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焚烧电厂渗滤液处理末端废水资源化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34774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垃圾焚烧电厂渗滤液处理末端废水资源化利用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过滤沉淀池、调节池、厌氧池、膜生物反应器、纳滤装置、反渗透装置和清水罐;碟管式反渗透装置,其进口与反渗透装置和纳滤装置的浓水出口连通,其产水出口与反渗透装置进口连接,其浓水出口与锅炉连接。渗滤液经过纳滤装置和反渗透装置浓缩后的浓缩液经过碟管式反渗透装置处理后,产生的浓水可以直接喷射到锅炉中进行焚烧,产生的清水返回反渗透装置中进行重新处理,采用该种方式,使得渗滤液浓缩液在不对外界环境污染的同时,实现了资源化利用。既实现了渗滤液处理系统的废水零排放,同时又节约了水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焚烧电厂渗滤液处理末端废水资源化利用系统
本技术属于废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垃圾焚烧电厂渗滤液处理末端废水资源化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生活垃圾焚烧电厂产生的渗滤液中的污染物成分复杂,有机物COD及氨氮等浓度高,重金属和盐分的含量高,通常采用预处理+UAS(厌氧)+MBR(反硝化+硝化+UF)生化处理+NF(纳滤)+RO(卷式膜反渗透)进行深度处理,使其产水满足GB19923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标准后进行回收利用。NF及RO膜处理过程会产生高浓缩废水,该渗滤液末端浓缩废水直接排放时,会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垃圾焚烧电厂渗滤液处理末端废水资源化利用系统。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以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垃圾焚烧电厂渗滤液处理末端废水资源化利用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过滤沉淀池、调节池、厌氧池、膜生物反应器、纳滤装置、反渗透装置和清水罐;碟管式反渗透装置,其进口与反渗透装置和纳滤装置的浓水出口连通,其产水出口与反渗透装置进口连接,其浓水出口与锅炉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以上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渗滤液经过纳滤装置和反渗透装置浓缩后的浓缩液经过碟管式反渗透装置处理后,产生的浓水可以直接喷射到锅炉中进行焚烧,产生的清水返回反渗透装置中进行重新处理,采用该种方式,使得渗滤液浓缩液在不对外界环境污染的同时,实现了资源化利用。既实现了渗滤液处理系统的废水零排放,同时又节约了水资源。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工艺流程图;图2是本技术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过滤沉淀池,2-调节池,3-厌氧池,4-膜生物反应器,5-外置式管式微滤装置,6-纳滤装置,7-反渗透装置,8-清水罐,9-碟管式反渗透装置,10-锅炉,11-污泥浓缩池,12-脱水机,13-垃圾池。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一种垃圾焚烧电厂渗滤液处理末端废水资源化利用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过滤沉淀池、调节池、厌氧池、膜生物反应器、纳滤装置、反渗透装置和清水罐;碟管式反渗透装置,其进口与反渗透装置和纳滤装置的浓水出口连通,其产水出口与反渗透装置进口连接,其浓水出口与锅炉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膜生物反应器包括两级A/O系统和外置式管式微滤装置,外置式管式微滤装置设置于两级A/O系统的下游。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污泥浓缩池,污泥浓缩池分别与外置式管式微滤装置、厌氧池和沉淀池连接。分别用于对其中产生的污泥进行浓缩处理。进一步的,还包括脱水机,脱水机位于污泥浓缩池的下游。脱水机用于对浓缩后的污泥进行脱水。更进一步的,还包括垃圾池,垃圾池位于脱水机的下游。经过脱水后的污泥被排入垃圾池中,随垃圾入炉焚烧掉。进一步的,脱水机的排水口与膜生物反应器连通。脱水机中脱除的水分再次通入膜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处理,可以避免该部分水直接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在一些实施例中,锅炉的侧壁上设置有喷头,喷头通过泵与碟管式反渗透装置的浓水出口连接。碟管式反渗透装置产生的浓水通过喷头均匀喷入锅炉中,可以提高浓水的处理效率和处理程度。实施例如图2所示,一种垃圾焚烧电厂渗滤液处理末端废水资源化利用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过滤沉淀池1、调节池2、厌氧池3、膜生物反应器4、纳滤装置6、反渗透装置7和清水罐8;碟管式反渗透装置9,其进口与反渗透装置7和纳滤装置6的浓水出口连通,其产水出口与反渗透装置7进口连接,其浓水出口与锅炉10连接。膜生物反应器4包括两级A/O系统和外置式管式微滤装置5,外置式管式微滤装置5设置于两级A/O系统的下游。污泥浓缩池11分别与外置式管式微滤装置9、厌氧池3和过滤沉淀池1连接。分别用于对其中产生的污泥进行浓缩处理,脱水机12位于污泥浓缩池11的下游,垃圾池13位于脱水机12的下游。经过脱水后的污泥被排入垃圾池13中,随垃圾入炉焚烧掉。脱水机12的排水口与膜生物反应器4连通。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渗滤液经收集输送至调节池,经篮式过滤和初沉预处理去除大的悬浮颗粒,进入厌氧罐(UASB)处理。在厌氧罐去除约80%COD后,进入膜生物反应器MBR(两级A/O系统+外置式管式微滤UF)去除大部分COD、BOD5、氨氮、总氮等有机物后,进入纳滤(NF)装置。通过纳滤膜过滤后进一步去除掉约80%COD,进入反渗透(RO)装置。反渗透产水满足GB19923工业用水标准后作为循环水冷却水补水回用。纳滤与反渗透浓水进入碟管式反渗透(DTRO)装置进一步处理。DTRO产水经收集输送至渗滤液处理系统中的反渗透(RO),最终产水满足GB19923工业用水标准后,作为循环水冷却水补水回用。DTRO浓水回喷至锅炉焚烧或用于飞灰稳定或用于石灰制浆工艺等全部消耗。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焚烧电厂渗滤液处理末端废水资源化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依次连接的过滤沉淀池、调节池、厌氧池、膜生物反应器、纳滤装置、反渗透装置和清水罐;/n碟管式反渗透装置,其进口与反渗透装置和纳滤装置的浓水出口连通,其产水出口与反渗透装置进口连接,其浓水出口与锅炉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焚烧电厂渗滤液处理末端废水资源化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依次连接的过滤沉淀池、调节池、厌氧池、膜生物反应器、纳滤装置、反渗透装置和清水罐;
碟管式反渗透装置,其进口与反渗透装置和纳滤装置的浓水出口连通,其产水出口与反渗透装置进口连接,其浓水出口与锅炉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焚烧电厂渗滤液处理末端废水资源化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生物反应器包括两级A/O系统和外置式管式微滤装置,外置式管式微滤装置设置于两级A/O系统的下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焚烧电厂渗滤液处理末端废水资源化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污泥浓缩池,污泥浓缩池分别与外置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冬梅李小华陈晨王爱玲陈高亮刘国瑞刘建岷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