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病床负压隔离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1430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装配式病床负压隔离罩。解决了现有的负压隔离病房需要新建改建或者单独设立,搭建麻烦且会改变病房的结构,在疫情缓解后长期处于闲置状态,造成医院资源的大量占用而且维护麻烦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隔离区和缓冲区,所述隔离区和缓冲区相邻设置,所述隔离区包括第一支架和隔离罩体,所述隔离罩体套装在第一支架上,所述缓冲区包括第二支架和缓冲罩体,所述缓冲罩体套装在第一支架上,所述隔离罩体和缓冲罩体可拆卸连接,所述隔离区和缓冲区均与负压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隔离效果好、搭建方便、不占用医院资源等优点。院资源等优点。院资源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病床负压隔离罩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病床负压隔离罩。

技术介绍

[0002]呼吸道烈性传染病的传播是靠病人呼出气或可咳嗽喷嚏形成的气溶胶中病毒、细菌等致病性微生物,通过空气被近距离内的其他人吸入后感染致病。阻止这类传染病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病人隔离,避免其他人与其直接近距离接触,除了做好个人防护外,如戴口罩和穿隔离服,更重要的是将病人单独安置的负压隔离病房或负压隔离舱。
[0003]负压病房的原理是分区为污染、清洁和缓冲三个功能区,分别是病人空间、医护空间和医护人员进入污染区的缓冲地带,在三个区域内利用新风进气口送入外界洁净空气,将污染空气抽吸,并通过专门的管道系统引流到串联的空气净化器(高效过滤装置HEPA)和空气消毒装置作用(高温或紫外线灭菌),将细菌病毒杀灭或过滤后,达到国家空气质量排放标准后,排放到高层建筑物顶部顺风处,不同区域内负压值高低不同,压力由高到低的顺序是隔离区、缓冲区、污染区,形成气体固定流向是外界空气(新风)

