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27055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送风装置,送风装置包括:风道部件,所述风道部件包括风道本体,所述风道本体内具有风道,所述风道具有风道送风口和进风接口;机身,所述机身与所述风道部件相连,所述机身包括机身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机身本体内的送风件,所述送风件具有送风件出风接口和送风件进风口,所述送风件出风接口与所述进风接口连通,所述机身本体上设置有机身本体进风口,所述机身本体进风口与所述送风件进风口连通。由此,通过风道部件和机身配合,能够简化送风装置的结构,使送风装置的结构简单,便于送风装置的生产和制造,从而可以降低送风装置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送风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活电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送风装置。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送风装置的结构复杂,不方便生产和制造,并且送风装置的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送风装置,该送风装置的结构简单,便于送风装置的生产和制造,从而可以降低送风装置的生产成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送风装置包括:风道部件,所述风道部件包括风道本体,所述风道本体内具有风道,所述风道具有风道送风口和进风接口;机身,所述机身与所述风道部件相连,所述机身包括机身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机身本体内的送风件,所述送风件具有送风件出风接口和送风件进风口,所述送风件出风接口与所述进风接口连通,所述机身本体上设置有机身本体进风口,所述机身本体进风口与所述送风件进风口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送风装置,通过风道部件和机身配合,能够简化送风装置的结构,使送风装置的结构简单,便于送风装置的生产和制造,从而可以降低送风装置的生产成本。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在靠近所述进风接口至远离所述进风接口的方向上,所述风道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风道沿所述风道部件的高度方向延伸。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风道的高度为Ha处的横截面积为Sa,所述风道的高度为Hb处的横截面积为Sb,满足关系式:当Hb<Ha,则Sa<Sb,且0.1≤Sa/Sb≤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风道包括:风道内壁、风道外壁和与所述风道送风口相对的风道底壁,所述风道的内侧为风道内壁,所述风道的外侧为风道外壁,所述风道本体的后部由风道底壁封闭。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从所述风道底壁至所述风道送风口方向,所述风道内壁与所述风道外壁之间的间隔距离先增大后减小。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从所述风道底壁至所述风道送风口方向,所述风道内壁与所述风道外壁之间的间隔距离逐渐减小。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风道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均与所述进风接口连通,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位于所述送风装置的纵向中线的相对两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关于所述纵向中线对称布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送风装置还包括:操控结构,所述第一风道的远离所述机身的顶面与所述第二风道的远离所述机身的顶面彼此间隔开并形成顶部间隙,所述操控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的顶面和所述第二风道的顶面,并且所述操控结构跨越所述顶部间隙。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风道的上端与所述第二风道的上端间隔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风道的下端与所述第二风道的下端间隔距离。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风道的下端设有所述进风接口。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送风件包括离心风机,所述离心风机包括:蜗壳和风轮,所述蜗壳内具有安装空间,所述风轮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送风件进风口分别形成在所述蜗壳的两个轴向侧面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送风件进风口为圆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送风件进风口的直径均为DW,所述风轮具有风轮外径D,满足关系式:0.6D<DW<D。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送风件进风口包括:第一送风件进风口和第二送风件进风口,所述第一送风件进风口和所述关于所述送风装置的纵向中线对称布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离心风机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风轮包括:风轮本体和设置在所述风轮本体内的风轮安装板,所述风轮安装板将所述风轮本体沿所述风轮的轴向分隔成长风轮本体和短风轮本体,所述长风轮本体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短风轮本体的轴向长度,所述长风轮本体和短风轮本体分别对应所述蜗壳的两个轴向侧面上的所述送风件进风口,其中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短风轮本体内且与所述风轮安装板相连。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短风轮本体的轴向长度为H1,所述长风轮本体的轴向长度为H2,其中H2和H1满足关系式:0.5≤H1/H2<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蜗壳具有蜗壳出口段,所述蜗壳出口段与所述进风接口连通,所述蜗壳出口段包括相对设置的蜗舌侧扩压段和非蜗舌侧扩压段,其中,所述非蜗舌侧扩压段具有邻近所述风道部件的第一端和远离所述风道部件的第二端,所述非蜗舌侧扩压段相对于通过所述风轮中心的机身纵向中线倾斜设置,并且所述非蜗舌侧扩压段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机身纵向中线的距离小于所述非蜗舌侧扩压段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机身纵向中线的距离。