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气混凝土砌块料浆下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41146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05
本申请涉及一种加气混凝土砌块料浆下料装置,包括可升降的支架体,所述支架体连接母下料管,所述母下料管内嵌套有子下料管一端,所述子下料管的另一端与料浆搅拌机的料浆出口连通,所述母下料管的下端设置有缓冲机构。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下料管设置成可伸缩的母下料管和子下料管,在进行下料时,可以向下降低母下料管的位置,使得出料位置更接近模箱的内底壁,减少料浆对底侧壁的冲击,在母下料管的下端设置缓冲机构,能够进一步减少料浆对模箱底侧壁的冲击,从而减小料浆对底侧壁上的脱模油的冲击,能够更为轻易的进行脱模,且能够提高坯体的外观整齐性,提高生产效率与砌块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气混凝土砌块料浆下料装置
本申请涉及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加气混凝土砌块料浆下料装置。
技术介绍
加气混凝土砌块是一种轻质多孔、保温隔热、防火性能良好、可钉、可锯、可刨和具有一定抗震能力的新型建筑材料。根据专利技术的了解,加气混凝土砌块经过以下工艺步骤:配料、计量混料、灌模、脱模、切割、蒸压等步骤。相关技术中,在计量混料搅拌完毕后,需要将料浆导流至模箱中进行静置一端时间,然后再进行脱模,然后再进行切割等后续步骤,为了便于脱模,在进行灌料之前需要向模箱的内侧壁进行刷油,然而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料浆下料管在进行下料时,料浆对模箱的内壁冲击较大,尤其是对底侧壁的冲击最大,造成刷在底侧壁上的脱模油被冲击走,一是影响后期的脱模,二是造成胚体的外观不整齐,在进行切割时需要去除的边角料较多,降低了生产效率。因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加气混凝土砌块料浆下料装置,能够料浆对模箱内壁的冲击,使得后期便于脱模,提高胚体的整齐性与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防止玻璃在烘干箱内传送过程中出现打滑的现象,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加气混凝土砌块料浆下料装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加气混凝土砌块料浆下料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加气混凝土砌块料浆下料装置,包括可升降的支架体,所述支架体连接母下料管,所述母下料管内嵌套有子下料管一端,所述子下料管的另一端与料浆搅拌机的料浆出口连通,所述母下料管的下端设置有缓冲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下料管设置成可伸缩的母下料管和子下料管,在进行下料时,可以向下降低母下料管的位置,使得出料位置更接近模箱的内底壁,减少料浆对底侧壁的冲击,在母下料管的下端设置缓冲机构,能够进一步减少料浆对模箱底侧壁的冲击,从而减小料浆对底侧壁上的脱模油的冲击,能够更为轻易的进行脱模,且能够提高坯体的外观整齐性,提高生产效率与砌块的质量。作为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与母下料管固定连接的导料罩,通过弹性组件安装在导料罩下侧的分流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料罩能够防止料浆飞溅过高再次对地侧壁造成冲击,分流板能够对料浆进行分流,同时抵消大部分的料浆的重力冲击。作为优选的,所述弹性组件包括与伸缩杆以及套设在伸缩杆外侧的弹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伸缩杆和设置在伸缩杆上的弹簧,能够对下降的料浆进行缓冲,降低料浆的冲击力,从而减小对模箱底侧壁的冲击。作为优选的,所述伸缩杆包括导料罩下侧壁连接的连接杆和与分流板上侧壁连接的连接管,所述连接杆嵌入至连接管内,所述连接杆与连接管之间设有限位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嵌入到连接管内,能够实现相对的伸缩,限位结构主要作用是防止连接杆和连接管之间相对旋转。作为优选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连接管内侧壁上的凸楞和与凸楞相配合的设置在连接杆上凹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凸楞和凹槽的配合,能够防止连接杆和连接管支架之间相对旋转,使得下料更为稳定。作为优选的,所述的分流板上设置有分流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流块能够对料浆进行分流,使得下料更为均匀,从而也能够避免直接的大量料浆直接对模箱的底侧壁造成冲击。作为优选的,所述的支架体包括与母下料管连接的支撑杆和与支撑杆连接的升降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升降机构,能够实现母下料管的上下移动,在初始下料时,能够将母下料管的位置降低至模箱的底侧壁附近,使得料浆减少对底侧壁的冲击。作为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安装的驱动油缸,所述驱动油缸的伸缩杆连接支撑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油缸的动作,带动支撑杆上下运动,支撑杆带动母下料管上下移动,实现母下料管的位置可调节,随着下料深度不断增大,母下料管也逐步上提。