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溅浸泡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2912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浸泡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溅浸泡桶。包括外桶体和内桶体,还包括防溅桶,所述外桶体由透明材料制成,且外桶体上设置有刻度线,所述外桶体内设置内桶体,所述内桶体的底部设置有滤网,内桶体顶部设置防溅桶,所述防溅桶为圆台形,所述防溅桶直径较大的一端为桶顶,防溅桶直径较小的一端为桶底;所述防溅桶的桶底面与内桶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透明的外桶体能够观察桶内消毒液的使用情况或消毒片的溶解情况;防溅桶能够避免投入医疗垃圾时消毒液溅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溅浸泡桶
本技术涉及浸泡桶
,具体涉及一种防溅浸泡桶。
技术介绍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各层级医疗机构的发展越来越迅速,规模也越来越大,随着日常标本量的增加,对于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小型医疗垃圾需要用到医疗垃圾浸泡桶或废液桶,浸泡24h之后再进行消毒灭菌后续处理。现有的浸泡桶存在以下缺陷:1、无法精确控制消毒液的量;2、枪头或其他废液丢弃时桶里的消毒液易溅出,易造成周边环境和其他物体的污染;3、液体倾倒时棉签等小型医疗垃圾或絮状物体易堵塞下水通道,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及时间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溅浸泡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精确控制消毒液的量,以及在丢弃医疗垃圾时消毒液易溅出的缺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溅浸泡桶,包括外桶体和内桶体,还包括防溅桶,所述外桶体由透明材料制成,且外桶体上设置有刻度线,所述外桶体内设置内桶体,所述内桶体的底部设置有滤网,内桶体顶部设置防溅桶,所述防溅桶为圆台形,所述防溅桶直径较大的一端为桶顶,防溅桶直径较小的一端为桶底;所述防溅桶的桶底面与内桶体连通。现有技术中的浸泡桶仅有外桶体和内桶体,且外桶体不是由透明材料制成的,无法确定桶内消毒液的含量,且当在水中投入消毒片时,无法确认消毒片是否溶解完全;且现有的浸泡桶在投入医疗垃圾的时候,容易溅起浸泡桶内的消毒液,导致周边环境或其他物品的污染。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对将外桶体用透明材料制成,且在外桶体上设置了刻度线,同时还设置了防溅桶,基于上述结构的改进,本技术不仅能够清楚的观测外桶体内的消毒液的情况,同时还具有防溅的效果。进一步的,所述防溅桶的桶顶面与内桶体的桶顶面水平,防溅桶的桶底面高于内桶体的桶底面。基于上述结构,能够保证医疗垃圾能够落入内桶内,避免堵塞防溅桶。进一步的,所述内桶体的桶底面高于外桶体的桶底面。进一步的,所述内桶体的桶底面与外桶体的桶底面的距离为:1-2cm。基于上述结构能够保证外桶体内的消毒液快速进入内桶体内;并且距离为1-2cm,该距离能够保证了本装置能够尽可能多的浸泡医疗垃圾,不会造成消毒液的浪费。进一步的,所述外桶体上旋转连接有桶盖。进一步的,所述外桶体上设置有一圈凸台,所述桶盖的开始端设置有与凸台配合的卡扣部。进一步的,所述外桶体上设置有与桶盖配合的密封圈。基于上述结构,在不需要丢医疗垃圾的时候,能够将桶盖盖紧,在浸泡桶在外力的作用下翻转、倒下时,避免桶内的消毒液和医疗垃圾不会倒出。进一步的,所述外桶体由PC材料制成。采用本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本技术能够用于医疗垃圾浸泡处理,通过透明的外桶体能够观察桶内消毒液的使用情况或消毒片的溶解情况;防溅桶能够避免投入医疗垃圾时消毒液溅出。2、本技术中防溅桶设置为圆台形,不仅能够防溅,而且医疗垃圾能够沿着倾斜的防溅桶侧壁落下,倾斜的防溅桶侧壁还能起到在医疗垃圾落入内桶体内时,对溅起的消毒液起到一个阻拦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桶盖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向剖面图;附图中:1、外桶体,2、内桶体,3、防溅桶,4、刻度线,5、滤网,6、桶盖,7、凸台,8、卡扣部,9、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高”、“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实施例1一种防溅浸泡桶,包括外桶体1和内桶体2,还包括防溅桶3,所述外桶体1由透明材料制成,且外桶体1上设置有刻度线4,所述外桶体1内设置内桶体2,所述内桶体2的底部设置有滤网5,内桶体2顶部设置防溅桶3,所述防溅桶3为圆台形,所述防溅桶3直径较大的一端为桶顶,防溅桶3直径较小的一端为桶底;所述防溅桶3的桶底面与内桶体2连通。