并且对内管进行密封和定位的可拆卸连接结构,主管内设有能与内管一端相抵靠的阻挡部。本下水器通过在主管上设置可拆卸连接结构,再结合上能放入主管内且外径与主管内孔相配合的内管,使得下水器能通用不同的工作环境,提高了适用性,并且操作起来也非常方便、结构也比较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下水器
本技术属于排水
,涉及下水器。
技术介绍
下水器,通常安装于台盆、浴缸的排水孔处用于排水或是按照需求进行蓄水。市场上较为常见且结构比较简单的下水器为直排式下水器,它包括主管,主管的上端侧部会设置挡肩,主管的上端口部处会设置有盖板,盖板要么是跟主管为一体式结构并设置有若干漏水孔要么是一种翻盖,在安装时将主管从上向下穿过台盆或浴缸上的排水孔,挡肩抵靠在台盆或浴缸的内侧底壁上,然后利用一个锁紧螺母螺纹连接在主管的下端上,使主管能固定在台盆或浴缸上。以台盆为例,目前市场上的台盆分为有溢水功能与无溢水功能的,相应地下水器的主管也会设置为带溢水孔与不带溢水孔两种结构,单个下水器无法在不同功能的台盆上进行通用,因此通常都是按照台盆的功能来选配合适的下水器:有溢水功能的台盆配置带溢水孔的下水器,无溢水功能的台盆配置不带溢水孔的下水器,若是选择不合适便出现漏水及功能无法实现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下水器,解决了通用性差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下水器,包括侧部设置有溢水孔的主管,其特征在于,本下水器还包括外径与主管内孔相配合的内管,所述的内管外表面是平滑的圆柱面,主管上设有能供内管放入主管内并且对内管进行密封和定位的可拆卸连接结构,主管内设有能与内管一端相抵靠的阻挡部。本下水器具有两种使用状态:以台盆为例,当所使用的台盆带有溢水功能时,内管不放入主管内,此时主管上的溢水孔处于打开状态,台盆内超出水位的水会通过台盆上的孔流入台盆外侧,并最终从主管上的溢水孔流入到主管内并排放;当所使用的台盆不具有溢水功能时,在安装下水器前只需先对可拆卸连接结构进行操作,使内管插入主管内,内管一端与主管内的阻挡部相抵靠,然后再对可拆卸连接结构进行操作使内管在主管内定位并密封,由于内管外径与主管内孔相配合,使得溢水孔被内管挡住,这样一来本下水器便可配合不具备溢水功能的台盆使用。通过在主管上设置可拆卸连接结构,使得能通过在主管内放入内管或取出内管来改变下水器的使用状态,从而使得本下水器能通用不同的工作环境,提高了适用性,并且操作起来也非常方便、结构也比较简单。另外,内管是放入主管内部进行配合的,因此又不会改变下水器与台盘原有的安装方式。在上述的下水器中,本下水器还包括端盖,端盖下侧设有环形凸部,可拆卸连接结构设于环形凸部与主管上端之间。可拆卸连接结构设于环形凸部与主管上端之间,使得用户能通过端盖的拆卸配合内管放入或取出来改变下水器的使用状态,从而使得本下水器能在带溢水或不带溢水功能的台盆上进行通用。常规来说,主管与端盖都是固连为一体而无法进行拆卸。在上述的下水器中,所述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使环形凸部连接于主管上端外的螺纹结构以及设置于环形凸部内侧的密封圈,密封圈与内管上端相配合形成密封。需要配合无溢水功能的台盆使用时,将端盖通过螺纹结构从主管上端旋下,然后将内管从主管上端放入,再将端盖通过螺纹结构重新连接在主管上端,同时环形凸部内侧的密封圈与内管上端相配合形成密封。这样一来,内管便在主管内形成定位和密封。需要配合溢水功能的台盆使用时,只需将端盖通过螺纹结构从主管上端旋下,然后将内管从主管内取出后再重新将端盖连接即可。在上述的下水器中,作为另一种技术方案,所述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使环形凸部连接于主管上端外的卡扣结构以及设置于环形凸部内侧的密封圈,密封圈与内管上端相配合形成密封。需要配合无溢水功能的台盆使用时,将端盖通过卡扣结构从主管上端拆下,然后将内管从主管上端放入,再将端盖通过卡扣结构重新连接在主管上端,同时环形凸部内侧的密封圈与内管上端相配合形成密封。这样一来,内管便在主管内形成定位和密封。需要配合溢水功能的台盆使用时,只需将端盖通过卡扣结构从主管上端旋下,然后将内管从主管内取出后再重新将端盖连接即可。在上述的下水器中,所述的阻挡部呈环状且一体成型于主管下端内侧。在上述的下水器中,所述的环形凸部内侧设有环槽,密封圈外沿嵌入环槽内且密封圈部分伸出环槽外,伸出环槽外的密封圈与内管上端面相抵靠,或者是伸出环槽外的密封圈内沿与内管上端外周面相抵靠且内管上端面与端盖相抵靠。内管放入主管内后,伸出环槽外的密封圈与内管上端面相抵靠,这样两者之间就形成密封。并且,内管下端会抵靠在阻挡部上,而内管上端面又与密封圈相抵靠,使得内管在主管内又得以被定位。