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扬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科研育种用脱粒机械优化风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1931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33
一种科研育种用脱粒机械优化风道,使单株种穗在脱粒机械脱粒后,进入风道清理分离种子、颖壳及杂物时,能够做到易于分离、清理、不形成混杂、不损坏,保证了净度指标,使育种试验的准确、高效得到有效保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弯头风道、出风口、进风口连接座、收种盒、半圆缺口、堵风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是一种效果理想的优化合理结构,风道截面形状采用圆形等技术方案,使脱粒清理过程没有任何角落和空间留存种粒,从而使育种实验要求完整、干净、零残留、不混杂等指标得到保证,为科研育种过程中种粒的收集数据准确率得到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科研育种用脱粒机械优化风道
本技术属于农业机械设备
,涉及一种脱粒设备,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农业科研育种用种子脱粒后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科研育种中对种子的要求越来愈高,如水稻、小麦,育种脱粒过程中对每一株水稻种粒、小麦种粒的完整、干净、零残留、不混杂的要求十分严格。每一个单株的种子量有限,能够快速、完整的获取该单株上的所有种子十分重要,现有的种子脱粒机械在脱粒过程中速度慢,出现种粒破损,常常含有一定数量的带颖壳的种粒,这就需要在脱粒机械中加大风量,或者重新再脱一遍,才能满足上述要求,这会造成种粒的损坏,造成了种子的浪费,而且脱粒后设备不易于清理,容易与其他单株种子形成混杂,严重影响了种子的净度,使育种实验数据失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脱粒机械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科研育种用脱粒机械优化风道,使单株种穗在脱粒机械脱粒后,进入风道清理分离种子、颖壳及杂物时,能够做到易于分离、清理、不形成混杂、不损坏,保证了净度指标,使育种试验的准确、高效得到有效保证。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科研育种用脱粒机械优化风道,包括弯头风道、出风口、进风口连接座、收种盒、半圆缺口、堵风块,其特征是:弯头风道为垂直放置的圆筒,上方设有弯头,弯头左端向下,其轴心线与水平方向呈α夹角,弯头左端为出风口,弯头风道下端穿过底座联接固定,圆筒与底座联接处上方位置的圆周方向设有半圆缺口匹配安装收种盒,半圆缺口上方一定距离设有进风口连接座,进风口连接座右端向下,其轴心线与水平方向呈β夹角,圆筒底部设有橡胶堵风块;所述收种盒为圆形筛状,其外圆表面设有半圆型簧片和手柄,手柄穿过半圆型簧片的对称中心,沿直径方向与手柄固定联接;所述圆形筛状直径与圆筒内径匹配,高度与圆筒半圆缺口高度匹配匹配,所述半圆型簧片直径与圆筒外径匹配,大小与圆筒半圆缺口面积匹配;所述弯头风道的截面形状为圆形,优选地,弯头轴心线与水平方向夹角α=20°~35°;优选地,所述进风口连接座轴心线与水平方向夹角β=15°~20°;优选地,所述进风口连接座、出风口以圆筒轴心线为中心,呈180°两边对称分布;优选地,所述堵风块为圆锥台,与圆筒底部匹配紧配合。本技术采用了是一种效果理想的优化合理结构,风道截面形状采用圆形等技术方案,使脱粒清理过程没有任何角落和空间留存种粒,从而使育种实验要求完整、干净、零残留、不混杂等指标得到保证,为科研育种过程中种粒的收集数据准确率得到保障。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示意图。图2——本技术堵风块示意图。图中,1底座、2堵风块、3圆筒、4半圆缺口、5出风口、6弯头、7弯头风道、8进风口连接座、9圆筒底部、10收种盒、11半圆型簧片、12手柄。