现有技术中的浸泡桶仅有外桶体1和内桶体2,且外桶体1不是由透明材料制成的,无法确定桶内消毒液的含量,且当在水中投入消毒片时,无法确认消毒片是否溶解完全;且现有的浸泡桶在投入医疗垃圾的时候,容易溅起浸泡桶内的消毒液,导致周边环境或其他物品的污染。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对将外桶体1用透明材料制成,且在外桶体1上设置了刻度线4,同时还设置了防溅桶3,基于上述结构的改进,本技术不仅能够清楚的观测外桶体1内的消毒液的情况,同时还具有防溅的效果。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防溅桶3的桶顶面与内桶体2的桶顶面水平,防溅桶3的桶底面高于内桶体2的桶底面。基于上述结构,能够保证医疗垃圾能够落入内桶内,避免堵塞防溅桶3。进一步的,所述内桶体2的桶底面高于外桶体1的桶底面。进一步的,所述内桶体2的桶底面与外桶体1的桶底面的距离为:1-2cm。基于上述结构能够保证外桶体1内的消毒液快速进入内桶体2内;并且距离为1-2cm,该距离能够保证了本装置能够尽可能多的浸泡医疗垃圾,不会造成消毒液的浪费。上述结构的一种连接方式可以为:在外桶体1上设置有一连接槽,内桶体2上设置挂环,挂环挂在连接槽内。内桶体2和外桶体1的连接方式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同样的防溅桶和内桶体的连接方式也是现有技术。进一步的,所述外桶体1上旋转连接有桶盖6。旋转连接为现有技术,因此在此处不做详细阐述。进一步的,所述外桶体1上设置有一圈凸台7,所述桶盖6的开始端设置有与凸台7配合的卡扣部8。如图2和图3所示,卡扣部8为截面为L形的弧形长条,该弧形长条连接在桶盖6上,与桶盖6形成一个截面为凹型的弧形槽,凸台7能嵌合在弧形槽内,对浸泡桶起到一定的密封作用。进一步的,所述外桶体1上设置有与桶盖6配合的密封圈9。基于上述结构,在不需要丢医疗垃圾的时候,能够将桶盖6盖紧,在浸泡桶在外力的作用下翻转、倒下时,避免桶内的消毒液和医疗垃圾不会倒出。进一步的,所述外桶体1由PC材料制成。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溅浸泡桶,包括外桶体(1)和内桶体(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溅桶(3),所述外桶体(1)由透明材料制成,且外桶体(1)上设置有刻度线(4),所述外桶体(1)内设置内桶体(2),所述内桶体(2)的底部设置有滤网(5),内桶体(2)顶部设置防溅桶(3),所述防溅桶(3)为圆台形,所述防溅桶(3)直径较大的一端为桶顶,防溅桶(3)直径较小的一端为桶底;所述防溅桶(3)的桶底面与内桶体(2)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溅浸泡桶,包括外桶体(1)和内桶体(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溅桶(3),所述外桶体(1)由透明材料制成,且外桶体(1)上设置有刻度线(4),所述外桶体(1)内设置内桶体(2),所述内桶体(2)的底部设置有滤网(5),内桶体(2)顶部设置防溅桶(3),所述防溅桶(3)为圆台形,所述防溅桶(3)直径较大的一端为桶顶,防溅桶(3)直径较小的一端为桶底;所述防溅桶(3)的桶底面与内桶体(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溅浸泡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溅桶(3)的桶顶面与内桶体(2)的桶顶面水平,防溅桶(3)的桶底面高于内桶体(2)的桶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溅浸泡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桶体(2)的桶底面高于外桶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秀琴何文燕郭洪陈春竹刘圣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金域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