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对水体预处理的提升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4765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对水体预处理的提升井。该技术方案将井道与污水池直接连通,在井道中设置井用潜水泵,将来自污水池的污水直接泵送提升。具体来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连通通道将污水池中的污水引入井道底部,连通通道中采用滤网对大尺寸杂质加以拦截;在井道上部,采用顶板和环形托架对井用潜水泵起到双重承载作用,并利用螺栓进行固定;井用潜水泵下部伸入至污水中,通过泵送作用使水体得到提升,进而从排水口排出。此外,可在井道中进一步增设曝气组件,以达到预处理目的。与常规污水提升井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输出量更大,而且能够与预处理工序实现一定程度的结合,对提升污水处理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能对水体预处理的提升井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能对水体预处理的提升井。
技术介绍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涉及水体在各处理工段之间的流转,因此需要在可控状态下使水体形成水流。污水管一般都是无压重力流,通过高程形成的势能使水在管道内流动。如果行程太长,那就需要越到下游埋管越深,既不经济也不符合工艺条件,所以在污水管的中段加一个污水提升井,使其重新获得重力势能,进而流向下游工段。现有技术中,在污水提升的过程中水体不脱离管道而仍在管道内流动,污水泵设置于管道上,起到泵送作用。在这一体体系中,污水提升井仅用于容纳管道,并为其提供向上延伸的空间。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其只适用于管道中污水的提升,而对于污水池中的污水,无法直接起到提升作用;此外,这种模式的处理量较小,难以满足规模化污水的处理需求;第三,这种模式下污水被封闭在管道中,无法在提升过程中进行曝气、絮凝沉淀等预处理过程,导致污水的预处理过程和输送过程只能各自独立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能对水体预处理的提升井,以解决常规污水提升井处理量较小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常规污水提升井难以对污水池中的污水直接起到提升作用。本技术要解决的再一技术问题是,常规污水提升井难以同时对污水起到预处理作用。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能对水体预处理的提升井,包括污水池,井道,砌体,环形预埋体,纵向管体,环形托架,井用潜水泵,电机,吸水口,环形肋板,基座,内螺纹管,顶板,螺栓,连通通道,筛网,排水口,其中,在污水池的侧方具有井道,在井道的上端边缘处具有砌体,在砌体的底端具有环形预埋体,在环形预埋体的内边缘具有纵向管体,纵向管体位于井道中,在纵向管体的内壁下端具有环形托架,井用潜水泵位于井道中,在井用潜水泵的顶部具有电机,在井用潜水泵的下部具有吸水口,在井用潜水泵的上部具有排水口,在井用潜水泵的中部具有环形肋板,环形肋板托持在环形托架上,在井用潜水泵的上部具有基座,在砌体的上部预埋有内螺纹管,在内螺纹管的上端具有顶板,顶板位于砌体上端,基座托持在顶板上,螺栓穿过基座和顶板、并与内螺纹管丝接固定,污水池与井道通过连通通道相连通,在连通通道中设置有筛网。作为优选,还包括曝气管和曝气盘,其中,曝气管的上端位于基座侧方,曝气管的下端延伸至井道底部,在曝气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曝气盘。作为优选,在基座的上端焊接有若干环体,在所述环体上连接有吊索。作为优选,纵向管体的外壁与井道的内壁相互贴合;环形预埋体、纵向管体、环形托架、环形肋板四者的轴线相互重合。作为优选,在连通通道中还设置有阀门。在以上技术方案中,污水池容纳待提升的污水;井道为污水上行的通道;砌体用于负载井用潜水泵的重力;环形预埋体与纵向管体、环形托架一体成型,由于环形预埋体预埋于砌体中,因此使环形预埋体、纵向管体、环形托架三者得以同砌体固定;环形托架用于对井用潜水泵中部的环形肋板起到承载作用;井用潜水泵为常规产品,用于起到泵送作用;电机、吸水口、排水口、基座均为井用潜水泵的常规组成部分;内螺纹管用于将顶板固定在砌体顶端;顶板用于承载井用潜水泵上部的基座;螺栓用于将基座同顶板加以固定;基于环形托架对环形肋板的承载作用以及顶板对基座的承载作用,可使井用潜水泵较为稳定的固定于井道上端;连通通道为污水池与井道之间的连接通道;筛网用于对进入井道的污水起到筛滤作用,避免大块物料进入井道损坏井用潜水泵。在优选技术方案中,可在井道中增设曝气管和曝气盘,利用曝气管既能够进行曝气,又可由此添加絮凝剂,从而可在污水提升过程中起到一定程度的预处理作用。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对水体预处理的提升井。该技术方案将井道与污水池直接连通,在井道中设置井用潜水泵,将来自污水池的污水直接泵送提升。