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脑电图电极线保护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2560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脑电图电极线保护盒,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结构包括均呈方形的上盖和下盖,下盖设有可容纳脑电图记录器的第一容纳室,下盖的侧壁开设有能使数据线插接于脑电图记录器的槽口;下盖的四侧顶端固定设有横截面呈L形的弹性连接板;位于下盖的相对两侧的弹性连接板顶端中部往外突出形成有钩部,上盖的内壁面对应开设有与钩部卡接的凹槽;上盖的顶面开设有适于脑电图电极线的连接端子竖直通过的通孔;在钩部与凹槽卡接时,上盖与下盖之间形成有可容纳竖直插接于脑电图记录器的脑电图电极线的第二容纳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简单实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脑电图电极线容易被磕碰、拉扯而松动从而对检测结果、仪器造成影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脑电图电极线保护盒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脑电图电极线保护盒。
技术介绍
在给患者做脑电图检测的时候,通过将电极片贴合在患者头皮上,从而获取患者的脑电波信息,并利用脑电图电极线将所采集的信息传输至用于测量脑电信号的脑电图记录器(或称脑电图仪)上,从而将这些信息转变为脑电图。一次脑电图检查需使用很多脑电图电极线,而且这些线会统一集中插在脑电图记录器上。而脑电图记录器上设有各种供不同脑电图电极线插入的通孔。但是,脑电图记录器无任何保护措施,在脑电图检查作业中,连接于脑电图记录器上的脑电图电极线上的连接端子很容易会被人磕碰、拉扯等,从而造成脑电图电极线松动,影响检测,甚至损伤仪器。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脑电图电极线保护盒,简单实用,制作容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脑电图电极线容易被磕碰、拉扯而松动从而对检测结果、仪器造成影响的技术问题。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脑电图电极线保护盒,包括均呈方形的上盖和下盖,其中,所述下盖设有可容纳脑电图记录器的第一容纳室,所述下盖的侧壁开设有能使脑电图记录器的数据线插接于所述脑电图记录器的槽口;所述下盖的四侧顶端固定设有横截面呈L形的弹性连接板;位于所述下盖的相对两侧的所述弹性连接板的顶端中部往外突出形成有钩部,所述上盖的内壁面对应开设有与钩部卡接的凹槽;所述上盖的顶面开设有适于脑电图电极线的连接端子竖直通过的通孔;在所述钩部与所述凹槽卡接时,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之间形成有可容纳竖直插接于所述脑电图记录器的脑电图电极线的第二容纳室。所述的脑电图电极线保护盒中,所述弹性连接板的外表面与所述上盖的内壁面相接触。所述的脑电图电极线保护盒中,所述上盖的内壁面开设有位于所述凹槽上方且与凹槽相通的导向槽。所述的脑电图电极线保护盒中,所述上盖的四个边角均套接有第一边角保护套。所述的脑电图电极线保护盒中,所述下盖的四个边角均套接有第二边角保护套。所述的脑电图电极线保护盒中,所述第一边角保护套和第二边角保护套为由硅胶制成的防撞角。所述的脑电图电极线保护盒中,所述上盖的顶面对应每个所述通孔设有标识刻槽。所述的脑电图电极线保护盒中,所述弹性连接板与所述下盖一体成型。所述的脑电图电极线保护盒中,所述上盖为由塑料材料制成的上盖,所述下盖为由塑料制成的下盖。所述的脑电图电极线保护盒中,所述下盖在其一外侧面铰接有挂钩。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脑电图电极线保护盒,简单实用,制作容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脑电图电极线容易被磕碰、拉扯而松动从而对检测结果、仪器造成影响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在下盖顶部设置了带钩部的弹性连接板,并在上盖对应设置能与钩部卡接的凹槽,当脑电图电极线的连接端子插接于脑电图记录器后,便可将上盖相对下盖往上拉,直至钩部卡接于凹槽,从而通过卡接方式实现上盖与下盖固定连接,并使得脑电图电极线的连接端子完全落入到提供保护作用的第二容纳室内,避免出现因为磕碰、拉扯等而导致脑电图电极线松动的问题,从而防止脑电图记录器受到损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脑电图电极线保护盒在一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脑电图电极线保护盒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脑电图电极线保护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脑电图电极线保护盒在解除卡接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脑电图电极线保护盒在脑电图电极线插接于脑电图记录器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脑电图电极线保护盒,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3、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脑电图电极线保护盒,包括均呈方形的上盖2和下盖1,其中,所述下盖1设有可容纳脑电图记录器7的第一容纳室12,所述下盖1的侧壁开设有能使脑电图记录器7的数据线71插接于所述脑电图记录器7的槽口4。