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潭机械自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3032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泥潭机械自救装置,包括承重板,所述承重板的侧面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左侧面固定安装有钢筋螺纹杆,所述钢筋螺纹杆远离转盘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圆柱杆,所述承重板的右侧面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杆,两个所述安装杆远离承重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箱。该泥潭机械自救装置,通过设置圆柱杆、转盘、固定箱、转杆、螺纹柱、锥形齿轮、支撑筒和凹型支撑板,该装置将两个圆柱杆插入机械轮毂内部,通过轮毂的转动,带动凹型支撑板向泥潭表面顶动,从而将机械向上顶起,达到自救的目的,避免了采用人工或者其他大型机械进行救援,节约了人力和物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泥潭机械自救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械
,具体为一种泥潭机械自救装置。
技术介绍
机械就是能帮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像筷子、扫帚以及镊子一类的物品都可以被称为机械,它们是简单机械,而复杂机械就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机械构成,通常把这些比较复杂的机械叫做机器,从结构和运动的观点来看,机构和机器并无区别,泛称为机械。机械在农业的应用基本以水田的耕种为主,在作业时,当农业机械陷入深脚泥田或者水田中的小泥潭中时,往往不能自主从泥潭中出来,此时需要多人配合帮助进行救援,或者通过其他大型机械进行拽拉,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泥潭机械自救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泥潭机械自救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泥潭机械自救装置,包括承重板,所述承重板的侧面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左侧面固定安装有钢筋螺纹杆,所述钢筋螺纹杆远离转盘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圆柱杆,所述承重板的右侧面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杆,两个所述安装杆远离承重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的内顶壁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表面螺纹连接有支撑筒,所述支撑筒的底端延伸至固定箱的下表面并固定安装有凹型支撑板。优选的,所述钢筋螺纹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钢筋螺纹杆对称设置在转盘的左侧面,两个所述钢筋螺纹杆的表面均螺纹连接有限位盘。优选的,所述圆柱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梯形卡块,所述梯形卡块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弹簧,若干个所述弹簧均分为两组,两组所述弹簧分别呈矩形阵列设置在梯形卡块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两组所述弹簧远离梯形卡块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凹型卡板,所述圆柱杆的左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块。优选的,所述支撑筒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滑块,所述固定箱的内壁开设有供滑块滑动的滑槽,所述支撑筒通过滑块与固定箱的内壁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转盘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右侧固定安装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右端和螺纹柱的表面均固定安装有锥形齿轮,两个所述锥形齿轮相互啮合。优选的,所述固定箱的左侧面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的内壁与转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泥潭机械自救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泥潭机械自救装置,通过设置圆柱杆、转盘、固定箱、转杆、螺纹柱、锥形齿轮、支撑筒和凹型支撑板,该装置将两个圆柱杆插入机械轮毂内部,通过轮毂的转动,带动凹型支撑板向泥潭表面顶动,从而将机械向上顶起,达到自救的目的,避免了采用人工或者其他大型机械进行救援,节约了人力和物力。2.该泥潭机械自救装置,通过设置限位盘、梯形卡块、弹簧和凹型卡板,使该装置在使用时,转动限位盘,使机械轮毂卡接在梯形卡块上的凹型卡板内,同时弹簧能够对轮毂转动时的挤压力起到缓冲作用,避免了轮毂转动时,轮毂出现变形损坏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剖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承重板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承重板、2第一轴承、3转盘、4钢筋螺纹杆、5圆柱杆、6安装杆、7固定箱、8第二轴承、9螺纹柱、10支撑筒、11凹型支撑板、12限位盘、13梯形卡块、14弹簧、15凹型卡板、16滑块、17转杆、18锥形齿轮、19第三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泥潭机械自救装置,包括承重板1,承重板1的侧面开设有圆形通孔,圆形通孔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2,第一轴承2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转盘3,转盘3的左侧面固定安装有钢筋螺纹杆4,钢筋螺纹杆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钢筋螺纹杆4对称设置在转盘3的左侧面,两个钢筋螺纹杆4的表面均螺纹连接有限位盘12。