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非蜗舌侧扩压段与所述机身纵向中线的夹角为α1,所述α1满足关系式:0°<α1≤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风道部件还包括分流结构,所述分流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的进口端和所述第二风道的进口端之间,所述分流结构设置成用于将来自所述进风接口的风通过分流作用后分别引导至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风道部件还包括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设置在所述风道的与所述风道送风口相对的风道底壁上,所述导流结构用于将所述风道内的风通过导流作用引导至所述风道送风口并从所述风道送风口吹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风道部件还包括多个间隔开的出风格栅,多个所述出风格栅设于所述风道送风口,在所述风道送风口处,从靠近所述进风接口至远离所述进风接口的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出风格栅的间隔距离逐渐增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相邻两个所述出风格栅的间隔距离为h0,h0≥10mm。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定义所述风道本体的纵向方向为Z向,定义所述风道本体的宽度方向为Y方向,定义所述风道本体的厚度方向为X方向,并且所述X方向、所述Y方向和所述Z方向两两垂直;其中,所述风道与由所述X方向和所述Z方向确定的ZX平面的夹角为α,所述α满足:0<α≤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定义所述风道本体的纵向方向为Z向,定义所述风道本体的宽度方向为Y方向,定义所述风道本体的厚度方向为X方向,并且所述X方向、所述Y方向和所述Z方向两两垂直;其中,所述风道送风口与由所述Y方向和所述Z方向确定的ZY平面的夹角为β,所述β满足:0<β≤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定义所述风道本体的纵向方向为Z向,定义所述风道本体的宽度方向为Y方向,定义所述风道本体的厚度方向为X方向,并且所述X方向、所述Y方向和所述Z方向两两垂直;其中,所述风道的与所述风道送风口相对的风道底壁与所述Y方向和所述Z方向确定的ZY平面的夹角为ζ,所述ζ满足:0<ζ≤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风道送风口距离所述进风接口最远点为第一出风点,从所述第一出风点向靠近所述进风接口间隔预定距离K0依次为第二出风点、第三出风点……第N出风点,在所述风道送风口正面且与所述风道送风口距离为K2同时与地面距离为K1的位置进行测风,分别获得对应所述第一出风点、所述第二出风点……所述第N出风点的最大风速分别为V1、V2、……Vn,其中Vn+1和Vn满足关系式:0<Vn+1/Vn<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风道部件,所述风道部件包括风道本体,所述风道本体内具有风道,所述风道具有风道送风口和进风接口;/n机身,所述机身与所述风道部件相连,所述机身包括机身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机身本体内的送风件,所述送风件具有送风件出风接口和送风件进风口,所述送风件出风接口与所述进风接口连通,所述机身本体上设置有机身本体进风口,所述机身本体进风口与所述送风件进风口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道部件,所述风道部件包括风道本体,所述风道本体内具有风道,所述风道具有风道送风口和进风接口;
机身,所述机身与所述风道部件相连,所述机身包括机身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机身本体内的送风件,所述送风件具有送风件出风接口和送风件进风口,所述送风件出风接口与所述进风接口连通,所述机身本体上设置有机身本体进风口,所述机身本体进风口与所述送风件进风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靠近所述进风接口至远离所述进风接口的方向上,所述风道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沿所述风道部件的高度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的高度为Ha处的横截面积为Sa,所述风道的高度为Hb处的横截面积为Sb,满足关系式:当Hb<Ha,则Sa<Sb,且0.1≤Sa/Sb≤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包括:风道内壁、风道外壁和与所述风道送风口相对的风道底壁,所述风道的内侧为风道内壁,所述风道的外侧为风道外壁,所述风道本体的后部由风道底壁封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风道底壁至所述风道送风口方向,所述风道内壁与所述风道外壁之间的间隔距离先增大后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风道底壁至所述风道送风口方向,所述风道内壁与所述风道外壁之间的间隔距离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均与所述进风接口连通,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位于所述送风装置的纵向中线的相对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关于所述纵向中线对称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操控结构,所述第一风道的远离所述机身的顶面与所述第二风道的远离所述机身的顶面彼此间隔开并形成顶部间隙,所述操控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的顶面和所述第二风道的顶面,并且所述操控结构跨越所述顶部间隙。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的上端与所述第二风道的上端间隔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风道的下端与所述第二风道的下端间隔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的下端设有所述进风接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件包括离心风机,所述离心风机包括:蜗壳和风轮,所述蜗壳内具有安装空间,所述风轮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送风件进风口分别形成在所述蜗壳的两个轴向侧面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件进风口为圆形。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件进风口的直径均为DW,所述风轮具有风轮外径D,满足关系式:0.6D<DW<D。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件进风口包括:第一送风件进风口和第二送风件进风口,所述第一送风件进风口和所述第二送风件进风口关于所述送风装置的纵向中线对称布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机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风轮包括:风轮本体和设置在所述风轮本体内的风轮安装板,所述风轮安装板将所述风轮本体沿所述风轮的轴向分隔成长风轮本体和短风轮本体,所述长风轮本体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短风轮本体的轴向长度,所述长风轮本体和短风轮本体分别对应所述蜗壳的两个轴向侧面上的所述送风件进风口,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玮玮余勇胡坤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