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臂式汽车零件推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2309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臂式汽车零件推动机构,包括推动装置,所述推动装置的侧端位置处固定连接有连接装置,所述推动装置包括传导结构和安装结构,所述传导结构设在推动装置的内端一侧,所述传导结构的侧端位置与安装结构相插接设置,所述传导结构包括第一轴柱架、立柱杆、驱动部分、第二轴柱架和格挡板,所述驱动部分设在传导结构的内端一侧,所述驱动部分的侧端位置与立柱杆相固定连接,所述立柱杆的一侧位置与第一轴柱架相固定连接,所述立柱杆的另一侧位置与第二轴柱架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柱架和第二轴柱架的底端位置与格挡板相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双臂式汽车零件推动机构,通过推动装置的设置,实现内端推动连接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臂式汽车零件推动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件检测设备
,具体为一种双臂式汽车零件推动机构。
技术介绍
根据中国专利号CN209062650U,本技术涉及车锥面机床设备
,且公开了一种自动车锥面机床的机械推动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开设有贯穿并连通工作台上端的活动槽,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支撑座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工件,活动槽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缸,第一液压缸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伸缩杆。该自动车锥面机床的机械推动装置,通过第一液压缸通电带动第一液压伸缩杆拉伸,使得活动板在活动槽内壁的上表面向后移动,使得固定座紧贴着活动槽内壁的左侧面向后移动,配合伸缩杆和阻尼弹簧,使得在固定座向后移动的同时稳定的向左移动,从而可以实现推送稳定的目的。汽车零件推动机构可以帮助进行汽车零件推动工作,解决传统汽车零件检修过程中的不便,同时可以方便进行整体的连接传输,使得汽车零件推动机构可以适应更多的加工场合,达到了省时省力的目的,方便进行检修工作,保证汽车零件生产的质量,但是目前汽车零件推动机构存在以下问题:存在不便于进行内端快速的推导的现象,无法实现高效性推导的目的,会造成一定的不便,同时还存在不方便进行往复式的推动的现象,不利于进行同轴驱动的现象,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臂式汽车零件推动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臂式汽车零件推动机构,包括推动装置,所述推动装置的侧端位置处固定连接有连接装置;所述推动装置包括传导结构和安装结构,所述传导结构设在推动装置的内端一侧,所述传导结构的侧端位置与安装结构相插接设置;所述传导结构包括第一轴柱架、立柱杆、驱动部分、第二轴柱架和格挡板,所述驱动部分设在传导结构的内端一侧,所述驱动部分的侧端位置与立柱杆相固定连接,所述立柱杆的一侧位置与第一轴柱架相固定连接,所述立柱杆的另一侧位置与第二轴柱架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柱架和第二轴柱架的底端位置与格挡板相固定连接;所述驱动部分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铰柱、第一支杆、第二铰柱、第二支杆、第一齿盘、第二齿盘、电动机、第三齿盘、从动杆、连接管、第三支杆、第三铰柱、第四支杆和第四铰柱,所述电动机安装在驱动部分的内端底部位置,所述电动机的上端位置处与第二齿盘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齿盘的上端一侧与第一齿盘相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齿盘的上端另一侧与第三齿盘相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齿盘的侧端位置与第二支杆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杆的侧端位置与第二铰柱相铰接设置,所述第二铰柱的上端位置与第一支杆相铰接设置,所述第一支杆的顶端位置与第一铰柱相铰接设置,所述第一铰柱的侧端位置与第二连杆相铰接设置,所述第二连杆的侧端底部位置与第一连杆相铰接设置,所述第一连杆的顶端位置与第四铰柱相铰接设置,所述第四铰柱的下端位置与第四支杆相铰接设置,所述第四支杆的侧端位置与第三铰柱相铰接设置,所述第三铰柱的底端位置与第三支杆相铰接设置,所述第一连杆的中心位置处与从动杆相铰接设置,所述从动杆的中心位置铰接有连接管;所述安装结构包括套柱座、第一支撑纵板、底横板、稳固套环、支座环、连接端板、折板和贴合板块,所述贴合板块设在安装结构的内端一侧,所述贴合板块的侧端位置与折板相固定连接,所述折板的侧端位置与连接端板相