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涂艳艳专利>正文

耳朵矫正器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31987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耳朵矫正器及系统,包括耳朵矫正器和粘接件,所述耳朵矫正器固定在耳甲腔处,其设置有开口,耳朵矫正器用于保持对耳屏形成正常的生理学形状,耳朵矫正器通过粘接件固定,粘接件对耳朵矫正器施加朝向耳后皮肤的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耳朵矫正器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耳朵矫正器及系统。
技术介绍
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统计,新生儿耳廓畸形或形态异常的发生率高达甚至超过40%,畸形或者形态异常的类型各种各样,按照目前国际通用分类为:垂耳,环缩耳,斯塔尔氏耳,耳轮脚异常凸起,杯状耳,招风耳,隐耳等,以两种或以上的复合型或混合型居多。早先治疗此类畸形或形态异常的方法通常选择手术,但是愈后效果并不理想,且创伤大,费用高。自20世纪80年代日本学者首先提出用非手术方法来矫正此类畸形或形态异常以来,国际国内有众多专家学者提出各种不同方法。对于杯状耳、隐耳等畸形引起的对耳屏异常等问题,目前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提供一种能够治疗对耳屏异常的耳朵矫正器。本专利技术为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耳朵矫正器及系统。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是:耳朵矫正器,所述耳朵矫正器固定在耳甲腔处,其设置有开口,耳朵矫正器用于保持对耳屏形成正常的生理学形状。耳朵矫正器固定在耳甲腔处,其通过开口包裹对耳屏,利用耳朵矫正器对对耳屏进行塑形矫正,解决对耳屏出现的内凹、外翻等异常情形。优选的,所述开口的形状为C形或U形。C形或U形的开口能更好的与对耳屏相贴合,佩戴舒适方便。优选的,所述耳朵矫正器的硬度为30°-40°。优选的,所述耳朵矫正器的内部中空。内部中空的设计使耳朵矫正器在保持一定硬度的同时比较柔软,佩戴舒适方便。优选的,所述开口所对应的耳朵矫正器的区域为平滑曲面。开口所对应的耳朵矫正器的区域,即开口所对应的耳朵矫正器的内侧面;内侧面为平滑曲面,即内侧面上无凸起,如此能保证不会对对耳屏形成局部加压,避免压疮的产生。优选的,所述开口的深度大于等于对耳屏的软骨长度。该开口深度使耳朵矫正器能够适应不同症状的患者,不需形变即可使对耳屏进入开口。优选的,所述开口为喇叭状。方便对耳屏进入开口。耳朵矫正系统,包括上述的耳朵矫正器,还包括粘接件,所述耳朵矫正器通过粘接件固定,粘接件对耳朵矫正器施加朝向耳后皮肤的压力。优选的,还包括牵引器,所述牵引器固定在耳朵上,牵引器用于保持耳舟形成正常的生理学形状。优选的,所述粘接件一端与人脸皮肤粘接且另一端与耳后皮肤粘接。该固定方式较为牢固。优选的,所述粘接件数量至少为两个,其中一个固定牵引器,另一个固定耳朵矫正器。优选的,所述牵引器设置在耳轮后点与耳轮低点之间。优选的,所述牵引器与耳朵矫正器两者互不重叠地固定在耳朵上。优选的,固定牵引器的所述粘接件的一端设在耳甲腔处。本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效果:1、本专利技术能对对耳屏异常的畸形耳朵进行矫形。2、本专利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耳朵造成较大压力,避免产生压疮。3、本专利技术操作简单,便于安装。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视图;图3为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图5为实施例8的示意图。标号说明:1-耳朵矫正器;2-耳朵矫正器开口;3-粘接件;4-加强筋;5-牵引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而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1:一种耳朵矫正器,耳朵矫正器固定在耳甲腔处,固定方式可以采用现有的任一种常规方式,例如通过粘胶、胶带、顶盖等,耳朵矫正器其设置有开口,开口形状任意,例如C形、L形、U形等。耳朵矫正器固定后,通过外部对耳朵矫正器施压进而可以对对耳屏施压,使对耳屏形成正常的生理学形状,即解决对耳屏出现的内凹、外翻等异常情形。实施例2:一种耳朵矫正器,其硬度为30,耳朵矫正器固定在耳甲腔处,固定方式可以采用现有的任一种常规方式,例如通过粘胶、胶带、顶盖等,耳朵矫正器设置有C形的开口,其深度等于对耳屏的软骨长度。