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注塑厚度的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22108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注塑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可调节注塑厚度的注塑模具,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气动装置,所述气动装置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连轴,所述第一连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上模板,所述上模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上模仁,所述上模仁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板,所述上模仁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壳。该可调节注塑厚度的注塑模具,通过外壳、连接板的连接,解决了常用的模具适应性差的问题,利用电流变体的特性,使得注塑模板的厚度可以进行调节,通过电流变体的特性,大大的缩短了设备调节的时间,可以自动进行回收冷却液,同时在进行注塑后可以自动进行快速冷却,使得能耗降低,操作简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注塑厚度的注塑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塑设备
,具体为一种可调节注塑厚度的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注塑设备,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常用的模具在使用中只能针对一种型号的产品进行注塑,不能通过调节来使得注塑件的厚度改变,使得可调性差,同时现有装置进行调节时,侧板厚度不易进行调节,尺寸的模板不易进行更换,底部厚度以及尺寸的模板在调节时利用气动控制时没有设置缓冲装置,在进行调节时,对冷却液不能同时进行控制,操作繁琐,设备复杂,不能智能进行控制;第二、现有技术的注塑设备冷却时间过长,冷却液在进行冷却后需要进行回收然后再次进行冷却,不能低能耗的进行回收,不节能环保,同时对于厚度调节时,现有技术利用电推杆,使得能耗增大,需要利用较大的推力推动厚度调节板,不能利用模具合模的冲力降低能耗。为解决上述问题,专利技术者提供了一种可调节注塑厚度的注塑模具,通过外壳、连接板的连接,解决了常用的模具适应性差的问题,利用电流变体的特性,使得注塑模板的厚度可以进行调节,通过电流变体的特性,大大的缩短了设备调节的时间,可以自动进行回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注塑厚度的注塑模具,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气动装置(2),所述气动装置(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连轴(3),所述第一连轴(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上模板(4),所述上模板(4)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上模仁(5),所述上模仁(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板(6),所述上模仁(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壳(7),所述固定壳(7)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弹性件(8),所述外壳(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9),所述连接板(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壳(10),所述连接板(9)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连接件(11),所述第一连接件(11)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二连轴(12),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注塑厚度的注塑模具,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气动装置(2),所述气动装置(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连轴(3),所述第一连轴(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上模板(4),所述上模板(4)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上模仁(5),所述上模仁(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板(6),所述上模仁(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壳(7),所述固定壳(7)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弹性件(8),所述外壳(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9),所述连接板(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壳(10),所述连接板(9)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连接件(11),所述第一连接件(11)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二连轴(12),所述第二连轴(12)的外侧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13),所述第一齿轮(13)的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14),所述外壳(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15),所述外壳(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16),所述固定壳(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气腔(17),所述气腔(17)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滑动块(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注塑厚度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壳(10)的内部设置有电极,所述第一连接壳(10)以及第一连接件(11)的内部设置有电流变体,所述上模板(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勇苗晓飞叶建民翁吴星向可富杨芬平
申请(专利权)人:百汇精密塑胶模具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