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饰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4409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饰柱结构,包括至少三个单元件,每个所述单元件均包括内弧形体、外弧形体及连接内、外弧形体的至少一个连接筋板;所述单元件的内弧形体的首尾连接成环状结构,所述环状结构安装在结构柱的外侧,所述环状结构的内径与结构柱的外径相适配。相邻的所述单元件的内弧形体之间设有卡合定位机构。所述单元件上设有装饰灯。所述单元件采用型材一体加工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邻的单元件之间首尾相连包覆在结构柱的外侧,内弧形体与结构柱连接,单元件的外弧形体形成了不同于现有的单一圆柱表面的装饰效果,装饰效果更佳,此外外弧形体与内弧形体之间形成一定的内装空间,便于其它装饰件的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饰柱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装饰柱结构,属于结构柱装饰

技术介绍
船舶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交通运输工具,而随着海洋事业的快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入,对船舶配套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船员和乘客对于船舶内装的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船舶上的房间、大厅、餐厅等各种房间通常有独立承担荷载的结构柱,结构柱作为主体框架受力的竖向主要构件,是建筑的支撑,是主要构件,它负责把梁上传来的荷载传递下去给基础,负责结构的主要受力,因此从外形讲并不美观,会影响船舶空间内整体装饰效果,此外,裸露的结构柱会受到碰撞等,故需要对结构柱进行包覆,现有的是直接在外侧包覆与结构柱相适配的装饰柱,装饰柱与结构柱的外表面一样没有任何设计,尽管可以减少对结构柱的损坏,但是现有的装饰柱结构比较单一,其装饰效果也是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现场施工,安装效率高,装饰效果佳的装饰柱结构。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装饰柱结构,包括至少三个单元件,每个所述单元件均包括内弧形体、外弧形体及连接内、外弧形体的至少一个连接筋板;所述单元件的内弧形体的首尾连接成环状结构,所述环状结构安装在结构柱的外侧,所述环状结构的内径与结构柱的外径相适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相邻的单元件之间首尾相连包覆在结构柱的外侧,内弧形体与结构柱连接,单元件的外弧形体形成了不同于现有的单一圆柱表面的装饰效果,装饰效果更佳,此外外弧形体与内弧形体之间形成一定的内装空间,便于其它装饰件的安装。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的,相邻的所述单元件的内弧形体之间设有卡合定位机构。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单元件的端部上设置有与相邻单元件的端部紧密连接的卡合定位机构,便于单元件的定位及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卡合定位机构包括凹槽及与所述凹槽相适配的凸起,所述凸起设置在所述内弧形体的一端,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内弧形体的另一端。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易于相邻单元件之间的连接定位,提高单元件的连接定位精度,便于现场施工。进一步的,所述卡合定位机构包括定位台阶及与所述定位台阶相配合的定位凸块,所述定位台阶设置在所述内弧形体的一端,所述定位凸块设置在所述内弧形体的另一端。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卡合定位精度高,定位方便且稳定,便于现场施工安装,提高装饰柱的安装效率。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筋板通过L型连接板与所述定位凸块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L型连接板设置在内弧形体与外弧形体之间,一方面实现连接筋板与内弧形体的连接,另一方面避免影响相邻单元件之间的卡合定位。进一步的,相邻的所述单元件的外弧形体之间设有间隙。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一方面便于在单元件上进行内装,如安装发光体,且发光体能通过间隙照出,增加装饰柱的美观性,另一方面装饰柱不在是传统的圆柱形结构,装饰柱的外形更加美观。进一步的,所述单元件上设有装饰灯。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装饰灯可采用灯带等发光体安装在单元件上,通过灯光使得装饰柱的外观更加优美。进一步的,所述外弧形体与所述连接筋板之间还设有加强筋板。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一方面增加外弧形体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可用于安装装饰灯。进一步的,所述装饰灯安装在加强筋板、外弧形体、内弧形体或连接筋板上。