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壁蜕膜间充质干细胞的制备方法、复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32499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壁蜕膜间充质干细胞的制备方法、复苏方法,其中,所述制备方法包括采用含有体积浓度40~60%Tryple‑EDTA酶和8~12mg/mlⅡ型胶原酶的高糖DMEM培养基作为组织消化液来消化组织块,有利于壁蜕膜间充质干细胞爬出组织进行贴壁生长;采用含有体积浓度8~12%血清替代物、0.5~1mol/ml L‑谷氨酰胺、18~25ng/m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6~22ng/ml表皮生长因子和6~12ng/ml干细胞生长因子的DMEM无血清培养基作为选择培养基来终止消化,以及重悬从壁蜕膜间充质干细胞,有利于提高壁蜕膜间充质干细胞纯度,加速壁蜕膜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实现壁蜕膜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快速扩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壁蜕膜间充质干细胞的制备方法、复苏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尤其涉及一种壁蜕膜间充质干细胞的制备方法、复苏方法。
技术介绍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MSC)是具有趋化肿瘤能力的多能干祖细胞,在妇科肿瘤方面的研究有着显著的进展。但子宫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对妇科恶性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报道不一,研究壁蜕膜MSCs(PariduvalMesenchymalstemcell,PMSCs)与妇科肿瘤的适配性和选择性成为临床上治疗妇科肿瘤的新方法。壁蜕膜间充质干细胞(PariduvalMesenchymalstemcells,PMSCs)具有体外增殖培养简单、不触及道德伦理学、具有良好的迁移能力、向肿瘤细胞归巢和低免疫原性等特点,并规避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获取困难、涉及医学道德伦理等风险,使其可以成为替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的新载体。但研究报道的母源间充质干细胞对恶性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不一,研究PMSCs与多种恶性肿瘤的适配性和选择性,是PMSCs能否成为恶性肿瘤治疗载体的基础。现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壁蜕膜间充质干细胞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1、将壁蜕膜组织剪成1~4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壁蜕膜间充质干细胞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1、将壁蜕膜组织剪成1~4mm3的组织块,用组织清洗液清洗组织块;
S12、清洗后用组织消化液在恒温振荡下消化组织块,终止消化,过滤,离心,保留沉淀,所述组织消化液为含有体积浓度40~60%Tryple-EDTA酶和8~12mg/mlⅡ型胶原酶的高糖DMEM培养基;
S13、用生理盐水清洗沉淀并将沉淀重悬,离心,去除上清液,加入选择培养基重悬,得到PMSCs悬液;
S14、将PMSCs悬液接种至培养瓶中,在培养箱中进行原代培养,计为P0代;
S15、当细胞融合度大于80%时,消化,过滤、离心,采用选择培养基重悬沉淀进行传代培养;
S6、收集Pn代的壁蜕膜间充质干细胞,消化,离心,去除上清液,将冻存液加入沉淀中,程序降温冻存置于液氮罐中保藏,n≥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蜕膜间充质干细胞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培养基为含有体积浓度8~12%血清替代物、0.5~1mol/mlL-谷氨酰胺、18~25ng/m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6~22ng/ml表皮生长因子和6~12ng/ml干细胞生长因子的DMEM无血清培养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蜕膜间充质干细胞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1中,所述组织清洗液由以下体积百分比原料配制而成:0.8~1.5%青链霉素合剂,50~55%红细胞裂解液,44~49%的生理盐水,所述生理盐水为质量分数为0.8~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蜕膜间充质干细胞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2中,组织消化液在温度为36~39℃下与组织块振动1.5~4h,振荡速度为150~200rpm/min;
采用选择培养基来终止消化,选择培养基的体积为消化液体积的3~6倍;
采用孔径为100μm的滤网来过滤;
离心速度为1200~1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翠许峻荣唐淑艳邓燕莲蒙燕瑶杨景利王进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唯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