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板后浇带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1465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底板后浇带防水结构,包括底板主体,所述底板主体的内部设有菱形截面后浇带,所述菱形截面后浇带处设有混凝土主体,所述底板主体中设置有加强钢筋和原底板钢筋,所述底板主体的顶部装设有盖板主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包括置于顶部与底部两端的加强钢筋、盖板,盖板为预制盖板或废模板盖板,以及后浇混凝土、两侧钢丝网隔断、止水钢板等,菱形截面后浇带以及遇水膨胀止水条,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增加其防水能力,同时菱形的截面形成的施工冷缝相比矩形截面的其长度更长,相当于增加了水渗入的路径长度,进一步提高了防水性能,使得混凝土膨胀时,其受力更加有利,与底板的结合会更加紧密,增加其防水能力。增加其防水能力。增加其防水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底板后浇带防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后浇带
,尤其涉及一种底板后浇带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发展,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运用十分频繁,建筑指人工建筑而成的资产,属于固定资产范畴,包括房屋和构建物两大类,房屋是指供人居住、工作、学习、生产、经营、娱乐、储藏物品以及进行其他社会活动的工程建筑。与建筑物有区别的是构筑物,构建物指房屋以外的工程建筑,如围墙、道路、水坝、水井、隧道、水塔、桥梁和烟囱等,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混凝土带,后浇带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的地带,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宜选择气温较低时,可用浇筑水泥或水泥中掺微量铝粉的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应比构件强度高一级,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间出现裂缝,形成薄弱部位,设置后浇带的部位还应该考虑模板等措施不同的消耗因素,尤其是底板后浇带防水技术,但现有的底板后浇带防水技术的防水效果,还是差强人意,如何加强其防水性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底板后浇带防水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底板后浇带防水结构,具有底板后浇带防水效果好和安全可靠,施工便捷的优点。
[0005]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底板后浇带防水结构,包括底板主体,所述底板主体的内部设有菱形截面后浇带,所述菱形截面后浇带处设有混凝土主体,所述底板主体中设置有加强钢筋和原底板钢筋,所述底板主体的顶部装设有盖板主体,所述底板主体的底部设有施工冷缝,且在所述施工冷缝处设有止水条,所述加强钢筋的底部内设置有双面双向钢筋,所述菱形截面后浇带内设有钢丝网隔断和止水板。
[0007]优选的,所述底板主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盖板主体相匹配的搭设槽。为了使得盖板主体的盖设过程能够正常稳定的进行。
[0008]优选的,所述止水条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止水条呈对称分布。为了确保高效的防水效果。
[0009]优选的,所述钢丝网隔断共设置有两个。为了增加了底板主体内防水的结构强度。
[0010]优选的,所述底板主体内设有渗水路径。为了增加水渗入的路径长度,提高了防水性能。
[0011]优选的,所述止水板为钢构。为了起到较好的止水作用。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本技术结构包括置
于顶部与底部两端的加强钢筋、盖板,盖板为预制盖板或废模板盖板,以及后浇混凝土、两侧钢丝网隔断、止水钢板等,菱形截面后浇带以及遇水膨胀止水条,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增加其防水能力,同时菱形的截面形成的施工冷缝相比矩形截面的其长度更长,相当于增加了水渗入的路径长度,进一步提高了防水性能,使得混凝土膨胀时,其受力更加有利,与底板的结合会更加紧密,增加其防水能力,本技术能够大大加强后浇带防水性能,安全可靠,施工便捷。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说明:
[0015]1、加强钢筋;2、盖板主体;3、混凝土主体;4、钢丝网隔断;5、止水板;6、双面双向钢筋;7、原底板钢筋;8、渗水路径;9、止水条;10、施工冷缝;11、底板主体;12、菱形截面后浇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7]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底板后浇带防水结构,包括底板主体11,底板主体11的内部设有菱形截面后浇带12,菱形截面后浇带12处设有混凝土主体3,底板主体11中设置有加强钢筋1和原底板钢筋7,底板主体11的顶部装设有盖板主体2,底板主体11的底部设有施工冷缝10,且在施工冷缝10处设有止水条9,加强钢筋1的底部内设置有双面双向钢筋6,菱形截面后浇带12内设有钢丝网隔断4和止水板5,本技术在一般底板后浇带防水的做法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加强,将一般底板后浇带防水做法中矩形截面的后浇混凝土优化为菱形截面后浇带12,相比一般做法,菱形截面的后浇混凝土,当混凝土膨胀时,其受力更加有利,与底板主体11的结合会更加紧密,增加其防水能力,同时菱形的截面形成的底板主体11相比矩形截面的其长度更长,相当于增加了水渗入的路径长度,即渗水路径8的长度,提高了防水性能,为确保防水性能在其底部两端可能渗水的施工冷缝10上增加两条遇水膨胀止水条9,切断渗水路径8,确保防水效果,同时由于后浇带保留的时间是比较长的,一般往往会有许多垃圾会掉入其中,施工后浇带时,还需进行清理工作,十分麻烦,因此,本技术在其顶部设置了盖板主体2,盖板主体2为预制盖板或废模板盖板,作为防护,防止垃圾掉入其中,减少了后期清理后浇带的工作,本技术能够大大加强后浇带防水性能,安全可靠,施工便捷。本技术根据附图对该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0018]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底板主体11上开设有与盖板主体2相匹配的搭设槽,搭设槽的设置,使得盖板主体2的盖设过程能够正常稳定的进行。
[0019]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止水条9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止水条9呈对称分布,止水条9的设置,切断渗水路径8,确保高效的防水效果。
[0020]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钢丝网隔断4共设置有两个,钢丝网隔断4的设置,增加了底板主体11内防水的结构强度。
[0021]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底板主体11内设有渗水路径8,渗水路径8的长度被增加,相当于增加了水渗入的路径长度,提高了防水性能。
[0022]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止水板5为钢构件,钢制止水板5的设置,能够起到较好的止水作用,耐久性强。
[002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本技术在一般底板后浇带防水的做法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加强,将一般底板后浇带防水做法中矩形截面的后浇混凝土优化为菱形截面后浇带12,相比一般做法,菱形截面的后浇混凝土,当混凝土膨胀时,其受力更加有利,与底板主体11的结合会更加紧密,增加其防水能力,同时菱形的截面形成的底板主体11相比矩形截面的其长度更长,相当于增加了水渗入的路径长度,即渗水路径8的长度,提高了防水性能,为确保防水性能在其底部两端可能渗水的施工冷缝10上增加两条遇水膨胀止水条9,切断渗水路径8,确保防水效果,同时由于后浇带保留的时间是比较长的,一般往往会有许多垃圾会掉入其中,施工后浇带时,还需进行清理工作,十分麻烦,因此,本技术在其顶部设置了盖板主体2,盖板主体2为预制盖板或废模板盖板,作为防护,防止垃圾掉入其中,减少了后期清理后浇带的工作,本技术能够大大加强后浇带防水性能,安全可靠,施工便捷。
[0024]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板后浇带防水结构,包括底板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主体的内部设有菱形截面后浇带,所述菱形截面后浇带处设有混凝土主体,所述底板主体中设置有加强钢筋和原底板钢筋,所述底板主体的顶部装设有盖板主体,所述底板主体的底部设有施工冷缝,且在所述施工冷缝处设有止水条,所述加强钢筋的底部内设置有双面双向钢筋,所述菱形截面后浇带内设有钢丝网隔断和止水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底板后浇带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伟沈文佼涂文凯沈鹏杨怀亮陈国飞孙煌荣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科技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