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端板的侧端位置与底横板相固定连接,所述底横板的一侧位置与第一支撑纵板和第二支撑纵板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纵板的顶端位置与套柱座相固定连接,所述底横板的另一侧位置与支座环相固定连接,所述支座环的上端位置与稳固套环相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稳固柱架、连接卡板和槽板,所述槽板设在连接装置的内端一侧,所述槽板的侧端位置与稳固柱架相固定连接,所述稳固柱架的顶部位置处与连接卡板相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格挡板连接在槽板的上端位置处,所述槽板的中心位置设有槽体结构。优选的,所述稳固柱架通过连接卡板与底横板相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齿盘和第三齿盘的中心位置插接有杆体,所述第一齿盘和第三齿盘与杆体相套接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底端位置设有固定架体,所述固定架体与立柱杆相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杆和第三支杆的侧端位置与套柱座相插接设置。优选的,所述稳固套环与电动机相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贴合板块与第一轴柱架和第二轴柱架相贴合连接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通过安装推动装置,推动装置可以帮助进行整体的推动工作,方便进行内端的推动连接,有助于进行零件的推导,方便进行零部件的转移工作,同时通过推动装置的内端部件连接,便于进行内端快速的推导,同时方便进行往复式的推动,有助于进行往复式的连接,方便进行转移连接。二、通过安装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内端可以帮助进行零部件的传输工作,有助于进行零件的传输,同时通过与推动装置的连接配合,可帮助进行零件的推动转移工作,且通过推动装置与连接装置的固定连接,可帮助进行推动装置和连接装置之间的固定,实现相互的安装。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推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传导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驱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推动装置;2-连接装置;3-传导结构;4-安装结构;5-第一轴柱架;6-立柱杆;7-驱动部分;8-第二轴柱架;9-格挡板;10-第一连杆;11-第二连杆;12-第一铰柱;13-第一支杆;14-第二铰柱;15-第二支杆;16-第一齿盘;17-第二齿盘;18-电动机;19-第三齿盘;20-从动杆;21-连接管;22-第三支杆;23-第三铰柱;24-第四支杆;25-第四铰柱;26-套柱座;27-第一支撑纵板;28-底横板;29-稳固套环;30-支座环;31-连接端板;32-折板;33-贴合板块;34-第二支撑纵板;35-稳固柱架;36-连接卡板;37-槽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臂式汽车零件推动机构,包括推动装置1,推动装置1的侧端位置处固定连接有连接装置2,通过安装推动装置1,推动装置1可以帮助进行整体的推动工作,方便进行内端的推动连接,有助于进行零件的推导,方便进行零部件的转移工作,同时通过推动装置1的内端部件连接,便于进行内端快速的推导,同时方便进行往复式的推动,有助于进行往复式的连接,方便进行转移连接。推动装置1包括传导结构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臂式汽车零件推动机构,包括推动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装置(1)的侧端位置处固定连接有连接装置(2);/n所述推动装置(1)包括传导结构(3)和安装结构(4),所述传导结构(3)设在推动装置(1)的内端一侧,所述传导结构(3)的侧端位置与安装结构(4)相插接设置;/n所述传导结构(3)包括第一轴柱架(5)、立柱杆(6)、驱动部分(7)、第二轴柱架(8)和格挡板(9),所述驱动部分(7)设在传导结构(3)的内端一侧,所述驱动部分(7)的侧端位置与立柱杆(6)相固定连接,所述立柱杆(6)的一侧位置与第一轴柱架(5)相固定连接,所述立柱杆(6)的另一侧位置与第二轴柱架(8)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柱架(5)和第二轴柱架(8)的底端位置与格挡板(9)相固定连接;/n所述驱动部分(7)包括第一连杆(10)、第二连杆(11)、第一铰柱(12)、第一支杆(13)、第二铰柱(14)、第二支杆(15)、第一齿盘(16)、第二齿盘(17)、电动机(18)、第三齿盘(19)、从动杆(20)、连接管(21)、第三支杆(22)、第三铰柱(23)、第四支杆(24)和第四铰柱(25),所述电动机(18)安装在驱动部分(7)的内端底部位置,所述电动机(18)的上端位置处与第二齿盘(17)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