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实现装饰灯在装饰柱结构上的安装,进一步改善装饰柱的装饰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单元件粘贴或通过螺栓安装在结构柱上。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单元件可粘贴在结构柱上,也可以通过螺栓把在结构柱上,从而实现装饰柱结构的安装及定位,装饰柱安装更加牢固可靠。进一步的,所述单元件采用型材一体加工而成。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单元件采用型材挤压而成,加工方便快捷,重量轻,便于包覆在结构柱的外表面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单元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3的单元件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图中,1、单元件;11、内弧形体;12、外弧形体;13、连接筋板;14、加强筋板;15、凹槽;16、凸起;17、L型连接板;18、定位台阶;19、定位凸块;2、装饰灯;3、结构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装饰柱结构,包括至少三个单元件,每个单元件1均包括内弧形体11、外弧形体12及连接内、外弧形体的至少一个连接筋板13;所述单元件的内弧形体的首尾连接成环状结构,所述环状结构安装在结构柱的外侧,所述环状结构的内径与结构柱的外径相适配。相邻的所述单元件的内弧形体之间设有卡合定位机构。单元件的端部通过卡合定位机构紧密连接,便于单元件的定位及连接。所述卡合定位机构包括凹槽15及与所述凹槽相适配的凸起16,所述凸起设置在所述内弧形体的一端,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内弧形体的另一端。易于相邻单元件之间的连接定位,提高单元件的连接定位精度,便于现场施工。相邻的所述单元件的外弧形体之间设有间隙。一方面便于在单元件上进行内装,如安装发光体,且发光体能通过间隙照出,增加装饰柱的美观性,另一方面装饰柱不在是传统的圆柱形结构,装饰柱的外形更加美观。所述外弧形体与所述连接筋板之间还设有加强筋板14。一方面增加外弧形体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可用于安装装饰灯。所述装饰灯安装在加强筋板、外弧形体、内弧形体或连接筋板上。实现装饰灯在装饰柱结构上的安装,进一步改善装饰柱的装饰效果。所述单元件粘贴或通过螺栓安装在结构柱上。单元件可粘贴在结构柱上,也可以通过螺栓把在结构柱上,从而实现装饰柱结构的安装及定位,装饰柱安装更加牢固可靠。所述单元件采用型材一体加工而成。单元件采用型材挤压而成,加工方便快捷,重量轻,便于包覆在结构柱的外表面上。实施例2,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单元件上设有装饰灯2。装饰灯可采用灯带等发光体,安装在单元件上,通过灯光使得装饰柱的外观更加优美。实施例3,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卡合定位机构包括定位台阶18及与所述定位台阶相配合的定位凸块19,所述定位台阶设置在所述内弧形体的一端,所述定位凸块设置在所述内弧形体的另一端。卡合定位精度高,定位方便且稳定,便于现场施工安装,提高装饰柱的安装效率。所述连接筋板通过L型连接板17与定位凸块连接。L型连接板一方面实现连接筋板与内弧形体的连接,另一方面避免影响相邻单元件之间的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饰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三个单元件,每个所述单元件均包括内弧形体、外弧形体及连接内、外弧形体的至少一个连接筋板;所述单元件的内弧形体的首尾连接成环状结构,所述环状结构安装在结构柱的外侧,所述环状结构的内径与结构柱的外径相适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饰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三个单元件,每个所述单元件均包括内弧形体、外弧形体及连接内、外弧形体的至少一个连接筋板;所述单元件的内弧形体的首尾连接成环状结构,所述环状结构安装在结构柱的外侧,所述环状结构的内径与结构柱的外径相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柱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单元件的内弧形体之间设有卡合定位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饰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定位机构包括凹槽及与所述凹槽相适配的凸起,所述凸起设置在所述内弧形体的一端,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内弧形体的另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饰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定位机构包括定位台阶及与所述定位台阶相配合的定位凸块,所述定位台阶设置在所述内弧形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刚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市北海海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