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多介质超滤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4753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体式多介质超滤设备,包括连接有进水管的进水盖,与进水盖相连接的过滤管,进水端与过滤管相连接的三通电磁阀,与三通电磁阀的一个出水端相连接的管式超滤膜,与管式超滤膜相连接的下盖,以及与三通电磁阀的另一个出水端相连接的污泥检测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体式多介质超滤设备,有效的将多介子过滤装置与管式超滤膜相结合,很好的降低了污水处理设备设置时所需的占地面积,有效的提高了企业生产空间的利用,更好的降低了企业在污水处理时的成本,很好的促进了企业与行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式多介质超滤设备
本技术涉及返排液处理领域,具体是指一体式多介质超滤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环保压力增大,环保治理要求越来越高,多介子过滤装置以及管式超滤膜因其过滤效果好、维修更换方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生活水处理、工业污水处理、页岩气开采中生产的压裂反排液处理等行业中。但是现有的多介子过滤装置以及管式超滤膜均是单独进行设置,没有一款设备能够将多介子过滤装置以及管式超滤膜相结合,如此便极大的提高了污水处理设备所需的占地面积,加强了企业的污水处理成本。如何更好的将多介子过滤装置与管式超滤膜相结合,降低污水处理过程中所需占用的生产空间,便是行业内现今的研发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体式多介质超滤设备,有效的将多介子过滤装置与管式超滤膜相结合,很好的降低了污水处理设备设置时所需的占地面积,有效的提高了企业生产空间的利用,更好的降低了企业在污水处理时的成本,很好的促进了企业与行业的发展。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体式多介质超滤设备,包括连接有进水管的进水盖,与进水盖相连接的过滤管,进水端与过滤管相连接的三通电磁阀,与三通电磁阀的一个出水端相连接的管式超滤膜,与管式超滤膜相连接的下盖,以及与三通电磁阀的另一个出水端相连接的污泥检测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污泥检测结构由检测管,进水端与检测管相连接的污泥密度指数测试罐,与污泥密度指数测试罐的出水端相连接的返排管,以及设置在返排管上的单向阀组成;所述返排管与进水管相连通,检测管与三通电磁阀相连接,污泥密度指数测试罐上设置有控制器。作为优选,所述三通电磁阀的信号端与控制器电气连接。再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管由过滤管主体,设置在过滤管主体上端的外螺纹头,设置在过滤管主体底端的内螺纹头,设置在过滤管主体内壁的限位托环,以及位于过滤管主体内部且设置在限位托环上方的多介质过滤结构组成;所述过滤管主体呈圆筒状。更进一步的,所述多介质过滤结构由一个设置在限位托怀上方的四号网板,位于四号网板上方的锰砂填充物,位于锰砂填充物上方的三号网板,位于三号网板上方的石英砂填充物,位于石英砂填充物上方的二号网板,位于二号网板上方的无烟煤填充物,以及位于无烟煤填充物上方的一号网板组成。作为优选,所述一号网板、二号网板、三号网板以及四号网板均呈圆形且直径与过滤管主体的内径相等。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托环的外侧面通过焊接固定在过滤管主体的内侧壁,限位托环的内径比外径小2cm。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托环与过滤管主体底端的内螺纹头之间为出水腔,该出水腔的长度为20cm;所述一号网板与过滤管主体上端的外螺纹头之间为进水腔,该进水腔的长度为30cm。作为优选,所述下盖上设置有一个出水口和一个浓缩液出口。作为优选,所述管式超滤膜的进水口与三通电磁阀的出水端相连接,管式超滤膜的浓缩液外排口与浓缩液出口相连接,管式超滤膜的超滤液外排口与出水口相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结构简单,有效的将多介子过滤装置与管式超滤膜相结合,很好的降低了污水处理设备设置时所需的占地面积,有效的提高了企业生产空间的利用,更好的降低了企业在污水处理时的成本,很好的促进了企业与行业的发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过滤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标记说明:1、进水管;2、进水盖;3、过滤管;4、三通电磁阀;5、检测管;6、污泥密度指数测试罐;7、返排管;8、单向阀;9、管式超滤膜;10、下盖;11、出水口;12、浓缩液出口;31、外螺纹头;32、网板;33、无烟煤填充物;34、石英砂填充物;35、锰砂填充物;36、进水腔;37、出水腔;38、内螺纹头;39、限位托环;40、二号网板;41、三号网板;42、四号网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体式多介质超滤设备,包括连接有进水管1的进水盖2,与进水盖2相连接的过滤管3,进水端与过滤管3相连接的三通电磁阀4,与三通电磁阀4的一个出水端相连接的管式超滤膜9,与管式超滤膜9相连接的下盖10,以及与三通电磁阀4的另一个出水端相连接的污泥检测结构。