齿盘(17)的上端一侧与第一齿盘(16)相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齿盘(17)的上端另一侧与第三齿盘(19)相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齿盘(16)的侧端位置与第二支杆(15)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杆(15)的侧端位置与第二铰柱(14)相铰接设置,所述第二铰柱(14)的上端位置与第一支杆(13)相铰接设置,所述第一支杆(13)的顶端位置与第一铰柱(12)相铰接设置,所述第一铰柱(12)的侧端位置与第二连杆(11)相铰接设置,所述第二连杆(11)的侧端底部位置与第一连杆(10)相铰接设置,所述第一连杆(10)的顶端位置与第四铰柱(25)相铰接设置,所述第四铰柱(25)的下端位置与第四支杆(24)相铰接设置,所述第四支杆(24)的侧端位置与第三铰柱(23)相铰接设置,所述第三铰柱(23)的底端位置与第三支杆(22)相铰接设置,所述第一连杆(10)的中心位置处与从动杆(20)相铰接设置,所述从动杆(20)的中心位置铰接有连接管(21);/n所述安装结构(4)包括套柱座(26)、第一支撑纵板(27)、底横板(28)、稳固套环(29)、支座环(30)、连接端板(31)、折板(32)和贴合板块(33),所述贴合板块(33)设在安装结构(4)的内端一侧,所述贴合板块(33)的侧端位置与折板(32)相固定连接,所述折板(32)的侧端位置与连接端板(31)相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端板(31)的侧端位置与底横板(28)相固定连接,所述底横板(28)的一侧位置与第一支撑纵板(27)和第二支撑纵板(34)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纵板(34)的顶端位置与套柱座(26)相固定连接,所述底横板(28)的另一侧位置与支座环(30)相固定连接,所述支座环(30)的上端位置与稳固套环(29)相固定连接;/n所述连接装置(2)包括稳固柱架(35)、连接卡板(36)和槽板(37),所述槽板(37)设在连接装置(2)的内端一侧,所述槽板(37)的侧端位置与稳固柱架(35)相固定连接,所述稳固柱架(35)的顶部位置处与连接卡板(36)相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臂式汽车零件推动机构,包括推动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装置(1)的侧端位置处固定连接有连接装置(2);
所述推动装置(1)包括传导结构(3)和安装结构(4),所述传导结构(3)设在推动装置(1)的内端一侧,所述传导结构(3)的侧端位置与安装结构(4)相插接设置;
所述传导结构(3)包括第一轴柱架(5)、立柱杆(6)、驱动部分(7)、第二轴柱架(8)和格挡板(9),所述驱动部分(7)设在传导结构(3)的内端一侧,所述驱动部分(7)的侧端位置与立柱杆(6)相固定连接,所述立柱杆(6)的一侧位置与第一轴柱架(5)相固定连接,所述立柱杆(6)的另一侧位置与第二轴柱架(8)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柱架(5)和第二轴柱架(8)的底端位置与格挡板(9)相固定连接;
所述驱动部分(7)包括第一连杆(10)、第二连杆(11)、第一铰柱(12)、第一支杆(13)、第二铰柱(14)、第二支杆(15)、第一齿盘(16)、第二齿盘(17)、电动机(18)、第三齿盘(19)、从动杆(20)、连接管(21)、第三支杆(22)、第三铰柱(23)、第四支杆(24)和第四铰柱(25),所述电动机(18)安装在驱动部分(7)的内端底部位置,所述电动机(18)的上端位置处与第二齿盘(17)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齿盘(17)的上端一侧与第一齿盘(16)相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齿盘(17)的上端另一侧与第三齿盘(19)相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齿盘(16)的侧端位置与第二支杆(15)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杆(15)的侧端位置与第二铰柱(14)相铰接设置,所述第二铰柱(14)的上端位置与第一支杆(13)相铰接设置,所述第一支杆(13)的顶端位置与第一铰柱(12)相铰接设置,所述第一铰柱(12)的侧端位置与第二连杆(11)相铰接设置,所述第二连杆(11)的侧端底部位置与第一连杆(10)相铰接设置,所述第一连杆(10)的顶端位置与第四铰柱(25)相铰接设置,所述第四铰柱(25)的下端位置与第四支杆(24)相铰接设置,所述第四支杆(24)的侧端位置与第三铰柱(23)相铰接设置,所述第三铰柱(23)的底端位置与第三支杆(22)相铰接设置,所述第一连杆(10)的中心位置处与从动杆(20)相铰接设置,所述从动杆(20)的中心位置铰接有连接管(21);
所述安装结构(4)包括套柱座(26)、第一支撑纵板(2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永
申请(专利权)人:新昌县益旭龙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