隔离区

缓冲区

污染区

排出管道

过滤与消毒系统

大气空间,不让污染空气逆向流动,防止污染空气泄漏到隔离区内,是避免污染空气泄漏到隔离区,防止医护人员、其他病人的交叉感染,同时避免环境空气污染。
[0004]基于该原理,过去主要在传染病医院常规设置少量负压病房,但是如果遇到病毒疫情大规模爆发,现存的负压病房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这会由于缺乏负压病房,加之医护人员自身防护装置缺乏,从而导致医护人员感染。
[0005]基于这种风险,就需要大规模新建或者改建的负压病房,但是现有的负压病房均是固定式建筑,在病毒疫情缓解后会长期闲置,不仅占用医院有限空间资源,新建改建费用较高,并需要维护保养费用开支,造成资源浪费,因此,有必要设计能基于现存病房的负压隔离防护装置,直接用于现有病房内搭建,解决单一病床的局部空间隔离,不占用医院额外空间。
[0006]因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一种更实用的负压隔离罩。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负压隔离病房需要新建改建或者单独设立,搭建麻烦且会改变病房的结构,在疫情缓解后长期处于闲置状态,造成医院资源的大量占用而且维护麻烦。
[0008]本技术提供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装配式病床负压隔离罩。
[0009]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10]一种装配式病床负压隔离罩,包括隔离区和缓冲区,所述隔离区和缓冲区相邻设置,所述隔离区包括第一支架和隔离罩体,所述隔离罩体套装在第一支架上,所述缓冲区包括第二支架和缓冲罩体,所述缓冲罩体套装在第一支架上,所述隔离罩体和缓冲罩体可拆
卸连接,所述隔离区和缓冲区均与负压装置连接。
[0011]本技术通过支架和罩体的结构,安装方便,且可在现有病房基础上进行改装,操作简单,而在病床区域设置隔离区和缓冲区,医护人员可以先进入缓冲区,通过开启隔离区的负压处理,防止隔离区内的污染空气逆向进入到缓冲区,而当医护人员进入到隔离区之后,又可开启缓冲区的负压处理,使得隔离区内可能泄露到缓冲区的污染空气被快速抽走,这样,就能有效防止医护人员感染。
[0012]本技术优选的一种装配式病床负压隔离罩,所述第一支架包括顶部支架、底部支架和立柱,所述顶部支架和底部支架之间通过立柱可拆卸连接。
[0013]本技术考虑到运输和安装的便利性,将第一支架设置为三个主要部件,而且可拆卸连接。
[0014]本技术优选的一种装配式病床负压隔离罩,所述底部支架和顶部支架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横杆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立柱连接。
[0015]本技术优选的一种装配式病床负压隔离罩,所述连接杆的两端顶部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杆的侧面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连接孔的轴向与连接槽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立柱插接在所述连接孔中,所述横杆插接在所述连接槽中。
[0016]本技术考虑到支架的装配性,采用的是插销式结构,使得支架的连接和拆卸均很方面,效率高。
[0017]本技术优选的一种装配式病床负压隔离罩,所述隔离罩体设置有第一气密连接拉链和第一开门拉链,所述第一开门拉链位于所述第一气密连接拉链的内环,所述缓冲罩体上设置有第二气密连接拉链和第二开门拉链,所述第二开门拉链设置在所述第二气密连接拉链的对侧,所述第一气密连接拉链和与所述第二气密连接拉链可拆卸连接。
[0018]本技术考虑到缓冲区与隔离区相邻设置,且要安装方便可拆卸,又要保证气密封,因此,通过气密性拉链进行两个罩体的连接,而为了方便进出和开关,设置了开门拉链。
[0019]本技术优选的一种装配式病床负压隔离罩,所述隔离罩体包括头罩、侧罩和底罩,所述头罩、底罩均通过气密性拉链与侧罩连接,隔离罩体根据第一支架的结构设置为三个部分,头罩与顶部支架装配,底罩与底部支架装配,然后再通过气密性拉链将头罩、底罩与侧罩连接在一起。
[0020]本技术优选的一种装配式病床负压隔离罩,所述隔离罩体设置有呼吸机螺旋管通过口、电源线通过口、负压管通过口、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所述缓冲罩体设置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排气口。
[0021]本技术为了便于连接呼吸机、吸痰等用的负压吸引机以及电源,预留了相应通过口。
[0022]本技术优选的一种装配式病床负压隔离罩,所述隔离罩体上还设置有 LED灯片、摄像头和负压传感器,所述LED灯片用于照明,所述摄像头实时监控病人病情,通过无线或有线链接护士站监控屏幕。
[0023]本技术优选的一种装配式病床负压隔离罩,所述负压传感器与负压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空气高效过滤器、紫外线灭菌器和中央负压系统,所述高效过滤器、紫外线灭菌器和中央负压系统均与负压控制器
连接,所述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均与新风系统连接,并通过管道将净化后的空气导入到隔离罩体和缓冲罩体内。
[0024]本技术的负压依靠医院现有的中央负压系统,在接口安装一个负压控制开关,利用负压监测数据,实时调控开关的开闭,将污染的罩内空气经过管道排出到中央负压系统的排气口排入大气,新风系统(外界空气)通过进气口连接高效过滤装置过滤后,利用负压吸引作用进入罩内,起到空气交换的效果。
[0025]本技术优选的一种装配式病床负压隔离罩,所述隔离罩体的侧罩上还设置有观察窗,观察窗采用透光材质制成,内部有手拉式窗帘,用于保护隐私。
[002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用材质为塑钢。
[0027]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28]1、本技术配置有独立的缓冲空间,利用双重气密门和单独的负压形成系统,可以解决医护人员进出负压隔离罩时,负压瞬间消失,罩内污染气体大量外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病床负压隔离罩,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离区和缓冲区,所述隔离区和缓冲区相邻设置,所述隔离区包括第一支架(3)和隔离罩体(1),所述隔离罩体(1)套装在第一支架(3)上,所述缓冲区包括第二支架和缓冲罩体(2),所述缓冲罩体(2)套装在第一支架(3)上,所述隔离罩体(1)和缓冲罩体(2)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病床负压隔离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3)包括顶部支架、底部支架(20)和立柱(22),所述顶部支架和底部支架(20)之间通过立柱(22)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病床负压隔离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架(20)和顶部支架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横杆(21)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立柱(22)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病床负压隔离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杆的侧面设置有连接槽,所述立柱(22)插接在所述连接孔中,所述横杆(21)插接在所述连接槽中。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装配式病床负压隔离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罩体(1)设置有第一气密连接拉链(11)和第一开门拉链(12),所述第一开门拉链(12)设置在所述第一气密连接拉链(11)的内环,所述缓冲罩体(2)上设置有第二气密连接拉链(15)和第二开门拉链(16),所述第二开门拉链(16)设置在所述第二气密连接拉链(15)的对侧,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静杨宁钱亮
申请(专利权)人:广安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