如图1、图2所示,一种科研育种用脱粒机优化风道,包括弯头风道7、出风口5、进风口连接座8、收种盒10、半圆缺口4、堵风块2,其特征是:弯头风道7为垂直放置的圆筒,上方设有弯头6,弯头6左端向下,其轴心线与水平方向呈α夹角,弯头6左端为出风口5,杂物和颖壳从出风口5排除,弯头风道7下端穿过底座1联接固定,圆筒3与底座1联接处上方位置的圆周方向设有半圆缺口4匹配安装收种盒10,半圆缺口4上方一定距离设有进风口连接座8,进风口连接座8右端向下,其轴心线与水平方向呈β夹角,圆筒底部9设有堵风块2;所述收种盒10为圆形筛状,其外圆表面设有半圆型簧片11和手柄12,手柄12穿过半圆型簧片11的对称中心,沿直径方向与外圆表面固定联接;所述圆形筛状直径与圆筒3内径匹配,其高度与圆筒3半圆缺口4高度匹配,所述半圆型簧片11直径与圆筒3外径匹配,面积大小与圆筒半圆缺口面积匹配;所述弯头风道7的截面形状为圆形,优选地,弯头6轴心线与水平方向夹角α=20°~35°;优选地,所述进风口连接座8轴心线与水平方向夹角β=15°~20°;优选地,所述进风口连接座8、出风口5以圆筒3轴心线为中心,呈180°两边对称分布;优选地,所述堵风块2为橡胶圆锥台,与圆筒底部9匹配紧配合。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地:第一步,使用时,堵风块2与圆筒底部9匹配紧配合,堵住圆筒底部9,使其不漏风;收种盒10匹配安装与圆筒3半圆缺口4内,半圆型簧片11正好挡住半圆缺口4;此时弯头风道7处于不漏风状态,保持弯头风道7内的气压。第二步,将单株种穗放入脱粒机械,种穗松脱后,形成的种子、颖壳及杂物一起从呈一定角度的进风口连接座8右端被吹入弯头风道7内,颖壳及杂物在圆筒3内一定气压的作用下,大多数从弯头6左端的出风口5很容易被吹出,极少量留在圆筒3内;而种粒从进风口被吹入圆筒3的上方后,在重力作用下落到下方的收种盒10内。第三步,利用手柄12把收种盒11取出,此时圆筒3半圆缺口4漏风,弯头风道7内气压下降,极少量留在圆筒3内的颖壳及杂物,落到圆筒底部9的堵风块2上面;将收种盒10中单株的种粒收集后,将收种盒10还原至匹配的圆筒3半圆缺口4内,半圆型簧片11正好挡住圆筒3半圆缺口4,此时风道又处于不漏风状态,弯头风道7内恢复气压,则进行下一个单株种粒的脱粒工作。第四步,当圆筒底部9的颖壳及杂物达到一定数量,影响到收种盒10匹配安装与圆筒3半圆缺口4内,此时从圆筒底部9将堵风块2取出,则圆筒底部9的颖壳及杂物不需要清理会自动落下,然后复原,继续进行下一单株种穗的脱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科研育种用脱粒机械优化风道,包括弯头风道、出风口、进风口连接座、收种盒、半圆缺口、堵风块,其特征是:弯头风道为垂直放置的圆筒,上方设有弯头,弯头左端向下,其轴心线与水平方向呈α夹角,弯头左端为出风口,弯头风道下端穿过底座联接固定,圆筒与底座联接处上方位置的圆周方向设有半圆缺口匹配安装收种盒,半圆缺口上方一定距离设有进风口连接座,进风口连接座右端向下,其轴心线与水平方向呈β夹角,圆筒底部设有橡胶堵风块;/n所述收种盒为圆形筛状,其外圆表面设有半圆型簧片和手柄,手柄穿过半圆型簧片的对称中心,沿直径方向与外圆表面固定联接;所述圆形筛状直径与圆筒内径匹配,其高度与圆筒半圆缺口高度匹配,所述半圆型簧片直径与圆筒外径匹配,大小与圆筒半圆缺口面积匹配;/n所述弯头风道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弯头轴心线与水平方向夹角α=20°~35°;/n所述进风口连接座轴心线与水平方向夹角β=15°~20°;/n所述进风口连接座、出风口以圆筒轴心线为中心,呈180°两边对称分布;/n所述堵风块为圆锥台,与圆筒底部匹配紧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科研育种用脱粒机械优化风道,包括弯头风道、出风口、进风口连接座、收种盒、半圆缺口、堵风块,其特征是:弯头风道为垂直放置的圆筒,上方设有弯头,弯头左端向下,其轴心线与水平方向呈α夹角,弯头左端为出风口,弯头风道下端穿过底座联接固定,圆筒与底座联接处上方位置的圆周方向设有半圆缺口匹配安装收种盒,半圆缺口上方一定距离设有进风口连接座,进风口连接座右端向下,其轴心线与水平方向呈β夹角,圆筒底部设有橡胶堵风块;
所述收种盒为圆形筛状,其外圆表面设有半圆型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煜铭陈欣周飞洋葛文军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