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脚手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2637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移动脚手架包括连接板、卡扣机构;所述连接板数目为两块,并设置在矩体框架底部;在连接板两端底部设置有轮子;所述卡扣机构设置在连接板上,且与轮子连接;所述卡扣机构包括连接杆、卡槽二、伸缩杆;所述连接杆穿过连接板,且底端与轮子连接;在连接杆上设置有按压板;所述按压板与连接板之间的连接杆上设置有弹簧;所述卡槽二为三角形,并设置在连接杆中段两侧;所述伸缩杆设置在连接杆两侧连接板中部设置的凹槽内;在伸缩杆朝连接板凹槽内的一端设置有慢回弹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快速使轮子伸缩,让脚手架变成可移动状态,一人即可单独实施,在需要稳固时,收起轮子,使脚手架放置于地面,更加稳固,速度更快,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脚手架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脚手架。
技术介绍
脚手架是指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而搭设的各种支架,建筑界的通用术语,指建筑工地上用在外墙、内部装修或层高较高无法直接施工的地方。主要为了施工人员上下干活或外围安全网维护及高空安装构件等,说白了就是搭架子,脚手架制作材料通常有:竹、木、钢管或合成材料等。有些工程也用脚手架当模板使用,此外在广告业、市政、交通路桥、矿山等部门也广泛被使用。目前,现有的建筑施工用的脚手架大多移动不便,在使用的时候往往需要手动调节移动轮的着地,再通过调节插销或固定件将移动轮进行固定,操作麻烦复杂,调节的速度慢,影响建筑工人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子可以伸缩的,方便移动的一种可移动脚手架。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可移动脚手架,包括组成矩体框架上下部分的横杆一和横杆二,组成矩体框架四条棱边的支撑柱,且矩体框架边角均通过连接件固定,在矩体框架顶部设置有两端有扣接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移动脚手架,包括组成矩体框架上下部分的横杆一(2)和横杆二(5),组成矩体框架四条棱边的支撑柱(1),且矩体框架边角均通过连接件(3)固定,在矩体框架顶部设置有两端有扣接头(10)的承载板(9),在矩体框架侧面设置有爬梯(8);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板(6)、卡扣机构(7);所述连接板(6)数目为两块,并设置在矩体框架底部;在连接板(6)两端底部设置有轮子(4);所述卡扣机构(7)设置在连接板(6)上,且与轮子(4)连接;所述卡扣机构(7)包括连接杆(73)、卡槽二(75)、伸缩杆(77);所述连接杆(73)穿过连接板(6),且底端与轮子(4)连接;在连接杆(73)上设置有按压板(7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脚手架,包括组成矩体框架上下部分的横杆一(2)和横杆二(5),组成矩体框架四条棱边的支撑柱(1),且矩体框架边角均通过连接件(3)固定,在矩体框架顶部设置有两端有扣接头(10)的承载板(9),在矩体框架侧面设置有爬梯(8);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板(6)、卡扣机构(7);所述连接板(6)数目为两块,并设置在矩体框架底部;在连接板(6)两端底部设置有轮子(4);所述卡扣机构(7)设置在连接板(6)上,且与轮子(4)连接;所述卡扣机构(7)包括连接杆(73)、卡槽二(75)、伸缩杆(77);所述连接杆(73)穿过连接板(6),且底端与轮子(4)连接;在连接杆(73)上设置有按压板(71);所述按压板(71)与连接板(6)之间的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凯锋徐涛万黔云侯敏乐徐朝晖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四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