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32767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其属于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其旨在解决现有空调系统中的热管回收装置冬季无法进行热回收,而导致能源消耗较大的问题;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壳体及热回收机组;热回收机组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以及循环泵;第一换热器设置在壳体的新风通道内,第二换热器设置在壳体的排风通道内;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连通,循环泵能够对载冷剂抽吸,以使载冷剂在第一换热器及第二换热器之间流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空调系统,在循环泵的抽吸作用下载冷剂可始终在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之间流动,不受季节限制;可将室内排风中的热量(冷量)进行回收利用,从而达到降低能耗地目的,减少整个空调系统的负荷以及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调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医院的病房及手术室等对室内空气环境要求比较高,需保持对室内送入大量的新风,而且新风还需具有合适的温度及湿度。现有的空调系统在夏季运行时,室外高温高湿的新风需要进行除湿、降温、再热后才能送入室内,其能源消耗较大。在冬季运行时,室内排风量大,从而导致室内舒适的空气大量排到室外,资源浪费严重。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的空调系统设置有热管热回收装置,以使室内排气与新风进行热交换,以降低能源消耗以到达节能的目的。然而,由于热管热回收装置依靠自然重力对制冷剂进行循环,冬季时反向无法运行,也就无法进行热回收,从而导致能源消耗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能够解决现有空调系统中的热管回收装置冬季无法进行热回收,而导致能源消耗较大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壳体,具有新风通道及排风通道;热回收机组,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以及循环泵;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在所述新风通道内,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在所述排风通道内;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通,所述循环泵能够对载冷剂抽吸,以使所述载冷剂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及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流动。在上述的优选技术方案中,还包括除湿机组,所述除湿机组包括依次连通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及除湿换热器;所述除湿换热器位于所述新风通道内,并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远离所述新风通道的新风入口一侧。在上述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除湿装置还包括冷凝再热换热器,所述冷凝再热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新风通道内;所述冷凝再热换热器位于所述节流装置远离所述新风通道的新风入口的一侧。在上述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之间设置有第一支路,所述第一支路设置有第一调节阀。在上述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凝再热换热器的进口与所述节流装置的进口之间设置有第二支路,所述第二支路设置有旁路阀;和/或所述冷凝再热换热器的进口与所述节流装置的进口之间设置有第二支路,所述冷凝再热换热器的进口处设置有第二调节阀。在上述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净化机组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新风通道内的第一粗效过滤器、第一中效过滤器及亚高效过滤器;其中,所述第一粗效过滤器靠近所述新风通道的新风入口设置,所述亚高效过滤器靠近所述新风通道的新风出口设置;沿出风方向,所述第二净化机组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排风通道内的第二粗效过滤器、第二中效过滤器及高效过滤器;其中,所述第二粗效过滤器靠近所述排风通道的回风口设置,所述高效过滤器靠近所述排风通道的排风口设置。在上述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新风通道内设置有第一风机墙;所述第一风机墙位于所述第一粗效过滤器与所述第一中效过滤器之间,且所述第一风机墙具有至少两个风机;所述排风通道内设置有第二风机墙,所述第二风机墙靠近所述排风通道的出风口设置,且所述第二风机墙具有至少两个风机。在上述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一中效过滤器远离所述新风通道的入口的一侧;所述第二换热器位于所述高效过滤器远离所述排风通道的入口的一侧。在上述的优选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多个杀菌灯;多个所述杀菌灯间隔布置在所述新风通道及所述排风通道内。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空调系统具有以下优点:本申请提供的空调系统,其包括设置在新风通道内的第一换热器、设置在排风通道内的第二换热器,且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连通并形成载冷剂循环系统,在循环泵的抽吸作用下,载冷剂在载冷剂循环系统中流动。本申请以载冷剂作为换热介质,载冷剂可以是乙二醇溶液,乙二醇溶液在第二换热器与排风通道的空气热交换,以降低(提高)乙二醇溶液的温度,然后通过循环泵将冷却(加热)的乙二醇溶液输送至新风通道的第一换热器,并与新风通道内的空气热交换,以降低(升高)新风温度。与相关技术中依靠重力对载冷剂进行循环相比,本申请采用乙二醇溶液作为载冷剂,在循环泵的抽吸作用下可在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之间流动,不受季节限制;可将室内排风中的热量(冷量)进行回收利用,从而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减少整个空调系统的负荷以及运行成本。再者,与相关技术中新风机组和排风机组分别单独设置相比,本申请中的新风通道及排风通道集成设置在壳体内,可缩小安装空间及占地面积,便于安装。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热回收机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除湿机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风机墙的结构示意图一;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风机墙的结构示意图二;附图标记说明:10-第一壳体;11-新风通道;12-新风入口;13-新风出口20-第二壳体;21-排风通道;22-回风口;23-排风口;30-热回收机组;31-第一换热器;32-第二换热器;33-循环泵;40-除湿机组;41-压缩机;42-冷凝器;43-冷凝再热换热器;44-节流装置;45-除湿换热器;46-制冷剂循环管路;47-第一支路;471-第一调节阀;48-第二支路;481-旁路阀;482-第二调节阀;49-第三支路;50-第一风机墙;51-第一风机;60-第二风机墙;61-第二风机;71-第一粗效过滤器;72-第一中效过滤器;73-亚高效过滤器74-第二粗效过滤器;75-第二中效过滤器;76-高效过滤器;81-辅助加热器;82-等温加湿器;90-杀菌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包括:壳体,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均呈筒状结构,第一壳体10可设置在第二壳体20的下方,第一壳体10具有腔体以形成新风通道11,新风通道11的一端与室内连通,另一端与室外连通。新风通道11内设置有第一风机51,在第一风机51的作用下,可将外界新风输送至室内。进一步地,第一壳体10设置具有新风段和出风段,新风段和出风段分别属于新风通道11的组成部分。新风段设置有新风入口12,新风入口12与新风通道11连通;出风段设置有新风出口13,新风出口13可与新风入口12相对设置,且新风出口13与新风通道11连通。第二壳体20具有腔体以形成排风通道21,排风通道21的一端与室内连通,排风通道21的另一端与室外连通。排风通道21内设置有第二风机61,在第二风机61的作用下,可将室内空气排至室外,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同样的,第二壳体20具有进风段和排风段,且进风段、排风段分别属于排风通道21的组成部分。进风段设置有回风口22,回风口22与排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具有新风通道及排风通道;/n热回收机组,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以及循环泵;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在所述新风通道内,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在所述排风通道内;/n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通,所述循环泵能够对载冷剂抽吸,以使所述载冷剂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及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流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新风通道及排风通道;
热回收机组,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以及循环泵;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在所述新风通道内,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在所述排风通道内;
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通,所述循环泵能够对载冷剂抽吸,以使所述载冷剂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及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除湿机组;
所述除湿机组包括依次连通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及除湿换热器;
所述除湿换热器位于所述新风通道内,并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远离所述新风通道的新风入口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装置还包括冷凝再热换热器,所述冷凝再热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新风通道内;
所述冷凝再热换热器位于所述节流装置远离所述新风通道的新风入口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之间设置有第一支路,所述第一支路设置有第一调节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再热换热器的进口与所述节流装置的进口之间设置有第二支路,所述第二支路设置有旁路阀;和/或
所述冷凝再热换热器的进口与所述节流装置的进口之间设置有第二支路,所述冷凝再热换热器的进口处设置有第二调节阀。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广普朱连富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