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存格单元及样本冻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4508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冻存格单元及样本冻存装置,冻存格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冻存格,两个所述冻存格之间通过磁性吸附固定,其中,各个所述冻存格包括呈长方体状的外壳和壳盖,所述外壳具有外壳内壁和外壳外壁,所述外壳内壁和外壳外壁之间形成第一空间,所述第一空间内填充有缓冲剂,所述外壳内壁围成用于放置冻存管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具有出口,所述壳盖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铰接在外壳的上部,以使得所述壳盖能够打开或关闭第一腔体的出口,冻存管加入样本后,只需要将吸附在一起的冻存格放入冻存盒内即可,不用反复拿取冻存盒,操作简单方便又能避免冻存盒内的样本发生超温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冻存格单元及样本冻存装置
本技术属于血液标本保存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冻存格单元及样本冻存装置。
技术介绍
药物临床试验是分析血液中药物或其代谢产物的浓度,形成一个完整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从而反应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动态变化规律。药物临床试验中通常不能将离心后血液标本立即送至分析检测中心进行检测分析,因此需要将离心后的血浆或血清样本装入冻存管中,再将冻存管放在负80℃超低温的环境中进行储存,在储存的整个过程中,需要保证储存样本的温度维持在试验方案中规定温度范围内,防止血液中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分解,避免影响检测的准确性。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先将离心后的血清/血浆样本装入冻存管中,再将冻存管放入带孔的塑料盒内,塑料盒内设置有多个孔,最后将塑料盒放入负80℃超低温冰箱内。特别是在药物的I期临床试验或药物生物等效性试验中,采集血液的时间点至少会有11~12个采样时间点,每一个时间点通常有12—24人左右的样本量。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由于采样时间点多,需要反复从超低温冰箱中的拿取塑料盒,将装有样本的冻存管放置到塑料盒内,由于塑料盒温度极低,很容易冻伤操作者。塑料盒内冻存管之间距小,不方便拿取及核对样本。超低温冰箱内外温差大(一般情况下,超低温冰箱内温度为负80℃左右,外部温度为25℃左右)且冻存管内的样本量少。将塑料盒从超低温冰箱中取出后,容易导致塑料盒内已经冰冻的样本复溶或超过试验方案规定的储存温度即发生超温现象,当样本发生超温现象后会影响样本中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检测的准确性,特别是在药物的I期临床试验或药物生物等效性试验中,每一个采样时间点都有很多样本需要冻存。样本放入塑料盒内时间长,塑料盒内的样本长时间处于室温情况下极易发生超温现象,影响试验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冻存格单元及样本冻存装置,操作简单方便,降低出现超温现象得概率。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冻存格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冻存格,两个所述冻存格之间通过磁性吸附固定,其中,各个所述冻存格包括呈长方体状的外壳和壳盖,所述外壳具有外壳内壁和外壳外壁,所述外壳内壁和外壳外壁之间形成第一空间,所述第一空间内填充有缓冲剂,所述外壳内壁围成用于放置冻存管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具有出口,所述壳盖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铰接在外壳的上部,以使得所述壳盖能够打开或关闭第一腔体的出口。本技术的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外壁具有左侧外壁和右侧外壁,所述左侧外壁设有第一铁片,所述右侧外壁设有第一磁铁。本技术的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壳盖包括第一层、第二层和位于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的保温材料层。本技术的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的内侧边缘设有第二铁片,所述外壳设有用于将铁片吸附的第二磁铁。本技术的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上部具有放置壳盖的凹槽。本技术的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剂为无水酒精。本技术的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内壁为导热构件,所述外壳内壁为绝热构件。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样本冻存装置,用于放置在超低温冰箱内,包括冻存盒,所述冻存盒具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的冻存格单元。本技术的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冻存盒的外侧表面包裹有珍珠棉层。本技术的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壁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磁性吸附第一铁片的第三磁铁。本技术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之一:本技术通过设置可组装的冻存格,操作者可以根据需要从超低温冰箱的冻存盒内拿取与冻存管的数量相同的冻存格,同一个时间点的冻存格通过磁性吸附固定在一起,从而满足不同临床试验需要冻存样本需要不相同的需求。冻存管加入样本后,只需要将吸附在一起的冻存格放入冻存盒内即可,不用反复拿取冻存盒,操作简单方便又能避免冻存盒内的样本发生超温现象。冻存格的缓冲剂的比热容较大,缓冲剂吸收或释放热能后,缓冲剂的温度才会上升或下降,只有缓冲剂的温度的上升或下降才会影响样本存放的环境温度,从而对冻存格内部温度起到缓冲的作用,减少样本储存环境的温差变化,增加样本储存环境温度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地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冻存格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样本冻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以及“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或活动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不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间接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方案。参照图1所示,冻存格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冻存格12,两个所述冻存格12之间通过磁性吸附固定,其中,各个所述冻存格12包括呈长方体状的外壳13和壳盖14,所述外壳13具有外壳内壁20和外壳外壁21,所述外壳内壁20和外壳外壁21之间形成第一空间,所述第一空间内填充有缓冲剂,所述外壳内壁20围成用于放置冻存管22的第一腔体24,第一腔体24只能放置一个冻存管22,所述第一腔体24具有出口,所述壳盖14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通过铰链15铰接在外壳13的上部,以使得所述壳盖14能够打开或关闭第一腔体24的出口,壳盖14与冻存管22之间存在间隙。操作者可以根据需要从超低温冰箱的冻存盒内拿取与冻存管22的数量相同的冻存格12,同一个时间点的冻存格12通过磁性吸附固定在一起,从而满足不同临床试验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冻存格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冻存格,两个所述冻存格之间通过磁性吸附固定,其中,各个所述冻存格包括呈长方体状的外壳和壳盖,所述外壳具有外壳内壁和外壳外壁,所述外壳内壁和外壳外壁之间形成第一空间,所述第一空间内填充有缓冲剂,所述外壳内壁围成用于放置冻存管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具有出口,所述壳盖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铰接在外壳的上部,以使得所述壳盖能够打开或关闭第一腔体的出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冻存格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冻存格,两个所述冻存格之间通过磁性吸附固定,其中,各个所述冻存格包括呈长方体状的外壳和壳盖,所述外壳具有外壳内壁和外壳外壁,所述外壳内壁和外壳外壁之间形成第一空间,所述第一空间内填充有缓冲剂,所述外壳内壁围成用于放置冻存管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具有出口,所述壳盖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铰接在外壳的上部,以使得所述壳盖能够打开或关闭第一腔体的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冻存格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外壁具有左侧外壁和右侧外壁,所述左侧外壁设有第一铁片,所述右侧外壁设有第一磁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冻存格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盖包括第一层、第二层和位于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的保温材料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冻存格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的内侧边缘设有第二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波曹婉雯许重远古安城姚香草王艳芳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