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艳玲专利>正文

一种医用防溅水洗手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50080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用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医用防溅水洗手池。包括洗手池组件、烘干机、固定机构、支撑板、出水管和支杆,其有益技术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在洗手之后对手进行烘干,防止在洗手之后水崩到防护服,在放止水溅出的同时还方便对水池进行清洁。所述的洗手池组件包括洗手池、池盖、圆形洗手孔、转轴、连接座、进水管、固定块、限位孔、水龙头、出水斗和出水口;转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连接座上,两个连接座分别固定连接在洗手池的两端,池盖固定连接在转轴上,池盖上设有两个圆形洗手孔,进水管固定连接并连通在水龙头上,水龙头设置在洗手池的内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防溅水洗手池
本技术涉及医用设备
,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医用防溅水洗手池。
技术介绍
现有专利号为CN201820826133.8的一种医用防溅水洗手池,该技术公布了一种医用防溅水洗手池,属于医疗器械
,包括洗手池本体、进水管、出水管、第一水龙头和第二水龙头,洗手池本体的第一防溅水板、第二防溅水板、第三防溅水板、第四防溅水板、第五防溅水板以等距排列方式固定在洗手池本体的内部底面,并且第一防溅水板、第二防溅水板、第三防溅水板、第四防溅水板、第五防溅水板的高度依次减小。该技术中防溅水板以等距排列方式固定在洗手池本体的内部底面,并且溅水板的高度依次减小,从而使得水龙头往下倾泻的清洗水由外向内溅射,而不至于向四周溅开,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洗手池由于缺乏必要的折流机构,容易外溅清洗水,导致细菌交叉感染的技术问题。但是该装置不能对洗过之后的手进行烘干。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用防溅水洗手池,其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可以在洗手之后对手进行烘干,防止在洗手之后水崩到防护服上。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防溅水洗手池,包括洗手池组件(1)、烘干机(2)、固定机构(3)、支撑板(4)和出水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洗手池组件(1)包括洗手池(1-1)、池盖(1-2)、圆形洗手孔(1-3)、转轴(1-4)、连接座(1-5)、进水管(1-6)、固定块(1-7)、限位孔(1-8)、水龙头(1-9)、出水斗(1-10)和出水口(1-11);转轴(1-4)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一个连接座(1-5),池盖(1-2)盖合在洗手池(1-1)上,两个连接座(1-5)分别固定连接在洗手池(1-1)的两端,池盖(1-2)固定连接在转轴(1-4)上,池盖(1-2)上设有两个圆形洗手孔(1-3),进水管(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防溅水洗手池,包括洗手池组件(1)、烘干机(2)、固定机构(3)、支撑板(4)和出水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洗手池组件(1)包括洗手池(1-1)、池盖(1-2)、圆形洗手孔(1-3)、转轴(1-4)、连接座(1-5)、进水管(1-6)、固定块(1-7)、限位孔(1-8)、水龙头(1-9)、出水斗(1-10)和出水口(1-11);转轴(1-4)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一个连接座(1-5),池盖(1-2)盖合在洗手池(1-1)上,两个连接座(1-5)分别固定连接在洗手池(1-1)的两端,池盖(1-2)固定连接在转轴(1-4)上,池盖(1-2)上设有两个圆形洗手孔(1-3),进水管(1-6)固定连接并连通在水龙头(1-9)上,水龙头(1-9)设置在洗手池(1-1)的内部,固定块(1-7)固定连接在池盖(1-2)上,出水斗(1-10)固定连接在洗手池(1-1)内壁下端,固定块(1-7)上设有限位孔(1-8),洗手池(1-1)的下端设有出水口(1-11),出水口(1-11)与出水斗(1-10)连通,烘干机(2)与洗手池组件(1)连接,烘干机(2)设置在支撑板(4)上,出水管(5)固定连接并连通在出水口(1-11)上,洗手池(1-1)固定连接在支撑板(4)的中部,固定机构(3)设置在洗手池(1-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艳玲
申请(专利权)人:马艳玲王守艳高歌张丽陶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