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殷绍斌专利>正文

一种降低桥头跳车发生率的桥头结构及施工、维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32584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降低软土路堤处桥头跳车发生率的桥头结构及施工、维护方法,解决现有的路堤与桥台的衔接区域出现的路面或搭板变形、断裂,甚至坑槽的问题。该桥头结构包括桥面段以及位于两侧的路堤段,且在路堤段和桥面段之间为过渡区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桥面段的桥梁上铺设可调式沉降填充体,该可调式沉降填充体至少包括彼此叠夹的一层网格板和一层复合塑料垫板,并在远离复合塑料垫板一侧的网格板表面覆盖土工布。当路面部分和过渡区域发生二次沉降后,通过通电加热的方式,配合压实机的动作,对桥面部的沥青路面进行碾压,使得该处的路面高度得到有效的降低,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开挖路面的情况下实现了对桥头跳车的治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低桥头跳车发生率的桥头结构及施工、维护方法
该专利技术涉及公路
中的桥头跳车治理技术。
技术介绍
桥头跳车是桥梁与路堤交界处由于桥头与路堤的沉降不一致,导致桥头错台,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加速桥梁及路面的病害。关于桥头跳车治理技术,目前主要针对的是当桥头跳车发生后,进行紧急修复,且修复的目的是以提升桥台和路堤之间的过渡区域为主,即,将桥台和路堤之间的30米至50米的过渡地带为提升区,将该过渡地带有效的进行高度提升,使得桥台和路堤之间形成一个由路堤向跳台方向逐渐倾斜的过渡,例如:山东交通学院于2019年08月27日提交的专利技术申请,申请号2019107958692中公开了一种多次注浆以治理桥头跳车的方法,包括在填筑路堤过程中,将桥头跳车治理部件分层预埋于路堤中,桥头跳车治理部件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第一管埋设于路堤中,第二管嵌套于第一管中,且第二管的一端中空或安装有可拆卸的端盖,第二管和第-管的周侧均开有孔口。发生桥头跳车后,相对于第一管转动第二管,实现第二管和第一管孔口的相通,向第二管中分通入高压水泥砂浆,水泥砂浆通过第二管和第一管孔口,进入到路堤土体中,有效减少沉降,进行路堤加固以治理桥头跳车。类似的技术还有河海大学于2013年11月13日申请的,申请号为201310563068.6的一种降低桥头跳车发生率的路堤结构及填筑方法,其中路堤结构包括顺次设置的垫层、石料层、填料。防跳车单元包括外周包覆有土工膜的有孔管体,将一定数量的有孔管体连接在一起的土工格栅,以及填充于有孔管体外围的填料。以上技术方案中,皆是通过在路堤基础中预铺设注浆管道的方式进行二次注浆的方式解决局部沉降的问题。这种技术同时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即,该路堤在压实的过程中存在局部的密实度不达标问题,以及管道本身的刚性远远低于路堤的刚性,在施工和运营期间由于管道变形造成的二次沉降问题,所以,注浆管道的存在会加速形成局部的沉降,带来新的危害。同时注浆管道的二次注浆方式,从立体空间上看,会在注浆口位置形成一个个毛菇状的的凝固体,这种凝固体在夯土垫层中是以点状的方式分布的,即,会使得路面处形成局部的凹凸结构,破坏路面的平整度。所以,通过预埋注浆管道的方式并非是解决桥头跳车的最有效方式。为了解决预铺设注浆管道带来的次生灾害:浙江工业大学于2019年03月06日申请的申请号为201910165860.3的专利技术创造,该技术通过在沉降处进行钻机现场钻孔施工的方式形成注浆通道,通过注入聚氨酯高聚物的方式,以聚氨酯:粉煤灰:水=1:2:3的质量比配制注浆浆液,在通车条件下横向钻孔注浆处治桥头跳车。专利技术施工简便、处治效果良好和效益显著。二次灌浆的方式对沉降区域进行局部的路面提升,以解决桥头路堤沉降带来的危害。同样的,这种方式采用竖向打孔注浆的方式,注浆形成的凝固体也是点状的分布,不利于形成稳定的路堤。现有的桥头跳车治理技术,都是从路堤抬升角度进行治理,即,通过二次膨胀的方式将路堤抬升,将使得沉降的路堤提升,达到治理的目的,这种方式虽然也能实现对于桥头过渡区域的修复,但是也存在修复难度大的问题,例如,对于注浆泵的压力有要求,容易产生漏浆和泄压问题,实际中,提升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降低软土路堤处桥头跳车发生率的桥头结构及施工、维护方法,通过本技术的实施,解决现有的路堤与桥台的衔接区域出现的路面或搭板变形、断裂,甚至坑槽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降低桥头跳车发生率的桥头结构,该桥头结构包括桥面段以及位于两侧的路堤段,且在路堤段和桥面段之间为过渡区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桥面段的桥梁上铺设可调式沉降填充体,该可调式沉降填充体至少包括彼此叠夹的一层网格板和一层复合塑料垫板,并在远离复合塑料垫板一侧的网格板表面覆盖土工布,所述复合塑料垫板是由自上而下的ABS/PVC/PA/PVC/ABS板复合形成的,且在两两板层之间设置有发热电阻丝,并将发热电阻丝的电极极耳设置在复合塑料垫板的一侧。所述网格板为两层,分别设置在复合塑料板的上下两侧。所述网格板为20mm镂空结构的厚钢板,且镂空部位与非镂空部位的比例为1:1。所述网格板为弹簧钢丝编织而成的立体编织网,立体编织网具有50%的密实度,且该立体编织网中的经纬线是由钢丝和发热电阻丝交叉形成的。