耳朵矫正器固定后,通过外部对耳朵矫正器施压,进而耳朵矫正器的一侧对耳甲内软骨施加支撑力且另一侧对对耳屏下软骨突起(即对耳屏与耳垂交界处)施加压力,使对耳屏形成正常的生理学形状。实施例3:一种耳朵矫正器,其硬度为35,耳朵矫正器1固定在耳甲腔处,固定方式可以采用现有的任一种常规方式,例如通过粘胶、胶带、顶盖等,如图1-2所示,耳朵矫正器1内部中空并在内部设置有加强筋4,其设置有C形的耳朵矫正器开口2,耳朵矫正器开口2优选为喇叭状,其深度大于对耳屏的软骨长度,深度优选为比对耳屏的软骨长度大3-5mm,耳朵矫正器开口2所对应的耳朵矫正器的区域为平滑曲面。耳朵矫正器固定后,通过外部对耳朵矫正器1施压,进而耳朵矫正器1的一侧对耳甲内软骨施加支撑力且另一侧对对耳屏下软骨突起施加压力,使对耳屏形成正常的生理学形状。使用时,将对耳屏放入开口内,然后利用胶带、顶盖等将耳朵矫正器固定即完成安装。实施例4:实施例4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耳朵矫正器的硬度为40。实施例5:一种耳朵矫正器,其硬度为35,耳朵矫正器1固定在耳甲腔处,固定方式可以采用现有的任一种常规方式,例如通过粘胶、胶带、顶盖等,如图3所示,耳朵矫正器1为实体,其设置有U形的耳朵矫正器开口2。耳朵矫正器固定后,通过外部对耳朵矫正器1施压,进而耳朵矫正器1的一侧对耳甲内软骨施加支撑力且另一侧对对耳屏下软骨突起施加压力,使对耳屏形成正常的生理学形状。实施例6:一种耳朵矫正系统,包括耳朵矫正器1和粘接件3,耳朵矫正器固定在耳甲腔处,耳朵矫正器其设置有开口,开口形状任意,例如C形、L形、U形等。粘接件3优选为胶带,如图4所示,所述耳朵矫正器1通过粘接件3固定在耳甲腔处,耳朵矫正器固定后,通过粘接件3的形变对耳朵矫正器施加朝向耳后皮肤(耳后皮肤为从耳朵与脸部的交界处往后脑延伸的脸部皮肤)的压力,进而耳朵矫正器的一侧对耳甲内软骨施加支撑力且另一侧对对耳屏下软骨突起施加压力,使对耳屏形成正常的生理学形状。实施例7:一种耳朵矫正系统,包括耳朵矫正器1、粘接件3和牵引器5,耳朵矫正器1其硬度为35,耳朵矫正器1固定在耳甲腔处,如图1-2所示,耳朵矫正器1内部中空并在内部设置有加强筋4,其设置有C形的耳朵矫正器开口2,耳朵矫正器开口2优选为喇叭状。牵引器5选用现有牵引器,粘接件3优选为胶带。如图4所示,所述耳朵矫正器1通过粘接件3固定在耳甲腔处,牵引器5也通过粘接件3固定在耳朵上,耳朵矫正器1和牵引器5可通过同一个或不同的粘接件固定。耳朵矫正器固定后,通过粘接件3的形变对耳朵矫正器施加朝向耳后皮肤的压力,进而耳朵矫正器的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耳朵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朵矫正器固定在耳甲腔处,其设置有开口,耳朵矫正器用于保持对耳屏形成正常的生理学形状。/n

【技术特征摘要】
1.耳朵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朵矫正器固定在耳甲腔处,其设置有开口,耳朵矫正器用于保持对耳屏形成正常的生理学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朵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形状为C形或U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朵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朵矫正器的硬度为30°-4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朵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朵矫正器的内部中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朵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所对应的耳朵矫正器的区域为平滑曲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朵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深度大于等于对耳屏的软骨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朵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为喇叭状。


8.耳朵矫正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耳朵矫正器,所述耳朵矫正器固定在耳甲腔处,其设置有开口,耳朵矫正器用于保持对耳屏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艳艳
申请(专利权)人:涂艳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