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4977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围护支撑部和拉力机构,所述围护支撑部设置在基坑内靠近侧壁位置,其底端伸入所述基坑坑底内的预定距离,所述拉力机构一端和所述围护支撑部连接,另一端固定于安装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支护结构还包括基底强化部,所述基底强化部贴近所述围护支撑部面向所述基坑内的一侧设置,至少部分所述基底强化部低于所述基坑坑底,所述基底强化部包括颗粒填充物和固化物。通过基底强化部对支护桩底进行加固,有效的保证了基坑支护稳定性,满足了管廊结构施工安全条件。本申请方案针对性强,对于复杂地质情况下适应性高,相比于成孔困难部位的原有施工方式,节约工期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岩土施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城市建设正遇到越来越多的深基坑工程,基坑支护也成为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深基坑支护结构锚索、支护桩施工中经常出现局部(多发生在深基坑基地部位)锚索、支护桩在钻入过程中因地质条件影响,未能到达设计深度的情况,导致基坑支护结构锚索张拉强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给基坑支护体系及结构施工带来安全隐患。所以急需一个有效使基坑支护结构体系有效满足设计张拉要求且满足施工安全要求的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易于施工且能保证设计强度要求的基坑支护结构。本技术为实现上述功能,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围护支撑部和拉力机构,所述围护支撑部设置在基坑内靠近侧壁位置,其底端伸入所述基坑坑底内的预定距离,所述拉力机构一端和所述围护支撑部连接,另一端固定于安装基础,所述基坑支护结构还包括基底强化部,所述基底强化部贴近所述围护支撑部面向所述基坑内的一侧设置,至少部分所述基底强化部低于所述基坑坑底,所述基底强化部包括颗粒填充物和固化物。进一步地,所述颗粒填充物包括粒径不同的第一颗粒和第二颗粒,所述第一颗粒平铺构成第一颗粒层,所述第二颗粒平铺构成第二颗粒层。所述第一颗粒层粒径为50-60mm,所述第二颗粒粒径为20-30mm。进一步地,所述填充物包括多个所述第一颗粒层、第二颗粒层,所述第一颗粒层、第二颗粒层沿竖直方向交替层叠排布。>进一步地,所述基底强化部其顶面和拟建结构基底齐平,向地下延伸深度为1m,宽度为1m。进一步地,所述固化物包括硅酸盐水泥和水玻璃。进一步地,所述基底强化部背离所述围护支撑部一侧外围还设置有隔离层。进一步地,所述隔离层为经防水处理的砖墙。进一步地,所述拉力机构和所述安装基础接触的部位设有连接强化部,所述安装基础上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强化部设置于所述连接孔内,所述连接强化部包括粘合剂,所述粘合剂填充所述连接孔,将所述拉力机构的端部和所述连接孔固化为一体。进一步地,所述粘合剂包括水泥和水玻璃。进一步地,所述围护支撑部为工程支护桩。本技术提供的基坑支护结构,特别适合应用于基坑基底局部地质情况较差,锚索及支护桩等钻入困难,局部成孔深度未满足设计要求,支护安全效果无法保证的高难度作业条件。本申请通过加固支护体系的方式,补充加强锚索及支护桩局部成孔无法满足设计要求的部分。以此种方式来保证基坑支护体系的稳定,保证结构施工安全。本技术是包括支护锚索加固及支护桩底加固的双重加固的新型基坑支护结构,有效的保证了基坑支护稳定性,满足了管廊结构施工安全条件。本申请方案针对性强,对于复杂地质情况下适应性高,相比于成孔困难部位的原有施工方式,节约工期效果显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基坑支护结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基坑支护结构的立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出的基坑支护结构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图2为本申请一优选实施例的基坑支护结构,其主要部分包括围设在基坑周围的围护支撑部1和向围护支撑部1提供拉力防止其向内倾倒的拉力机构2。围护支撑部1贴近基坑侧壁,阻挡基坑外侧岩土进入基坑,围护支撑部1可以是挡板、墙体等。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围护支撑部1为多根工程支护桩。