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晾衣架上的交叉伸缩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4884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动晾衣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动晾衣架上的交叉伸缩组件,与晾衣架连接的下连接壳,下连接壳的一侧外壁上设有用于固定钢丝绳的固定器,和若干个从上而下顺次连接的伸缩件,相邻的伸缩件之间设有两个用于铰接连接两个伸缩件的第一铰接轴,所述伸缩件包括第一活动臂、第二活动臂和第二铰接轴,所述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均为空心结构,所述第一活动臂与第二活动臂呈交叉设置,并且第一活动臂与第二活动臂通过第二铰接轴连接,所述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的厚度均为6~10mm,最顶端的伸缩件与上连接壳连接,最底端的伸缩件与下连接壳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避免了晃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晾衣架上的交叉伸缩组件
本技术涉及电动晾衣架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动晾衣架上的交叉伸缩组件。
技术介绍
电动晾衣架,即电动晾衣机的别称,属于建材、小家电兼容,家居建材、小家电等行业。电动晾衣架是一种通过电机产生驱动力、智能化的家居用品。该电器主要由机身、动力系统、控制系统、升降系统等组成。其中,现有的升降系统大多由两个交叉伸缩组件组成,交叉伸缩组件包括若干个由两个交叉的金属薄板组成的伸缩件顺次连接而成。此种交叉伸缩组件虽然具有良好的升降功能,但是因金属薄板厚度较薄(厚度为2~4mm),且用于连接金属薄板的铰接轴的长度较短,从而导致交叉伸缩组件整体稳定性较差,容易产生晃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的现有交叉伸缩组件整体的稳定性较差,容易产生晃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晾衣架上的交叉伸缩组件,采用了空心结构的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的厚度大于金属薄板的厚度,并且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的重量相较于金属薄板的重量大致相同,第一铰接轴和第二铰接轴的长度也大于传统的铰接轴的长度,由第一活动臂、第二活动臂、第一铰接轴和第二铰接轴组装形成的交叉伸缩组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避免了晃动。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动晾衣架上的交叉伸缩组件,包括与动力系统连接的上连接壳,与晾衣架连接的下连接壳,下连接壳的一侧外壁上设有用于固定钢丝绳的固定器,和若干个从上而下顺次连接的伸缩件,相邻的伸缩件之间设有两个用于铰接连接两个伸缩件的第一铰接轴,所述伸缩件包括第一活动臂、第二活动臂和第二铰接轴,所述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均为空心结构,所述第一活动臂与第二活动臂呈交叉设置,并且第一活动臂与第二活动臂通过第二铰接轴连接,所述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的厚度均为6~10mm,最顶端的伸缩件与上连接壳连接,最底端的伸缩件与下连接壳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活动臂与第二活动臂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活动臂包括呈中空结构的连接板和两个封堵头,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均开设有与第一铰接轴匹配的第三安装孔,所述连接板的中心处开设有与第二铰接轴匹配的第四安装孔,所述封堵头上设有用于避让第一铰接轴的避让槽,两个封堵头分别卡合固定在连接板的两端。作为优选,所述上连接壳的底部设有第一滑道,最顶端的伸缩件上设有上滑动件,所述上滑动件包括两个第一滑动轮,两个第一滑动轮分别转动安装在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的顶部,所述第一滑道的中部铰接安装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铰接板,两个第一铰接板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的上半部,两个第一滑动轮滑动设置在第一滑道内。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滑动轮采用金属材质制成。作为优选,所述下连接壳的顶部设有第二滑道,最底端的伸缩件设有下滑动件,所述下滑动件包括两个第二滑动轮,两个第二滑动轮分别转动安装在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的底部,所述第二滑道的中部铰接安装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铰接板,两个第二铰接板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的下半部,两个第二滑动轮滑动设置在第二滑道内。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滑动轮采用金属材质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其一,本技术的一种电动晾衣架上的交叉伸缩组件,采用了空心结构的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的厚度大于金属薄板的厚度,并且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的重量相较于金属薄板的重量大致相同,第一铰接轴和第二铰接轴的长度也大于传统的铰接轴的长度,由第一活动臂、第二活动臂、第一铰接轴和第二铰接轴组装形成的交叉伸缩组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避免了晃动。