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雷管加工用的自动化清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3700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雷管加工用的自动化清洗装置,包括用于清洗陶瓷管的清洗箱,所述清洗箱内底部向上凹陷有筒状的凹陷部,其中凹陷部内设置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位于清洗箱内的清洗轴,所述陶瓷管外套在清洗轴上,其中清洗箱内轴向设置有多组用于夹持固定陶瓷管的夹持轴,所述清洗箱内设置有外套在陶瓷管下方清洗轴上的支撑环,其中清洗箱底壁上设置有通过汽缸导柱与支撑环连接的汽缸,所述清洗箱顶部还设置有进料筒,且进料筒侧壁顶端向外翻折有金属支撑部,所述进料筒内还设置有底壁为网状结构的防护筒,其中防护筒侧壁顶端向外翻折有折边,且折边底端设置有与支撑部连接的磁性连接块。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雷管加工用的自动化清洗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及陶瓷防雷管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雷管加工用的自动化清洗装置。
技术介绍
防雷管又叫气体放电管,其中陶瓷放电管用陶瓷密闭封装,其中陶瓷放电管在制造时,需要先对陶瓷管的内壁进行电镀,在电镀时就需要进行表面清洗,确保电镀均匀,表面光滑。目前清理陶瓷管的方式依旧采用手持毛刷进行清理,工具简陋,不便于将陶瓷管进行快速固定,人工清洗时,精力不可能始终保持集中,稍微放松就可能造成清洗不彻底,且人工长时间的清洗,很容易出现疲劳,工作比较单调,久而久之,清洗的效率就会下降,清洁度降低,在电镀时就会影响正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防雷管加工用的自动化清洗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主要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防雷管加工用的自动化清洗装置,包括用于清洗陶瓷管的清洗箱,所述清洗箱内底部向上凹陷有筒状的凹陷部,其中凹陷部内设置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凹陷部顶壁并连接有位于清洗箱内的清洗轴,所述陶瓷管外套在清洗轴上,其中位于凹陷部周围的清洗箱内轴向设置有多组用于夹持固定陶瓷管外侧壁的夹持轴,且清洗轴及夹持轴外表面上均设置有海绵砂材质的清洗层,所述清洗箱内设置有外套在陶瓷管下方清洗轴上的支撑环,其中清洗箱底壁上设置有通过汽缸导柱与支撑环底端固定连接的汽缸,所述清洗箱顶部还设置有与清洗轴同轴设置的进料筒,其中进料筒与清洗箱内连通,且进料筒侧壁顶端向外翻折有金属支撑部,所述进料筒内还设置有底端密封设置的防护筒,其中防护筒底壁为网状结构,且防护筒侧壁顶端向外翻折有折边,所述折边底端设置有与支撑部连接的磁性连接块。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环直径小于陶瓷管直径且大于陶瓷管内径,所述支撑环顶端设置有海绵砂材质的的防护层。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陶瓷管长度小于清洗轴长度。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清洗轴的旋转方向与夹持轴的旋转方向相反。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料筒直径大于陶瓷管直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清洗轴及夹持轴对陶瓷管内外两侧壁同时进行清洗,以达到通过机械清洗的方式提升清洗效率及清洗效果,而同时汽缸及支撑环顶起陶瓷管的方式,使得陶瓷管从清洗轴上滑落,以便于人们将外套在清洗轴上由多组夹持轴挤压固定的陶瓷管取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清洗箱去掉顶盖后的俯视图。图中:1、清洗箱,2、凹陷部,3、电机,4、清洗轴,5、夹持轴,6、陶瓷管,7、清洗层,8、支撑环,9、汽缸,10、进料筒,11、支撑部,12、防护筒,13、折边,14、磁性连接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一种防雷管加工用的自动化清洗装置,包括用于清洗陶瓷管6的清洗箱1,所述清洗箱1内底部向上凹陷有筒状的凹陷部2,其中凹陷部2内设置有电机3,且电机3的输出轴贯穿凹陷部2顶壁并连接有位于清洗箱1内的清洗轴4,所述陶瓷管6外套在清洗轴4上,其中位于凹陷部2周围的清洗箱1内轴向设置有多组用于夹持固定陶瓷管6外侧壁的夹持轴5,且清洗轴4及夹持轴5外表面上均设置有海绵砂材质的清洗层7。