围护支撑部1的底端伸入基坑坑底岩土层内的预定距离,拉力机构2的一端和围护支撑部1连接,另一端固定于安装基础,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基础为基坑外侧的岩土部分。如图1、图2所示,围护支撑部1和拉力机构2都有部分需要伸入岩土层中,其进入深度直接影响支护安全效果。当基坑基底局部地质情况较差,围护支撑部1和拉力机构2钻入深度无法满足设计强度要求时,就需要对上述结构进行优化处理。本申请的具体方案为在支护结构中加入基底强化部3对围护支撑部1进行加固。基底强化部3设置在围护支撑部1面向基坑内的一侧的,具体实施方式是将基坑坑底贴近围护支撑部1周围岩土部分替换为由颗粒填充物和固化物混合而成的基底强化部3,因此至少有部分所述基底强化部3伸入低于基坑坑底的岩土层中,并和围护支撑部1贴合。基底强化部3伸入基坑坑底的具体深度和大小和实施环境有关,在本实施例中,工程支护桩嵌入深度为1.5m,基底强化部3的顶面和拟建结构基底齐平,向地下延伸深度为1m,宽度为1m。在其他较佳实施例中,这些参数可依据作业土层特性,基坑深度等条件而变化,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基底强化部3可围设在整个坑底以加固围护支撑部1的全部底部,也可仅在部分需要加固的部位实施,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在基底强化部3由颗粒填充物掺入固化物后固化成型。在本实施例中,颗粒填充物包括粒径为50-60mm的第一颗粒和粒径为20-30mm的第二颗粒。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规格的碎石,采用不同规格的颗粒填充物可以使得整个结构中空隙更小,掺入固化物后结构牢度更高。在具体实施中,将第一颗粒平铺构成第一颗粒层,将第二颗粒平铺构成第二颗粒层。基底强化部3可包括过个第一颗粒层和第二颗粒层,第一颗粒层、第二颗粒层沿竖直方向交替层叠排布。铺设完成后注入固化物,固化物开始为流体渗入颗粒填充物之间的间隙,凝结后即形成基底强化部3。固化物包括硅酸盐水泥和水玻璃。基底强化部3成型后,在其背离围护支撑部1的一侧砌筑一批横砖经防水施工后形成隔离层4。基底强化部3仅是针对围护支撑部1的加固,作为支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拉力机构2的可靠性也同样重要,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我们也对拉力机构2进行了加固。具体为,在拉力机构2固定于安装基础的位置,即拉力机构2和安装基础接触的部位设置连接强化部201,先安装基础上开设连接孔,连接强化部201设置于连接孔内。连接强化部201由粘合剂填充连接孔后固化形成,固化后的连接强化部201将拉力机构2的端部和连接孔连接成为一体。粘合剂包括水泥和水玻璃。下面介绍一下上述实施例的具体施工过程:锚索施工部分:本实施例中的拉力机构2为锚索,现场挖掘机在开挖至锚索施工设计标高下500mm左右时停止开挖,修整出锚索设备作业面。采用锚固机钻孔成孔(5-6m)后进行5-6m钢绞线锚索施工,通过锚固机成孔,将水泥、水玻璃混合浆液一次性充填到所需加固的锚索孔内土体间隙中,利用其迅速凝固的特点,从而达到封堵的目的,形成连接强化部201。其中双浆液中水灰比为1:1,掺入水玻璃与水泥净浆比为1.6:1。为加快其初凝时间使地下水不容稀释注入的水泥浆液,采用高压注浆泵泵送双液浆。养生期满后方可张拉。双浆液注浆的优势在于可以人为地控制浆液流动距离,又由于该浆液具有胶结性,因此可以与孔内土体和浆液及砂浆连结成整体,从而达到增加锚索锚固力的施工目的。支护桩与基底部分:如上所述,本实施例中中围护支撑部1为工程支护桩,工程支护桩嵌入深度为1.5m。在锚索张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围护支撑部和拉力机构,所述围护支撑部设置在基坑内靠近侧壁位置,其底端伸入所述基坑坑底内的预定距离,所述拉力机构一端和所述围护支撑部连接,另一端固定于安装基础,所述基坑支护结构还包括基底强化部,所述基底强化部贴近所述围护支撑部面向所述基坑内的一侧设置,至少部分所述基底强化部低于所述基坑坑底。/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围护支撑部和拉力机构,所述围护支撑部设置在基坑内靠近侧壁位置,其底端伸入所述基坑坑底内的预定距离,所述拉力机构一端和所述围护支撑部连接,另一端固定于安装基础,所述基坑支护结构还包括基底强化部,所述基底强化部贴近所述围护支撑部面向所述基坑内的一侧设置,至少部分所述基底强化部低于所述基坑坑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强化部其顶面和拟建结构基底齐平,向地下延伸深度为1m,宽度为1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麒吴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