其二,本技术的一种电动晾衣架上的交叉伸缩组件,采用了上滑动件和下滑动件来减小最顶端的伸缩件和最底端的伸缩件在移动时的摩擦力,降低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拆分图一,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拆分图二;附图标记:上连接壳1,第一滑道11,第一铰接板111,下连接壳2,第二滑道21,第二铰接板211,固定器22,伸缩件3,第一活动臂31,连接板312,第三安装孔3121,第四安装孔3122,封堵头313,避让槽3131,第二活动臂32,第二铰接轴33,第一铰接轴4,第一滑动轮5,第二滑动轮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如图1-4所示,包括与动力系统(图中未画出)连接的上连接壳1,与晾衣架(图中未画出)连接的下连接壳2,下连接壳2的一侧外壁上设有用于固定钢丝绳的固定器22,和若干个从上而下顺次连接的伸缩件3,相邻的伸缩件3之间设有两个用于铰接连接两个伸缩件3的第一铰接轴4,伸缩件3包括第一活动臂31、第二活动臂32和第二铰接轴33,第一活动臂31和第二活动臂32均为空心结构,第一活动臂31与第二活动臂32呈交叉设置,并且第一活动臂31与第二活动臂32通过第二铰接轴33连接,第一活动臂31和第二活动臂32的厚度均为6~10mm,最顶端的伸缩件3与上连接壳1连接,最底端的伸缩件3与下连接壳2连接。本技术的改进点:将现有的金属薄板更换成空心结构的第一活动臂31和第二活动臂32,将第一活动臂31和第二活动臂32的厚度增加,且第一活动臂31和第二活动臂32的重量还能够保持与原有的金属薄板的重量大致相同。将现有的铰接轴更换成长度更长的第一铰接轴4和第二铰接轴33。由第一活动臂、第二活动臂、第一铰接轴和第二铰接轴组装形成的交叉伸缩组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活动臂31与第二活动臂32的结构相同,第一活动臂31包括呈中空结构的连接板312和两个封堵头313,连接板312的两端均开设有与第一铰接轴4匹配的第三安装孔3121,连接板312的中心处开设有与第二铰接轴33匹配的第四安装孔3122,封堵头313上设有用于避让第一铰接轴4的避让槽3131,两个封堵头313分别卡合固定在连接板312的两端;封堵头313能够减少灰尘进入到连接板312的内部,且两个封堵头313拆卸便捷。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上连接壳1的底部设有第一滑道11,最顶端的伸缩件3上设有上滑动件,上滑动件包括两个第一滑动轮5,两个第一滑动轮5分别转动安装在第一活动臂31和第二活动臂32的顶部,第一滑道11的中部铰接安装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铰接板111,两个第一铰接板111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第一活动臂31和第二活动臂32的上半部,两个第一滑动轮5滑动设置在第一滑道11内;如图3和图4所示,在伸缩时,利用两个第一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晾衣架上的交叉伸缩组件,其特征在于:/n包括与动力系统连接的上连接壳(1),/n与晾衣架连接的下连接壳(2),下连接壳(2)的一侧外壁上设有用于固定钢丝绳的固定器(22),和/n若干个从上而下顺次连接的伸缩件(3),相邻的伸缩件(3)之间设有两个用于铰接连接两个伸缩件(3)的第一铰接轴(4),所述伸缩件(3)包括第一活动臂(31)、第二活动臂(32)和第二铰接轴(33),所述第一活动臂(31)和第二活动臂(32)均为空心结构,所述第一活动臂(31)与第二活动臂(32)呈交叉设置,并且第一活动臂(31)与第二活动臂(32)通过第二铰接轴(33)连接,所述第一活动臂(31)和第二活动臂(32)的厚度均为6~10mm,/n最顶端的伸缩件(3)与上连接壳(1)连接,最底端的伸缩件(3)与下连接壳(2)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晾衣架上的交叉伸缩组件,其特征在于:
包括与动力系统连接的上连接壳(1),
与晾衣架连接的下连接壳(2),下连接壳(2)的一侧外壁上设有用于固定钢丝绳的固定器(22),和
若干个从上而下顺次连接的伸缩件(3),相邻的伸缩件(3)之间设有两个用于铰接连接两个伸缩件(3)的第一铰接轴(4),所述伸缩件(3)包括第一活动臂(31)、第二活动臂(32)和第二铰接轴(33),所述第一活动臂(31)和第二活动臂(32)均为空心结构,所述第一活动臂(31)与第二活动臂(32)呈交叉设置,并且第一活动臂(31)与第二活动臂(32)通过第二铰接轴(33)连接,所述第一活动臂(31)和第二活动臂(32)的厚度均为6~10mm,
最顶端的伸缩件(3)与上连接壳(1)连接,最底端的伸缩件(3)与下连接壳(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晾衣架上的交叉伸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臂(31)与第二活动臂(32)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活动臂(31)包括呈中空结构的连接板(312)和两个封堵头(313),所述连接板(312)的两端均开设有与第一铰接轴(4)匹配的第三安装孔(3121),所述连接板(312)的中心处开设有与第二铰接轴(33)匹配的第四安装孔(3122),所述封堵头(313)上设有用于避让第一铰接轴(4)的避让槽(3131),两个封堵头(313)分别卡合固定在连接板(312)的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建伟魏鹏程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捷思美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