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厂水处理用立式树脂捕捉器,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相对的两侧上连通有出水管,所述第一壳体底部连通有排脂管,所述第一壳体一侧设有第一可视窗口,所述第二壳体竖直固接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二壳体相对的两侧上开设有槽口,所述槽口内可转动的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固接有十字形的滤网,所述滤网可滑动的连接在所述槽口内,当树脂的积累量达到某一阀值时,驱动两个转轴转动度,第二壳体内积累的树脂颗粒在重力的作用下从排脂管排出,在重力的作用下,该滤网上残留的杂质在废水冲击力和杂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从滤网上脱落,以延缓的滤网堵塞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厂水处理用立式树脂捕捉器
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电厂水处理用立式树脂捕捉器。
技术介绍
废水树脂捕捉器是一种成熟的应用非常普及的工业水处理设备,通常安装于水处理系统排水的末端,利用具有一定缝隙的筛管阻挡排水过程中漏出的树脂不让其漏过,只允许水流通过以达到滤水和集树脂的目的。废水树脂捕捉器不仅是用于捕捉水处理系统排水时带出由于破碎或磨损的小颗粒的树脂,防止其进入后续的废水水处理系统中,更重要的是,防止水处理系统配水装置出现问题时造成大量昂贵的离子交换树脂的流失,能及时及早地发现问题,进行检修维护。在通常的设计中,废水树脂捕捉器多采用滤网对废水中的树脂颗粒进行过滤与捕捉,滤网长时间的使用后会被废水中的其他杂质堵塞,导致废水处理速度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树脂捕捉器中的滤网容易堵塞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厂水处理用立式树脂捕捉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电厂水处理用立式树脂捕捉器,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相对的两侧上连通有出水管,所述第一壳体底部连通有排脂管,所述第一壳体一侧设有第一可视窗口,所述第二壳体竖直固接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二壳体相对的两侧上开设有槽口,所述槽口内可转动的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固接有十字形的滤网,所述滤网可滑动的连接在所述槽口内,两和所述滤网相互靠近的一侧抵靠在一起,所述第一壳体外壁上设有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可驱动两个转轴转动。优选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第一齿轮、支架、第二齿轮、蜗轮和蜗杆,所述第一齿轮固接在所述转轴端部上,所述第二齿轮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外壁上,两个所述第二齿轮位于两个所述第一齿轮之间,两个所述第二齿轮啮合在一起,一个所述第一齿轮啮合在一个第二齿轮上,所述支架架设在所述第二齿轮上方,所述蜗杆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蜗轮同轴线固接在一个所述第二齿轮上,所述蜗轮啮合在所述蜗杆上。优选的,所述蜗杆的一端上设有把手。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第二可视窗口,所述第二可视窗口层叠在所述第一可视窗口上。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厂水处理用立式树脂捕捉器,有益效果在于:该电厂水处理用立式树脂捕捉器通过第二可视窗口和第一可视窗口观察第二壳体内树脂颗粒的积累量,当树脂的积累量达到某一阀值时,先驱动两个转轴转动度,打开排脂管,如图所示,第二壳体左侧的转轴顺时针转动度,第二壳体右侧的转轴逆时针转动度,滤网会随转轴同步转动,第二壳体内积累的树脂颗粒在重力的作用下从排脂管排出,此时,原来处于槽口内的滤网会移动到第二壳体底部,该滤网过滤树脂的一面会处于下方,在重力的作用下,该滤网上残留的杂质在废水冲击力和杂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从滤网上脱落,以延缓的滤网堵塞速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厂水处理用立式树脂捕捉器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厂水处理用立式树脂捕捉器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厂水处理用立式树脂捕捉器的结构示意图三。