第一容纳室12的内部尺寸大小,能够容纳整部脑电图记录器7,便于工作人员将脑电图记录器7由上往下放置在第一容纳室12,然后将脑电图记录器7的相关数据线71通过槽口4由外往内插接于脑电图记录器的对应的连接插口。所述下盖1的前后左右四侧(或各侧壁)顶端固定设有横截面呈L形的弹性连接板11,相邻的弹性连接板11之间无缝连接。位于所述下盖1的相对两侧的所述弹性连接板11的顶端中部往外突出形成有钩部111,所述上盖2的内壁面对应开设有与钩部111卡接的凹槽22。弹性连接板11可以是采用塑料制成,在一定压力下能够发生形变,如给弹性连接板11的中部施以向内的压力,弹性连接板11便会发生弧形形变。由于弹性连接板11的中部发生的形变程度较其两侧的大,故将钩部111设置在弹性连接板11的顶端的中部位置,可使钩部111从凹槽22内脱离,解除卡接。所述上盖2的顶面开设有适于脑电图电极线81的连接端子8竖直通过的通孔3,通孔3的内径大小等于或大于脑电图电极线81的连接端子8的外径,便于连接端子8经通孔3插接于脑电图记录器7。在所述钩部111与所述凹槽22卡接时,所述上盖2与所述下盖1之间形成有可容纳竖直插接于所述脑电图记录器7的脑电图电极线81的第二容纳室13。在脑电图记录器7安放于下盖1的第一容纳室12后,给弹性连接板11的中部施加往内的作用力,以使其往内凹进,从而可将上盖2由上往下套进,直至上盖2与下盖1相接,此时,钩部111位于凹槽22上方,如图6所示。接着,将脑电图电极线81的连接端子8竖直通过通孔3,并插接于脑电图记录器7上的对应连接插孔,此刻,脑电图电极线81的连接端子8的顶端露出于上盖2的通孔3外,如图6所示。然后,施力将上盖2往上拉,以使上盖2相对下盖1上移,直至弹性连接板11的钩部111因弹性连接板11回复原来形状而卡接于上盖2的凹槽22内,此刻,上盖2因存在较佳的卡接作用而处于稳定不动状态,并且,上盖2上移后,上盖2与下盖1之间形成较大空间的第二容纳室13,致使脑电图电极线81的连接端子8完全置于第二容纳室13内,第二容纳室13为连接端子8提供保护作用,避免出现因为磕碰、拉扯等而导致脑电图电极线81松动的问题,从而防止脑电图记录器8受到损伤,如图3所示。在将脑电图电极线81从脑电图记录器7拆卸下来时,先对弹性连接板11的中部施以往内的作用力,促使弹性连接板11发生往内凹进的形变,从而使得钩部111从凹槽22内脱离,便可将上盖2往上拉,将上盖2拆卸下来,或者将下盖1往下移,直至脑电图电极线81的连接端子8露出于通孔3外,从而将连接端子8从脑电图记录器7上拆卸下来,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脑电图电极线保护盒,包括均呈方形的上盖和下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设有可容纳脑电图记录器的第一容纳室,所述下盖的侧壁开设有能使脑电图记录器的数据线插接于所述脑电图记录器的槽口;所述下盖的四侧顶端固定设有横截面呈L形的弹性连接板;位于所述下盖的相对两侧的所述弹性连接板的顶端中部往外突出形成有钩部,所述上盖的内壁面对应开设有与钩部卡接的凹槽;所述上盖的顶面开设有适于脑电图电极线的连接端子竖直通过的通孔;在所述钩部与所述凹槽卡接时,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之间形成有可容纳竖直插接于所述脑电图记录器的脑电图电极线的第二容纳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脑电图电极线保护盒,包括均呈方形的上盖和下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设有可容纳脑电图记录器的第一容纳室,所述下盖的侧壁开设有能使脑电图记录器的数据线插接于所述脑电图记录器的槽口;所述下盖的四侧顶端固定设有横截面呈L形的弹性连接板;位于所述下盖的相对两侧的所述弹性连接板的顶端中部往外突出形成有钩部,所述上盖的内壁面对应开设有与钩部卡接的凹槽;所述上盖的顶面开设有适于脑电图电极线的连接端子竖直通过的通孔;在所述钩部与所述凹槽卡接时,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之间形成有可容纳竖直插接于所述脑电图记录器的脑电图电极线的第二容纳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电图电极线保护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板的外表面与所述上盖的内壁面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脑电图电极线保护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内壁面开设有位于所述凹槽上方且与凹槽相通的导向槽。


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本泽董诗伟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妇幼保健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