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防雷电功能的飞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22793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有防雷电功能的飞艇,包括飞艇本体和第一引雷针杆,第一引雷针杆安装在飞艇本体的头锥部,一由金属丝编织而成的避雷网敷设在飞艇本体的表面,一主浮空球通过一连接绳连接在飞艇本体上部,主浮空球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一第二引雷针杆和第二泄雷针,一次浮空球连接到第二泄雷针的尾部,第二引雷针杆和第二泄雷针之间通过一上雷电流主通道条连接,上雷电流主通道条从第二引雷针杆到第二泄雷针区域的宽度逐渐变大,下雷电流主通道条和上雷电流主通道条通过连接绳导通。本发明专利技术使雷电流沿着预设的通道流通泄放,对飞艇表面进行了更加完善地防护,且保护覆盖面广,完善地保障了浮空器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防雷电功能的飞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防雷电功能的飞艇,属于雷电防护设计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见浮空器有自带动力的飞艇、随风漂浮的轻气球等,其构成特点是含体积庞大的柔性气囊,(囊皮基本材料一般是非导电可燃复合材料纤维织物)用于冲灌容纳比重较空气小的各种气体,为浮空器提供所需升力,是保证浮空器安全运行的关键组成部分。浮空器飞行高度一般在3000米以下,正落入云对地闪电雷击多发高度范围。如果被雷电击中,囊皮可能被击穿破损,或沿囊皮表面闪络,伴随高能火花/脉冲电流会点燃囊皮或其它物料,这对浮空器是致命的,失去升力将造成人员伤亡。所以必须针对浮空器可能遭遇的闪电雷击进行保护,气囊更是重点保护对象。浮空器的雷电防护设计制造是其通过适航当局认证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目前没有专门针对浮空器防雷的标准规范,一般只能参考飞机的防雷标准规范进行设计制造:用导电金属框架和丝网覆盖囊皮(或使用导电复材囊皮),并通过功率容量够大的分流条连接浮空器主金属构架。而这种技术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浮空器囊体表面积巨大,需增设的大量导电材料使浮空器自重剧增,有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防雷电功能的飞艇,其特征在于:包括飞艇本体(10)、位于飞艇本体(10)上方的主浮空球(4)、位于飞艇本体(10)和主浮空球(4)之间的连接绳(5),所述第一引雷针杆(7)安装在飞艇本体(10)的头锥部(1),一由金属丝编织而成的避雷网(19)敷设在飞艇本体(10)的表面,该避雷网(19)和第一引雷针杆(7)分别电连接到敷设于飞艇本体(10)外表面的下雷电流主通道条(9)上,一位于飞艇本体(10)下方的第一泄雷针(8)一端与下雷电流主通道条(9)电连接;/n所述主浮空球(4)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一第二引雷针杆(14)和第二泄雷针(15),一次浮空球(13)连接到所述第二泄雷针(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防雷电功能的飞艇,其特征在于:包括飞艇本体(10)、位于飞艇本体(10)上方的主浮空球(4)、位于飞艇本体(10)和主浮空球(4)之间的连接绳(5),所述第一引雷针杆(7)安装在飞艇本体(10)的头锥部(1),一由金属丝编织而成的避雷网(19)敷设在飞艇本体(10)的表面,该避雷网(19)和第一引雷针杆(7)分别电连接到敷设于飞艇本体(10)外表面的下雷电流主通道条(9)上,一位于飞艇本体(10)下方的第一泄雷针(8)一端与下雷电流主通道条(9)电连接;
所述主浮空球(4)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一第二引雷针杆(14)和第二泄雷针(15),一次浮空球(13)连接到所述第二泄雷针(15)的尾部,所述第二引雷针杆(14)和第二泄雷针(15)之间通过一上雷电流主通道条(16)连接,所述上雷电流主通道条(16)从第二引雷针杆(14)到第二泄雷针(15)之间区域的宽度逐渐变大,所述下雷电流主通道条(9)和上雷电流主通道条(16)通过连接绳(5)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雷电功能的飞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艇本体(10)的尾翼部(3)还设置有一第三引雷针杆(18),该第三引雷针杆(18)连接到下雷电流主通道条(9)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雷电功能的飞艇,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愔杨铭侍亚军陈思远黄学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泰思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