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厂水处理用立式树脂捕捉器的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厂水处理用立式树脂捕捉器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第一壳体1、第一可视窗口2、出水管3、排脂管4、第二壳体5、第二可视窗口501、槽口6、转轴7、滤网8、第一齿轮9、支架10、第二齿轮11、蜗轮12、蜗杆1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5,一种电厂水处理用立式树脂捕捉器,包括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5,第一壳体1相对的两侧上连通有出水管3,第一壳体1底部连通有排脂管4,第一壳体1一侧设有第一可视窗口2,第二壳体5上设有第二可视窗口501,第二可视窗口501层叠在第一可视窗口2上,第二壳体5竖直固接在第一壳体1内,第二壳体5相对的两侧上开设有槽口6,槽口6内可转动的安装有转轴7,转轴7上固接有十字形的滤网8,滤网8可滑动的连接在槽口6内,两和滤网8相互靠近的一侧抵靠在一起。关闭排脂管4,令废水从第二壳体5顶部进入第二壳体5内部,第二壳体5内部的废水经滤网8过滤后进入第一壳体1内,随着废水持续进入第二壳体5,过滤后的废水从出水管3排出,废水中的树脂颗粒积累在第二壳体5内,通过第二可视窗口501和第一可视窗口2观察第二壳体5内树脂颗粒的积累量,当树脂的积累量达到某一阀值时,先驱动两个转轴7转动90度,打开排脂管4,如图4所示,第二壳体5左侧的转轴7顺时针转动90度,第二壳体5右侧的转轴7逆时针转动90度,滤网8会随转轴7同步转动,第二壳体5内积累的树脂颗粒在重力的作用下从排脂管4排出,此时,原来处于槽口6内的滤网8会移动到第二壳体5底部,该滤网8过滤树脂的一面会处于下方,在重力的作用下,该滤网8上残留的杂质在废水冲击力和杂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从滤网8上脱落,以延缓的滤网8堵塞速度。第一壳体1外壁上设有驱动结构,驱动结构可驱动两个转轴7转动,驱动结构包括第一齿轮9、支架10、第二齿轮11、蜗轮12和蜗杆13,第一齿轮9固接在转轴7端部上,第二齿轮11可转动的安装在第一壳体1外壁上,两个第二齿轮11位于两个第一齿轮9之间,两个第二齿轮11啮合在一起,一个第一齿轮9啮合在一个第二齿轮11上,支架10架设在第二齿轮10上方,蜗杆13可转动的安装在支架10上,蜗轮12同轴线固接在一个第二齿轮11上,蜗轮12啮合在蜗杆13上,蜗杆13的一端上设有把手。驱动蜗杆13转动,蜗杆13驱动蜗轮12转动,蜗轮12带动一个第二齿轮11转动,该第二齿轮11带动另一个第二齿轮11转动,即两个第二齿轮11转动且转动方向相反,从而驱动两个第一齿轮9反向转动,以完成滤网8的转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厂水处理用立式树脂捕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5),所述第一壳体(1)相对的两侧上连通有出水管(3),所述第一壳体(1)底部连通有排脂管(4),所述第一壳体(1)一侧设有第一可视窗口(2),所述第二壳体(5)竖直固接在所述第一壳体(1)内,所述第二壳体(5)相对的两侧上开设有槽口(6),所述槽口(6)内可转动的安装有转轴(7),所述转轴(7)上固接有十字形的滤网(8),所述滤网(8)可滑动的连接在所述槽口(6)内,两和所述滤网(8)相互靠近的一侧抵靠在一起,所述第一壳体(1)外壁上设有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可驱动两个转轴(7)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厂水处理用立式树脂捕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5),所述第一壳体(1)相对的两侧上连通有出水管(3),所述第一壳体(1)底部连通有排脂管(4),所述第一壳体(1)一侧设有第一可视窗口(2),所述第二壳体(5)竖直固接在所述第一壳体(1)内,所述第二壳体(5)相对的两侧上开设有槽口(6),所述槽口(6)内可转动的安装有转轴(7),所述转轴(7)上固接有十字形的滤网(8),所述滤网(8)可滑动的连接在所述槽口(6)内,两和所述滤网(8)相互靠近的一侧抵靠在一起,所述第一壳体(1)外壁上设有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可驱动两个转轴(7)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厂水处理用立式树脂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包括第一齿轮(9)、支架(10)、第二齿轮(11)、蜗轮(12)和蜗杆(13),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啸天,
申请(专利权)人:沈啸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