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鸣浩专利>正文

河道拦污薄膜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49629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24
本申请涉及河道拦污薄膜坝,包括设于河道中且能对河道水流起到阻挡作用的挡水薄膜、设于河道且对挡水薄膜起到水力传导作用的重力装置和浮力装置、设于河道且对挡水薄膜起固定作用的固定装置,重力装置远离浮力装置,具有使用薄膜代替传统的土石方和混凝土挡水工程,不开挖河床地基,不填筑土石方不浇筑混凝土,使用材料轻便简单,造价低廉,并且施工安装简单快捷,也不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薄膜拆除也十分简单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河道拦污薄膜坝
本申请涉及堰坝的领域,尤其是涉及河道拦污薄膜坝。
技术介绍
为了对河道水利资源进行一个更好的利用,有时需要在河道中设置堰坝,来借此阻挡上游污染水流,保持下游水环境的洁净。而现有拦河堰坝的形式有土石坝、砼坝、橡胶坝、水闸等,是使用土石、混凝土或闸门筑成的拦水建筑物,其特点是建筑物需要抗滑动和抗倾覆,一般体量较大,施工程序涉及围堰断流、基础开挖、土石方填筑和混凝土浇筑以及机械设备安装等,工程量大,时间长,投资大,施工期对环境影响较大,并且在一般河道流速较缓需要拦阻水头较小的情况下,常规的土石坝乃至混凝土闸坝显得靡费了。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投资大、施工周期过长、环境影响较大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节约投资、缩短施工周期、减少环境影响,本申请提供一种河道拦污薄膜坝。本申请提供的河道拦污薄膜坝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河道拦污薄膜坝,包括设于河道中且能对河道水流起到阻挡作用的挡水薄膜、设于河道且对挡水薄膜起到水力传导作用的重力装置和浮力装置、设于河道且对挡水薄膜起固定作用的固定装置,重力装置远离浮力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薄膜及相关力学装置挡水,代替传统的土石坝和混凝土坝,取材便捷低廉,施工周期短,安装拆卸方便,环境影响小,适用于一般的平原河道,方便实用,成本低。优选的,所述浮力装置包括贯穿开设于挡水薄膜顶边处的一排上扣眼,挡水薄膜上方设有能飘浮于水面的浮起物,浮起物和每一个上扣眼之间均穿设有上绑扎扣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浮起物通过上绑扎扣子和挡水薄膜的顶边连接,继而使得挡水薄膜的顶边能够被带动进行上浮,不会沉入至河床底部,将上绑扎扣子拆除能够将浮起物和挡水薄膜进行拆分,以便对浮起物或是挡水薄膜进行更换。优选的,所述浮起物包括数个泡沫浮球,泡沫浮球之间穿设有同一根浮球缆绳,每一根上绑扎扣子均绑接于浮球缆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上绑扎扣子拆除,即可将泡沫浮球和挡水薄膜一次拆分,使得拆分过程较为便利,同时泡沫浮球使得上绑扎扣子的部分也一并飘浮于水面上,继而使得飘浮于水面上的蓝藻、漂浮物等难以通过,起到阻拦作用。优选的,所述重力装置包括贯穿开设于挡水薄膜侧边处的一排下扣眼,挡水薄膜下方处设有可沉入至河床底部的铁链,铁链和每一个下扣眼之间均穿设有下绑扎扣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铁链和下扣眼之间通过下绑扎扣子相绑接,使得铁链能够带动挡水薄膜底边沉入至河床底部,并配合浮力装置,使得挡水薄膜的整体在河道中展开起到阻水作用,需要检修时,将下绑扎扣子拆除,即可使得的重物和挡水薄膜相分离,以便对挡水薄膜或是重物进行更换。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一一对应分别锚固于河道两岸边处的两根锚固桩,浮球缆绳两端分别套设于两根锚固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浮球缆绳和锚固桩相连接使得在河道中展开的挡水薄膜不会轻易被水流冲走,同时在进行挡水薄膜在河道中的放置时,只需要将浮力装置和重力装置和挡水薄膜相连接,然后将挡水薄膜和重力装置的连接一侧直接放入至河道中即可,十分方便。优选的,所述挡水薄膜平行于河道宽度方向的侧边长度为河道宽度的1.05倍,挡水薄膜沿河道长度方向的竖直截面的长度为河道水深的1.57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挡水薄膜处于较好的经济尺寸并且浮球缆绳处于较好的受力状态,使得挡水薄膜在一开始和两根锚固桩相连接时,不会过于张紧,之后在水流的冲击下呈一定的弧形,使浮球缆绳受力合理,挡水薄膜尺寸合适,同时挡水薄膜在河道中展开呈一个近似的四分之一的圆形弯曲,继而使得浮球所受到的来自挡水薄膜的力趋向于水平方向,铁链达到最佳利用状态。优选的,所述铁链沿自身长度方向穿设有铁链缆绳,每一根下绑扎扣子均绑扎于铁链缆绳,挡水薄膜的底边贯穿开设有两个铁链缆绳扣眼,铁链缆绳绑扎于两个铁链缆绳扣眼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铁链缆绳绑扎于扣眼,铁链穿设于缆绳,使得铁链对挡水薄膜传力更均匀,不容易撕扯破,同时也便于通过铁链缆绳对挡水薄膜的两端进行拽拉。