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内嵌式直流电动葫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4702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内嵌式直流电动葫芦,包括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左右端板、绳筒、第一减速装置、第二差速传动装置,绳筒可转动地设置在左右端板上,所述的绳筒内设有与右端板固定的内置电机座,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和第一减速装置对接固定在内置电机座上,使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和第一减速装置内嵌在绳筒内,第二差速传动装置固定在左端板上并通过传动轴与第一减速装置连接;工作时永磁无刷直流电机通过第一减速装置、传动轴带动第二差速传动装置转动,第二差速传动装置带动绳筒旋转工作。采用上述结构后,具有结构简单合理、吊装灵活轻便、体积小、传动效率高、制动效果好、使用安全可靠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内嵌式直流电动葫芦
本技术涉及电动葫芦
,特别是一种安装轻便、体积小、安全性能好的便携内嵌式直流电动葫芦。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经济收入有了大幅度增加,物质生活水平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人们对所购的起重设备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市面上的许多起重设备都采用交流电机,对于户外或者家庭使用来说既不方便又很笨重。目前,国外在少量开发直流类电动葫芦的产品,其结构是电机、减速装置及钢丝绳筒处在同一轴线上串接,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是长度方面尺寸大,结构笨重,机械效率低,且国外开发的直流类电动葫芦的电机采用有刷带换向器直流电机,使用一段时间后需更换碳刷,使用过程中碰到环境恶劣、强度高的情况时换向器和碳刷频繁接触高转速运转换向,容易导致换向器损坏,甚至烧机,且由于直流电动葫芦未安装制动装置,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潜在的危险不言而喻,充其量只能叫牵引机不能当电动葫芦使用。因此,开发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安全性能好且实用的直流电动葫芦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为此,许多生产厂家和有识之士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开发和试制,但至今尚未有较为理想的产品面世。...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内嵌式直流电动葫芦,包括永磁无刷直流电机(7)、控制器(8)、左右端板(2、6)、绳筒(5)、第一减速装置(4)、第二差速传动装置(1),左右端板(2、6)通过连接杆(3)固定连为一体,绳筒(5)可转动地设置在左右端板(2、6)上,其特征是:所述的绳筒(5)内设有与右端板(6)固定的内置电机座(23),永磁无刷直流电机(7)和第一减速装置(4)对接固定在内置电机座(23)上,使永磁无刷直流电机(7)和第一减速装置(4)内嵌在绳筒(5)内,第二差速传动装置(1)固定在左端板(2)上并通过传动轴(16)与第一减速装置(4)连接;工作时永磁无刷直流电机(7)通过第一减速装置(4)、传动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内嵌式直流电动葫芦,包括永磁无刷直流电机(7)、控制器(8)、左右端板(2、6)、绳筒(5)、第一减速装置(4)、第二差速传动装置(1),左右端板(2、6)通过连接杆(3)固定连为一体,绳筒(5)可转动地设置在左右端板(2、6)上,其特征是:所述的绳筒(5)内设有与右端板(6)固定的内置电机座(23),永磁无刷直流电机(7)和第一减速装置(4)对接固定在内置电机座(23)上,使永磁无刷直流电机(7)和第一减速装置(4)内嵌在绳筒(5)内,第二差速传动装置(1)固定在左端板(2)上并通过传动轴(16)与第一减速装置(4)连接;工作时永磁无刷直流电机(7)通过第一减速装置(4)、传动轴(16)带动第二差速传动装置(1)转动,第二差速传动装置(1)带动绳筒(5)旋转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内嵌式直流电动葫芦,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减速装置(4)包括内固定架(22)、第一太阳轮(21)、第一行星轮(20)、第一行星架(18)、内齿圈(19)、外固定架(17),外固定架(17)和内齿圈(19)与内固定架(22)固定连接,第一太阳轮(21)可转动地设置在内固定架(22)上并与永磁无刷直流电机(7)的输出轴对接,第一行星架(18)可转动地设置在外固定架(17)上并与传动轴(16)对接,第一行星轮(20)可转动地对应设置在第一行星架(18)的固定轴上,第一行星轮(20)分别与内侧的第一太阳轮(21)和外侧的内齿圈(19)啮合;工作时永磁无刷直流电机(7)通过第一太阳轮(21)带动第一行星轮(20),第一行星轮(20)相对内齿圈(19)转动的同时通过第一行星架(18)带动传动轴(16)转动实现一级减速输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内嵌式直流电动葫芦,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差速传动装置(1)包括第二太阳轮(12)、第二行星轮(11)、浮动行星架(13)、定齿圈(10)、动齿圈(14)、第二箱体(9),定齿圈(10)固定在第二箱体(9)上,第二太阳轮(12)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箱体(9)上并与传动轴(16)对接,第二行星轮(11)可转动地设置在浮动行星架(13)上,第二行星轮(11)分别与内侧的第二太阳轮(12)和外侧的定齿圈(10)啮合,动齿圈(14)套设在第二太阳轮(12)上,其一端同时与外侧的第二行星轮(11)啮合,另一端与绳筒(5)上的固定端板(15)连接,动齿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新天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永天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