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肠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29205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空肠引流管,包括引流导管和引流内管,所述引流导管的外壁设置有亲水导丝层,所述引流内管安置于引流导管的内部,所述引流内管的外侧设置有X线标记区,且X线标记区的右侧设置有引流侧孔,所述三通管接头的右侧设置有胃液储存袋,且胃液储存袋的上端固定有液袋管口,所述液袋管口的内部安置有固定销杆,且固定销杆的左端连接有弹性橡皮圈,所述胃液储存袋的上方设置有营养液储存袋,且营养液储存袋的左端连接有第一输液管,所述胃液储存袋的下方设置有消毒液储存袋,且消毒液储存袋的左端连接有第二输液管。该空肠引流管设置有X线标记区能够对引流内管进行位置的确定,引流侧孔便于对胃液的吸收,能够起到减压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肠引流管
本技术涉及引流管
,具体为空肠引流管。
技术介绍
人的空肠位于腹腔的左上侧,回肠位于右下侧,空肠稍粗,由于有很多血管分布而微带红色。空肠始于十二指肠空肠曲,占空回肠全长的2/5,占据腹腔的左上部;回肠占空回肠全长远侧3/5,在右髂窝续盲肠。回肠位于腹腔右下部,部分位于盆腔内,引流管是供临床外科引流用,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的一种医疗器械,在临床上需要用到一种空肠引流管。现有的引流的医用器材,常用的空肠管仅有行肠内营养的作用,无法起到减压的作用,且放置的过程在胃镜钳道外操作,放置过程非常麻烦,易因摩擦力导致放置失败,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针对上述情况,在现有的空肠引流管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空肠引流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引流的医用器材,常用的空肠管仅有行肠内营养的作用,无法起到减压的作用,且放置的过程在胃镜钳道外操作,放置过程非常麻烦,易因摩擦力导致放置失败,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问题。...

【技术保护点】
1.空肠引流管,包括引流导管(1)和引流内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导管(1)的外壁设置有亲水导丝层(14),所述引流内管(2)安置于引流导管(1)的内部,所述引流内管(2)的外侧设置有X线标记区(3),且X线标记区(3)的右侧设置有引流侧孔(4),所述引流导管(1)的右端连接有连接帽(5),且连接帽(5)的右侧连接有三通管接头(6),所述三通管接头(6)的右侧设置有胃液储存袋(9),且胃液储存袋(9)的上端固定有液袋管口(15),所述液袋管口(15)的内部安置有固定销杆(12),且固定销杆(12)的左端连接有弹性橡皮圈(13),所述胃液储存袋(9)的上方设置有营养液储存袋(8),且营养液...

【技术特征摘要】
1.空肠引流管,包括引流导管(1)和引流内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导管(1)的外壁设置有亲水导丝层(14),所述引流内管(2)安置于引流导管(1)的内部,所述引流内管(2)的外侧设置有X线标记区(3),且X线标记区(3)的右侧设置有引流侧孔(4),所述引流导管(1)的右端连接有连接帽(5),且连接帽(5)的右侧连接有三通管接头(6),所述三通管接头(6)的右侧设置有胃液储存袋(9),且胃液储存袋(9)的上端固定有液袋管口(15),所述液袋管口(15)的内部安置有固定销杆(12),且固定销杆(12)的左端连接有弹性橡皮圈(13),所述胃液储存袋(9)的上方设置有营养液储存袋(8),且营养液储存袋(8)的左端连接有第一输液管(7),所述胃液储存袋(9)的下方设置有消毒液储存袋(11),且消毒液储存袋(11)的左端连接有第二输液管(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肠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导管(1)与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英豪邓胜和古俊楠毛富巍薛一凡李航吴轲蔡开琳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