所述网格板为具有网格状的骨架,以及一个外部的蒙皮组成的立体结构,该蒙皮结构为不锈钢薄板,即通过焊接或者铆接的方式将不锈钢薄板固定在骨架外侧,且在该蒙皮结构上设置有穿孔。所述过渡区域两侧分别设置一竖立状态的预制混凝土墙板,并在两块预制混凝土墙板之间通过多组钢绞线线束预应力拉紧。一种降低桥头跳车发生率的桥头结构施工方法,首先完成路堤段的施工,然后进行过渡区域的施工,过渡区域各个垫层从下至上依次为软土地基、灰土夯层和碎石垫层,其中,在软土地基内根据需要植入螺旋桩,该螺旋状为预制混凝土结构,旋入深度控制在两米左右,按照1米×1米方格密集布置,然后在软土地基上敷设灰土,灰土是由生石灰和素土经过混合形成的混合料,采用分层夯实,并在灰土夯层内预埋钢管,然后进行碎石垫层的铺设;在所述桥面段的桥梁上铺设可调式沉降填充体,最后进行沥青面层的铺设。沥青层铺设完毕后,对该过渡区域两侧进行开挖,并形成竖直的立面,在两侧的立面上分别设置预制混凝土墙板,在预制混凝土墙板中设置有钢绞线锚固孔和穿孔,其中锚固孔用于锚固钢绞线线束,该钢绞线线束同时穿过设置在灰土层内的预置钢管,最后使用钢绞线线束的锚固头在液压张拉设备的辅助下对钢绞线线束的两端进行固定,固定完成后,两侧的预制混凝土墙板之间被钢绞线拉紧,预应力夹紧后可以调节该搭接过渡区的土层密实度。一种降低桥头跳车发生率的桥头结构维护方法,当过渡区域发生沉降后,通过可调式沉降填充体中的发热电阻丝通电,使得复合塑料垫板逐步的熔融,配合桥面上的压实机在桥面上方震动压实,使得熔融的塑料进入到网格板内,实现桥面路面层的高度降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桥面段设置可调式沉降填充体的方式,进行预埋处理,当路面部分和过渡区域发生二次沉降后,通过通电加热的方式,配合压实机的动作,对桥面部的沥青路面进行碾压,使得该处的路面高度得到有效的降低,本专利技术在开挖路面的情况下实现了对桥头跳车的治理。附图说明图1为立体图。图2为过渡区域的纵剖面。图3为过渡区域的横剖面。图4为预制混凝土墙板的立体图。图5为可调式沉降填充体的剖视图。图6为可调式沉降填充体的分层视图。图7为可调式沉降填充体的调节过程示意图。图8为可调式沉降填充体的调节过程示意图。图9为可调式沉降填充体的调节过程示意图。图10为实施例二中可调式沉降填充体的示意图。图中:10桥面段,20过渡区域,21软土地基,22灰土夯层,23碎石垫层,24钢管,30路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低桥头跳车发生率的桥头结构,该桥头结构包括桥面段以及位于两侧的路堤段,且在路堤段和桥面段之间为过渡区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桥面段的桥梁上铺设可调式沉降填充体,该可调式沉降填充体至少包括彼此叠夹的一层网格板和一层复合塑料垫板,并在远离复合塑料垫板一侧的网格板表面覆盖土工布,所述复合塑料垫板是由自上而下的ABS/PVC/PA/PVC/ABS板复合形成的,且在两两板层之间设置有发热电阻丝,并将发热电阻丝的电极极耳设置在复合塑料垫板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桥头跳车发生率的桥头结构,该桥头结构包括桥面段以及位于两侧的路堤段,且在路堤段和桥面段之间为过渡区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桥面段的桥梁上铺设可调式沉降填充体,该可调式沉降填充体至少包括彼此叠夹的一层网格板和一层复合塑料垫板,并在远离复合塑料垫板一侧的网格板表面覆盖土工布,所述复合塑料垫板是由自上而下的ABS/PVC/PA/PVC/ABS板复合形成的,且在两两板层之间设置有发热电阻丝,并将发热电阻丝的电极极耳设置在复合塑料垫板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桥头跳车发生率的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板为两层,分别设置在复合塑料板的上下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桥头跳车发生率的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板为20mm镂空结构的钢板,且镂空部位与非镂空部位的比例为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桥头跳车发生率的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板为由钢丝和发热电阻丝交叉形成的立体编织网,立体编织网具有50%的密实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桥头跳车发生率的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板为具有网格状的骨架,以及一个外部的蒙皮组成的立体结构,该蒙皮结构为不锈钢薄板,且在该蒙皮结构上设置有穿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桥头跳车发生率的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区域两侧分别设置竖立状态的预制混凝土墙板,并在两块预制混凝土墙板之间通过多组钢绞线线束预应力拉紧。


7.一种降低桥头跳车发生率的桥头结构施工方法,首先完成路堤段的施工,然后进行过渡区域的施工,过渡区域各个垫层从下至上依次为软土地基、灰土夯层和碎石垫层,其特征在于,在软土地基内根据需要植入螺旋桩,该螺旋状为预制混凝土结构,旋入深度控制在两米左右,按照1米×1米方格密集布置,然后在软土地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绍斌
申请(专利权)人:殷绍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