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屈新苗专利>正文

一种可变窄带差分电容传感电路、传感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932828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变窄带差分电容传感电路、传感方法及其应用,该电路包括感应片依次连接RC振荡电路、鉴频电路、滤波电路和MCU芯片,所述感应片包括主感应片和副感应,RC振荡电路包括一具有两路振荡电路的振荡芯片,两路振荡电路分别与主感应片和副感应片连接;所述鉴频电路为D触发器,所述阻容滤波电路中包括两级RC滤波,所述MCU芯片与阻容滤波电路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电路能有效避免零点漂移,其工作温度范围大,在工作温度范围内能有效避免温度飘移,能够针对单一功能应用的传感器,其制造难度大大减少;差值检测原理,可极大的提高传感器的抗干扰性,其基于电路的传感方法有效、实用,应该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变窄带差分电容传感电路、传感方法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小电容差值检测相关
,具体是一种可变窄带差分电容传感电路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电容式传感器的种类很多,例如非接触式的液位传感器、电容式接近开关等等都是基于电容感应原理;现有的实用电路如果要达到较高的线性测量,必须借助成熟的电容传感器组件(比如差动电容腔),或有针对性设计感应片,使得传感器体积变大、制造难度变高;要简化感应片的设计必将普遍面临零点漂移大、温度飘移严重、线性度差及抗干扰严重等诸多问题;以至于现有的电容式传感器无法满足大多数的工业实际应用所追求的性价比。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窄带差分电容传感电路及其应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变窄带差分电容传感电路,包括感应片依次连接RC振荡电路、鉴频电路、滤波电路和MCU芯片,所述感应片包括主感应片和副感应片,所述RC振荡电路包括一具有两路振荡电路的振荡芯片,两路振荡电路分别与主感应片和副感应片连接。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变窄带差分电容传感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感应片依次连接RC振荡电路、鉴频电路、滤波电路和MCU芯片,所述感应片包括主感应片和副感应片,所述RC振荡电路包括一具有两路RC振荡的振荡芯片,两路振荡电路的电容分别为主感应片和副感应片所呈现的等效电容;/n所述鉴频电路为D触发器;所述滤波电路是一种阻容滤波电路,包括两级RC滤波,所述MCU芯片与滤波电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窄带差分电容传感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感应片依次连接RC振荡电路、鉴频电路、滤波电路和MCU芯片,所述感应片包括主感应片和副感应片,所述RC振荡电路包括一具有两路RC振荡的振荡芯片,两路振荡电路的电容分别为主感应片和副感应片所呈现的等效电容;
所述鉴频电路为D触发器;所述滤波电路是一种阻容滤波电路,包括两级RC滤波,所述MCU芯片与滤波电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窄带差分电容传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C振荡电路包括一振荡芯片U2,设置有几个连接脚,振荡芯片U2中其中一路RC振荡电路的电阻为R1,跨接在U2的1脚(1C)与6脚(1R)之间,主感应片作为第一路RC振荡电路的电容连接于U2的1脚(1C),振荡波形从U2的6脚(1R)输出,进入U3的1脚;
振荡芯片U2的第二路RC振荡电路的电阻为R4,跨接在振荡芯片U2的3脚(2C)与4脚(2R)之间,副感应片作为第二路RC振荡电路的电容连接于U2的3脚(2C)。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窄带差分电容传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鉴频电路为U3,U3的1脚与U3的2脚通过D触发器逻辑叠加后由U3的4脚连接两个阻容滤波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变窄带差分电容传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阻容滤波电路由R2C1及R3C2组成的两级滤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窄带差分电容传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感应片所在RC振荡设为D触发器的时钟输入端,所述主感应片所在RC振荡设为D触发器的D端输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窄带差分电容传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感应片和副感应片为面积比值作为波形占空比依据,所述主感应片和副感应片为面积比约为4:1的PCB覆铜片。


7.一种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屈新苗
申请(专利权)人:屈新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