所述污泥检测结构由检测管5,进水端与检测管5相连接的污泥密度指数测试罐6,与污泥密度指数测试罐6的出水端相连接的返排管7,以及设置在返排管7上的单向阀8组成;所述返排管8与进水管1相连通,检测管5与三通电磁阀4相连接,污泥密度指数测试罐6上设置有控制器。所述三通电磁阀4的信号端与控制器电气连接。控制器为现有技术,其作用是收集污泥密度指数测试罐的检测结果,并根据检测结果向三通电磁阀发送相应信号以完成对三通电磁阀导通方向的控制。在设备对污水进行正常处理时,控制器将定时控制三通电磁阀的导通方向,以使得污水在经过过滤管后被送入污泥检测结构进行检测。污泥密度指数测试罐为现有技术,能够检测液体的SDI和悬浮物,当SDI小于5且悬浮物小于5mg/l时,控制器将向三通电磁阀发送信号使得三通电磁阀与管式超滤膜导通相连的出水端导通。如此便能有效的保证进入管式超滤膜的污水能够达到要求,从而能够极大的延长管式超滤膜的使用寿命。如图2所示,所述过滤管3由过滤管主体,设置在过滤管主体上端的外螺纹头31,设置在过滤管主体底端的内螺纹头38,设置在过滤管主体内壁的限位托环39,以及位于过滤管主体内部且设置在限位托环39上方的多介质过滤结构组成;所述过滤管主体呈圆筒状。所述多介质过滤结构由一个设置在限位托怀39上方的四号网板42,位于四号网板42上方的锰砂填充物35,位于锰砂填充物35上方的三号网板41,位于三号网板41上方的石英砂填充物34,位于石英砂填充物34上方的二号网板40,位于二号网板40上方的无烟煤填充物33,以及位于无烟煤填充物33上方的一号网板32组成。进水盖下端设置有内螺纹,与过滤管主体上端的外螺纹头相匹配。三通电磁阀的进水口设置有外螺纹,与过滤管主体下端的内螺纹头相匹配。所述一号网板32、二号网板40、三号网板41以及四号网板42均呈圆形且直径与过滤管主体的内径相等。所述限位托环39的外侧面通过焊接固定在过滤管主体的内侧壁,限位托环39的内径比外径小2cm。所述限位托环39与过滤管主体底端的内螺纹头38之间为出水腔37,该出水腔37的长度为20cm;所述一号网板32与过滤管主体上端的外螺纹头31之间为进水腔36,该进水腔36的长度为30cm。限位托环的作用是对四号网板进行支撑,从而能够在过滤管主体中形成出水腔,从而能够有效的对锰砂填充物过滤后的液体进行汇集。进水腔的设置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保证由进水盖进入的液体能够更均匀的由一号网板进入无烟煤填充物中进行初级过滤。所述下盖10上设置有一个出水口11和一个浓缩液出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体式多介质超滤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有进水管(1)的进水盖(2),与进水盖(2)相连接的过滤管(3),进水端与过滤管(3)相连接的三通电磁阀(4),与三通电磁阀(4)的一个出水端相连接的管式超滤膜(9),与管式超滤膜(9)相连接的下盖(10),以及与三通电磁阀(4)的另一个出水端相连接的污泥检测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式多介质超滤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有进水管(1)的进水盖(2),与进水盖(2)相连接的过滤管(3),进水端与过滤管(3)相连接的三通电磁阀(4),与三通电磁阀(4)的一个出水端相连接的管式超滤膜(9),与管式超滤膜(9)相连接的下盖(10),以及与三通电磁阀(4)的另一个出水端相连接的污泥检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多介质超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检测结构由检测管(5),进水端与检测管(5)相连接的污泥密度指数测试罐(6),与污泥密度指数测试罐(6)的出水端相连接的返排管(7),以及设置在返排管(7)上的单向阀(8)组成;所述返排管(7)与进水管(1)相连通,检测管(5)与三通电磁阀(4)相连接,污泥密度指数测试罐(6)上设置有控制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多介质超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电磁阀(4)的信号端与控制器电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式多介质超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管(3)由过滤管主体,设置在过滤管主体上端的外螺纹头(31),设置在过滤管主体底端的内螺纹头(38),设置在过滤管主体内壁的限位托环(39),以及位于过滤管主体内部且设置在限位托环(39)上方的多介质过滤结构组成;所述过滤管主体呈圆筒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式多介质超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介质过滤结构由一个设置在限位托环(39)上方的四号网板(42),位于四号网板(42)上方的锰砂填充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玉森王志宏黄中唐磊黄琰昕陈大龙陆洋
申请(专利权)人:泸州山水秀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