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有益效果:使用挡水薄膜代替传统的土石坝和混凝土坝,简单方便,降低整体的施工周期,不开挖、无土石方和混凝土填筑,施工周期短,安装拆除方便,环境影响小,适用于在一般的低流速的平原河道、湖泊、漾荡,能对水面上游漂流的污水、蓝藻、漂浮物等进行有效拦截,对水质保护、水环境修复、水产养殖保护都较为实用,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沿河流方向看去的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挡水薄膜沿河道长度方向的竖直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挡水薄膜底边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A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挡水薄膜;2、上扣眼;21、浮球缆绳;22、铁链缆绳;23、铁链缆绳扣眼;31、上绑扎扣子;32、下扣眼;33、铁链;34、下绑扎扣子;35、锚固桩;38、泡沫浮球;39、缆绳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河道拦污薄膜坝,参照图1和图2,包括设于河道中的且对河道水流起到挡水作用的挡水薄膜1,挡水薄膜1可由高强度聚脂纤维编织而成,并且在挡水薄膜1的表面涂有聚四氟乙烯,起到一个较好的耐腐蚀的作用,同时能够使得水流难以透过挡水薄膜1,挡水薄膜1的顶边长度可设置为河道宽的1.05倍左右,使得挡水薄膜1在河道中布置时,挡水薄膜1的初始状态不会处于一个张紧的状态下,在水流的冲击下,挡水薄膜1才会张紧,继而使得挡水薄膜1不需要承受额外的张紧力,有助于延长挡水薄膜1的使用寿命,挡水薄膜1沿河道长度方向的竖直截面的长度优选为河道水深的1.57倍,即π/2倍,使得挡水薄膜1受到河流的冲击展开时,挡水薄膜1沿河道长度方向的竖直截面为四分之一的圆周,河道安装有对挡水薄膜1起到水力传导作用以使得挡水薄膜1在河床中展开的重力装置和浮力装置,河道中还安装有对挡水薄膜1起位置固定作用的固定装置,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为水流方向。参照图1和图3,重力装置包括位于挡水薄膜1靠近河床底部的底边处的铁链33,挡水薄膜1的底边处贯穿开设有一排数个的下扣眼32,所有下扣眼32沿挡水薄膜1的底边长度方向均匀布置,每一个下扣眼32中均穿设有一个下绑扎扣子34,下绑扎扣子34为钢丝缆绳,每一根下绑扎扣子34均穿设连接于铁链33,铁链33穿设由一根铁链缆绳22,挡水薄膜1的底边靠近河道两岸边处的两端处均贯穿开设有铁链缆绳扣眼23,铁链缆绳22的长度方向两端分别绑扎于两个铁链缆绳扣眼23,使得铁链33和挡水薄膜1的底边相对应,铁链能够更好的带动挡水薄膜1底边沉降至河床底部。参照图1和图4,浮力装置包括位于挡水薄膜1靠近水面的顶边处浮起物,浮起物为数个泡沫浮球38,每一个泡沫浮球38中心位置处均贯穿开设有缆绳孔39,所有泡沫浮球38的缆绳孔39中穿设有同一条浮球缆绳21,浮球缆绳21为钢丝缆绳,挡水薄膜1的顶边贯穿开设有一排数个的上扣眼2,所有上扣眼2沿挡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河道拦污薄膜坝,包括设于河道中且能对河道水流起到阻挡作用的挡水薄膜(1)、设于河道且对挡水薄膜(1)起到水力传导作用以使得挡水薄膜(1)在河床中展开的重力装置和浮力装置、设于河道且对挡水薄膜(1)起位置固定作用的固定装置,重力装置远离浮力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河道拦污薄膜坝,包括设于河道中且能对河道水流起到阻挡作用的挡水薄膜(1)、设于河道且对挡水薄膜(1)起到水力传导作用以使得挡水薄膜(1)在河床中展开的重力装置和浮力装置、设于河道且对挡水薄膜(1)起位置固定作用的固定装置,重力装置远离浮力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拦污薄膜坝,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装置包括贯穿开设于挡水薄膜(1)顶边处的一排上扣眼(2),挡水薄膜(1)上方设有能飘浮于水面的浮起物,浮起物和每一个上扣眼(2)之间均穿设有上绑扎扣子(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拦污薄膜坝,其特征在于:所述浮起物包括数个泡沫浮球(38),泡沫浮球(38)之间穿设有同一根浮球缆绳(21),每一根上绑扎扣子(31)均绑接于浮球缆绳(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拦污薄膜坝,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装置包括贯穿开设于挡水薄膜(1)侧边处的一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鸣浩施阿新
申请(专利权)人:周鸣浩湖州三通水利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