另一种情况则是,内管放入主管内后,内管上端穿过密封圈使得密封圈内沿与内管上端外周面相抵靠而形成密封。并且,内管下端抵靠在阻挡部上,而内管上端面又与端盖相抵靠,使得内管在主管内又得以被定位。在上述的下水器中,伸出环槽外的密封圈与主管上端面相抵靠。无论是否在主管内放入内管,通过密封圈与主管上端面相抵靠能保证主管与端盖之间的密封,从而避免因两者设置为可拆卸方式而造成泄漏。在上述的下水器中,作为另一种技术方案,本下水器还包括排水管组件,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使排水管组件连接于主管下端外的螺纹结构以及设置于排水管组件内侧的密封垫圈,密封垫圈与内管下端相配合形成密封。通过排水管组件与主管下端的螺纹连接,使得用户能通过排水管组件的拆卸配合内管放入或取出来改变下水器的使用状态,从而使得本下水器能在带溢水或不带溢水功能的台盆上进行通用。在上述的下水器中,所述的阻挡部呈环状且一体成型于主管上端内侧。在上述的下水器中,所述的密封垫圈与主管下端面相抵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下水器通过在主管上设置可拆卸连接结构,再结合上能放入主管内且外径与主管内孔相配合的内管,使得下水器能通用不同的工作环境,提高了适用性,并且操作起来也非常方便、结构也比较简单。另外,内管是放入主管内部进行配合的,因此又不会改变下水器与台盘原有的安装方式。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中下水器(内管未插入管体内时)的纵向剖视图。图2是实施例一中连接套处的纵向剖视图。图3是实施例一中下水器(内管插入管体内时)的纵向剖视图。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图5是图3状态下的分解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三中下水器(内管插入管体内时)的纵向剖视图。图7是图6状态下的分解示意图。图中,1、主管;1a、溢水孔;1b、阻挡部;1c、凸环;1d、环形挡肩;1e、凸肩;2、内管;3、端盖;3a、漏水孔;3b、环形凸部;3b1、凸台;3b2、环槽;4、密封圈;5、上密封垫;6、下密封垫;7、垫片;8、锁紧螺帽;9、下水延伸管;10、排水管组件;10a、排水管;10b、安装螺帽;11、密封垫圈;12、弹跳芯子。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下水器,包括主管1以及连接于主管1上端的端盖3,端盖3外径大于主管1的外径,端盖3上贯穿设置有若干漏水孔3a,主管1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下水器,包括侧部设置有溢水孔(1a)的主管(1),其特征在于,本下水器还包括外径与主管(1)内孔相配合的内管(2),所述的内管(2)外表面是平滑的圆柱面,主管(1)上设有能供内管(2)放入主管(1)内并且对内管(2)进行密封和定位的可拆卸连接结构,主管(1)内设有能与内管(2)一端相抵靠的阻挡部(1b)。/n

【技术特征摘要】
1.下水器,包括侧部设置有溢水孔(1a)的主管(1),其特征在于,本下水器还包括外径与主管(1)内孔相配合的内管(2),所述的内管(2)外表面是平滑的圆柱面,主管(1)上设有能供内管(2)放入主管(1)内并且对内管(2)进行密封和定位的可拆卸连接结构,主管(1)内设有能与内管(2)一端相抵靠的阻挡部(1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水器,其特征在于,本下水器还包括端盖(3),端盖(3)下侧设有环形凸部(3b),可拆卸连接结构设于环形凸部(3b)与主管(1)上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使环形凸部(3b)连接于主管(1)上端外的螺纹结构以及设置于环形凸部(3b)内侧的密封圈(4),密封圈(4)与内管(2)上端相配合形成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使环形凸部(3b)连接于主管(1)上端外的卡扣结构以及设置于环形凸部(3b)内侧的密封圈(4),密封圈(4)与内管(2)上端相配合形成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下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挡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康于
申请(专利权)人:玉环康宇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