使用时通过将陶瓷管6套在清洗轴4上,其中多组夹持轴5用于夹持陶瓷管6侧壁,本实施例中清洗轴4的旋转方向与夹持轴5的旋转方向相反。如图1、2所示,通过凹陷部2将陶瓷管6底端悬空在清洗箱1内,使得多组夹持轴5上的清洗层7能充分与陶瓷管6外侧壁接触,进而提升其对陶瓷管6的清洗效果,使用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多组夹持轴5进行顺时针旋转以通过清洗层7对陶瓷管6外表面进行刷洗的同时还可对其起到夹持固定作用,同时电机3通过驱动清洗轴4进行逆时针旋转以通过清洗层7对陶瓷管6内表面进行刷洗,从而实现同时陶瓷管6内外侧壁进行清洗的目的,在上述过程中清洗层7其一可对陶瓷管6表面进行清洗,其二则可对陶瓷管6表面起到保护作用以防止清洗轴4及夹持轴5与陶瓷管6发生机械摩擦而受损。所述清洗箱1顶部还设置有与清洗轴4同轴设置的进料筒10,其中进料筒10与清洗箱1内连通,并且进料筒10直径大于陶瓷管6直径以使陶瓷管6可顺利通过进料筒10滑入清洗箱1内,所述进料筒10侧壁顶端向外翻折有金属支撑部11,其中进料筒10内还设置有底端密封设置的防护筒12,而防护筒12底壁为网状结构,且防护筒12侧壁顶端向外翻折有折边13,所述折边13底端设置有与支撑部11连接的磁性连接块14。那么在使用时通过进料筒10将陶瓷管6插入清洗箱1内并外套在清洗轴4上,此时多组夹持轴5对陶瓷管6起到夹持固定作用,接着将防护筒12塞入进料筒10内,而折边13扣在进料筒10顶端使得磁铁材质的磁性连接块14吸附固定在支撑部11上,同时在加强磁性连接块14本体的重量,进而加强其与支撑部11两者之间的稳固性,以此防止防护筒12从进料筒10内滑出。在上述过程中进料筒10防止清洗箱1内在清洗过程中会有液体从清洗箱1顶部开口溢出,其中防护筒12底壁为网状结构则使得清洗箱1内波动液体可通过其孔径流入进料筒10,使得波动液位不易于将防护筒12顶起,而同时防护筒12底端可抵住外套在清洗轴4上的陶瓷管6以防止其受液位波动影响从清洗轴4上滑出。如图1所示,所述清洗箱1内设置有外套在陶瓷管6下方清洗轴上的支撑环8,其中清洗箱1底壁上设置有通过汽缸导柱与支撑环8底端固定连接的汽缸9,本实施例中支撑环8直径小于陶瓷管6直径且大于陶瓷管6内径,而支撑环8顶端设置有海绵砂材质的的防护层。通过防护层防止支撑环8磨损陶瓷管6底端面,而在陶瓷管6清洗完毕后,汽缸9通过汽缸导柱驱动支撑环8在清洗轴4上上移,使得支撑环8将陶瓷管底端顶起使其在清洗轴4上向上滑动,进而使得其从清洗轴4上滑落以便于人们将外套在清洗轴4上由多组夹持轴5挤压固定的陶瓷管6取出。以上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专利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雷管加工用的自动化清洗装置,包括用于清洗陶瓷管的清洗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箱内底部向上凹陷有筒状的凹陷部,其中凹陷部内设置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凹陷部顶壁并连接有位于清洗箱内的清洗轴,所述陶瓷管外套在清洗轴上,其中位于凹陷部周围的清洗箱内轴向设置有多组用于夹持固定陶瓷管外侧壁的夹持轴,且清洗轴及夹持轴外表面上均设置有海绵砂材质的清洗层,所述清洗箱内设置有外套在陶瓷管下方清洗轴上的支撑环,其中清洗箱底壁上设置有通过汽缸导柱与支撑环底端固定连接的汽缸,所述清洗箱顶部还设置有与清洗轴同轴设置的进料筒,其中进料筒与清洗箱内连通,且进料筒侧壁顶端向外翻折有金属支撑部,所述进料筒内还设置有底端密封设置的防护筒,其中防护筒底壁为网状结构,且防护筒侧壁顶端向外翻折有折边,所述折边底端设置有与支撑部连接的磁性连接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雷管加工用的自动化清洗装置,包括用于清洗陶瓷管的清洗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箱内底部向上凹陷有筒状的凹陷部,其中凹陷部内设置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凹陷部顶壁并连接有位于清洗箱内的清洗轴,所述陶瓷管外套在清洗轴上,其中位于凹陷部周围的清洗箱内轴向设置有多组用于夹持固定陶瓷管外侧壁的夹持轴,且清洗轴及夹持轴外表面上均设置有海绵砂材质的清洗层,所述清洗箱内设置有外套在陶瓷管下方清洗轴上的支撑环,其中清洗箱底壁上设置有通过汽缸导柱与支撑环底端固定连接的汽缸,所述清洗箱顶部还设置有与清洗轴同轴设置的进料筒,其中进料筒与清洗箱内连通,且进料筒侧壁顶端向外翻折有金属支撑部,所述进料筒内还设置有底端密封设置的防护筒,其中防护筒底壁为网状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昌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信芯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