钢筋螺纹杆4远离转盘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圆柱杆5,圆柱杆5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梯形卡块13,梯形卡块13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弹簧14,若干个弹簧14均分为两组,两组弹簧14分别呈矩形阵列设置在梯形卡块1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两组弹簧14远离梯形卡块13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凹型卡板15,圆柱杆5的左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块。通过设置限位盘12、梯形卡块13、弹簧14和凹型卡板15,使该装置在使用时,转动限位盘12,使机械轮毂卡接在梯形卡块13上的凹型卡板15内,同时弹簧14能够对轮毂转动时的挤压力起到缓冲作用,避免了轮毂转动时,轮毂出现变形损坏的情况。承重板1的右侧面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杆6,两个安装杆6远离承重板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箱7,固定箱7的内顶壁通过第二轴承8转动连接有螺纹柱9,转盘3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安装块,安装块的右侧固定安装有转杆17,转杆17的右端和螺纹柱9的表面均固定安装有锥形齿轮18,两个锥形齿轮18相互啮合。固定箱7的左侧面开设有开口,开口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三轴承19,第三轴承19的内壁与转杆17的表面固定连接。螺纹柱9的表面螺纹连接有支撑筒10,支撑筒10的底端延伸至固定箱7的下表面并固定安装有凹型支撑板11。支撑筒10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滑块16,固定箱7的内壁开设有供滑块16滑动的滑槽,支撑筒10通过滑块16与固定箱7的内壁滑动连接。通过设置圆柱杆5、转盘3、固定箱7、转杆17、螺纹柱9、锥形齿轮18、支撑筒10和凹型支撑板11,该装置将两个圆柱杆5插入机械轮毂内部,通过轮毂的转动,带动凹型支撑板11向泥潭表面顶动,从而将机械向上顶起,达到自救的目的,避免了采用人工或者其他大型机械进行救援,节约了人力和物力。工作原理:该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两个圆柱杆5插入机械轮毂内,并转动限位盘12,使两个梯形卡块13向轮毂靠近,之后按压凹型卡板15,使机械轮毂卡接进凹型卡板15内,同时弹簧14能够对轮毂转动时的挤压力起到缓冲作用,避免了轮毂转动时,轮毂出现变形损坏的情况,然后启动机械,使轮毂转动,轮毂的转动通过转盘3带动转杆17转动,转杆17的转动通过锥形齿轮18带动螺纹柱9转动,螺纹柱9的转动带动支撑筒10向下移动,从而使凹型支撑板11将机械向上顶起,达到自救的目的,避免了采用人工或者其他大型机械进行救援,节约了人力和物力。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泥潭机械自救装置,包括承重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1)的侧面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2),所述第一轴承(2)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转盘(3),所述转盘(3)的左侧面固定安装有钢筋螺纹杆(4),所述钢筋螺纹杆(4)远离转盘(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圆柱杆(5),所述承重板(1)的右侧面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杆(6),两个所述安装杆(6)远离承重板(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箱(7),所述固定箱(7)的内顶壁通过第二轴承(8)转动连接有螺纹柱(9),所述螺纹柱(9)的表面螺纹连接有支撑筒(10),所述支撑筒(10)的底端延伸至固定箱(7)的下表面并固定安装有凹型支撑板(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泥潭机械自救装置,包括承重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1)的侧面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2),所述第一轴承(2)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转盘(3),所述转盘(3)的左侧面固定安装有钢筋螺纹杆(4),所述钢筋螺纹杆(4)远离转盘(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圆柱杆(5),所述承重板(1)的右侧面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杆(6),两个所述安装杆(6)远离承重板(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箱(7),所述固定箱(7)的内顶壁通过第二轴承(8)转动连接有螺纹柱(9),所述螺纹柱(9)的表面螺纹连接有支撑筒(10),所述支撑筒(10)的底端延伸至固定箱(7)的下表面并固定安装有凹型支撑板(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泥潭机械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螺纹杆(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钢筋螺纹杆(4)对称设置在转盘(3)的左侧面,两个所述钢筋螺纹杆(4)的表面均螺纹连接有限位盘(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泥潭机械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杆(5)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梯形卡块(13),所述梯形卡块(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芯王蕾苏东楠季文超赵晶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