作为优选的,所述的子下料管内设有若干阻流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阻流片能够在子下料管内下降的料浆进行阻流,降低其冲击力。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通过将下料管设置成可伸缩的母下料管和子下料管,在进行下料时,可以向下降低母下料管的位置,使得出料位置更接近模箱的内底壁,减少料浆对底侧壁的冲击,在母下料管的下端设置缓冲机构,能够进一步减少料浆对模箱底侧壁的冲击,从而减小料浆对底侧壁上的脱模油的冲击,能够更为轻易的进行脱模,且能够提高坯体的外观整齐性,提高生产效率与砌块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部分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支架体;110、支撑杆;120、升降机构;200、母下料管;300、子下料管;310、阻流片;400、缓冲机构;410、导料罩;420、弹性组件;421、伸缩杆;4211、连接杆;4212、连接管;422、弹簧;430、分流板;431、分流块;440、凸楞;450、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加气混凝土砌块料浆下料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加气混凝土砌块料浆下料装置,参照图1和图2,包括可升降的支架体100,支架体100连接母下料管200,母下料管200内嵌套有子下料管300一端,子下料管300的另一端与料浆搅拌机的料浆出口连通,母下料管200的下端设置有缓冲机构400。通过将下料管设置成可伸缩的母下料管200和子下料管300,在进行下料时,可以向下降低母下料管200的位置,使得出料位置更接近模箱的内底壁,减少料浆对底侧壁的冲击,在母下料管200的下端设置缓冲机构400,能够进一步减少料浆对模箱底侧壁的冲击,从而减小料浆对底侧壁上的脱模油的冲击,能够更为轻易的进行脱模,且能够提高坯体的外观整齐性,提高生产效率与砌块的质量。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支架体100包括与母下料管200连接的支撑杆110和与支撑杆110连接的升降机构120。通过升降机构120,能够实现母下料管200的上下移动,在初始下料时,能够将母下料管200的位置降低至模箱的底侧壁附近,使得料浆减少对底侧壁的冲击。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升降机构120包括固定安装的驱动油缸,驱动油缸的伸缩杆421连接支撑杆110。通过驱动油缸的动作,带动支撑杆110上下运动,支撑杆110带动母下料管200上下移动,实现母下料管200的位置可调节,随着下料深度不断增大,母下料管200也逐步上提。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子下料管300内设有若干阻流片310。阻流片310呈圆锥漏斗形,其开口大的一侧朝向上方,并与子下料管300内壁焊接,阻流片310能够在子下料管300内下降的料浆进行阻流,降低其冲击力。参照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缓冲机构400包括与母下料管200固定连接的导料罩410,通过弹性组件4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气混凝土砌块料浆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升降的支架体(100),所述支架体(100)连接母下料管(200),所述母下料管(200)内嵌套有子下料管(300)一端,所述子下料管(300)的另一端与料浆搅拌机的料浆出口连通,所述母下料管(200)的下端设置有缓冲机构(40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气混凝土砌块料浆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升降的支架体(100),所述支架体(100)连接母下料管(200),所述母下料管(200)内嵌套有子下料管(300)一端,所述子下料管(300)的另一端与料浆搅拌机的料浆出口连通,所述母下料管(200)的下端设置有缓冲机构(4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气混凝土砌块料浆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400)包括与母下料管(200)固定连接的导料罩(410),通过弹性组件(420)安装在导料罩(410)下侧的分流板(4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加气混凝土砌块料浆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420)包括伸缩杆(421)以及套设在伸缩杆(421)外侧的弹簧(4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加气混凝土砌块料浆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421)包括导料罩(410)下侧壁连接的连接杆(4211)和与分流板(430)上侧壁连接的连接管(4212),所述连接杆(4211)嵌入至连接管(4212)内,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汉祯杨海阔边宪超朱明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恒博新型建材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