具体来看,本技术利用连通通道将污水池中的污水引入井道底部,连通通道中采用滤网对大尺寸杂质加以拦截;在井道上部,采用顶板和环形托架对井用潜水泵起到双重承载作用,并利用螺栓进行固定;井用潜水泵下部伸入至污水中,通过泵送作用使水体得到提升,进而从排水口排出。此外,可在井道中进一步增设曝气组件,以达到预处理目的。与常规污水提升井相比,本技术的输出量更大,而且能够与预处理工序实现一定程度的结合,对提升污水处理效率具有积极意义。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污水池2、井道3、砌体4、环形预埋体5、纵向管体6、环形托架7、井用潜水泵8、电机9、吸水口10、环形肋板11、基座12、内螺纹管13、顶板14、螺栓15、连通通道16、筛网17、排水口18、曝气管19、曝气盘。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实施例1能对水体预处理的提升井,如图1、图2所示,包括污水池1,井道2,砌体3,环形预埋体4,纵向管体5,环形托架6,井用潜水泵7,电机8,吸水口9,环形肋板10,基座11,内螺纹管12,顶板13,螺栓14,连通通道15,筛网16,排水口17,其中,在污水池1的侧方具有井道2,在井道2的上端边缘处具有砌体3,在砌体3的底端具有环形预埋体4,在环形预埋体4的内边缘具有纵向管体5,纵向管体5位于井道2中,在纵向管体5的内壁下端具有环形托架6,井用潜水泵7位于井道2中,在井用潜水泵7的顶部具有电机8,在井用潜水泵7的下部具有吸水口9,在井用潜水泵7的上部具有排水口17,在井用潜水泵7的中部具有环形肋板10,环形肋板10托持在环形托架6上,在井用潜水泵7的上部具有基座11,在砌体3的上部预埋有内螺纹管12,在内螺纹管12的上端具有顶板13,顶板13位于砌体3上端,基座11托持在顶板13上,螺栓14穿过基座11和顶板13、并与内螺纹管12丝接固定,污水池1与井道2通过连通通道15相连通,在连通通道15中设置有筛网16。该提升井的结构特点如下:污水池1容纳待提升的污水;井道2为污水上行的通道;砌体3用于负载井用潜水泵7的重力;环形预埋体4与纵向管体5、环形托架6一体成型,由于环形预埋体4预埋于砌体3中,因此使环形预埋体4、纵向管体5、环形托架6三者得以同砌体3固定;环形托架6用于对井用潜水泵7中部的环形肋板10起到承载作用;井用潜水泵7为常规产品,用于起到泵送作用;电机8、吸水口9、排水口17、基座11均为井用潜水泵7的常规组成部分;内螺纹管12用于将顶板13固定在砌体3顶端;顶板13用于承载井用潜水泵7上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能对水体预处理的提升井,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池(1),井道(2),砌体(3),环形预埋体(4),纵向管体(5),环形托架(6),井用潜水泵(7),电机(8),吸水口(9),环形肋板(10),基座(11),内螺纹管(12),顶板(13),螺栓(14),连通通道(15),筛网(16),排水口(17),其中,在污水池(1)的侧方具有井道(2),在井道(2)的上端边缘处具有砌体(3),在砌体(3)的底端具有环形预埋体(4),在环形预埋体(4)的内边缘具有纵向管体(5),纵向管体(5)位于井道(2)中,在纵向管体(5)的内壁下端具有环形托架(6),井用潜水泵(7)位于井道(2)中,在井用潜水泵(7)的顶部具有电机(8),在井用潜水泵(7)的下部具有吸水口(9),在井用潜水泵(7)的上部具有排水口(17),在井用潜水泵(7)的中部具有环形肋板(10),环形肋板(10)托持在环形托架(6)上,在井用潜水泵(7)的上部具有基座(11),在砌体(3)的上部预埋有内螺纹管(12),在内螺纹管(12)的上端具有顶板(13),顶板(13)位于砌体(3)上端,基座(11)托持在顶板(13)上,螺栓(14)穿过基座(11)和顶板(13)、并与内螺纹管(12)丝接固定,污水池(1)与井道(2)通过连通通道(15)相连通,在连通通道(15)中设置有筛网(16)。/n...

【技术特征摘要】
1.能对水体预处理的提升井,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池(1),井道(2),砌体(3),环形预埋体(4),纵向管体(5),环形托架(6),井用潜水泵(7),电机(8),吸水口(9),环形肋板(10),基座(11),内螺纹管(12),顶板(13),螺栓(14),连通通道(15),筛网(16),排水口(17),其中,在污水池(1)的侧方具有井道(2),在井道(2)的上端边缘处具有砌体(3),在砌体(3)的底端具有环形预埋体(4),在环形预埋体(4)的内边缘具有纵向管体(5),纵向管体(5)位于井道(2)中,在纵向管体(5)的内壁下端具有环形托架(6),井用潜水泵(7)位于井道(2)中,在井用潜水泵(7)的顶部具有电机(8),在井用潜水泵(7)的下部具有吸水口(9),在井用潜水泵(7)的上部具有排水口(17),在井用潜水泵(7)的中部具有环形肋板(10),环形肋板(10)托持在环形托架(6)上,在井用潜水泵(7)的上部具有基座(11),在砌体(3)的上部预埋有内螺纹管(12),在内螺纹管(12)的上端具有顶板(13),顶板(13)位于砌体(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可心靳培英
申请(专利权)人:廊坊亮昇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