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更换烙铁头的电烙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0992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一种方便更换烙铁头的电烙铁,包括电烙铁本体,电烙铁本体包括壳体、加热体和烙铁头,加热体的内部设置有左端开口的插孔,插孔的开口端设置有向外扩张的环形扩张部,位于环形扩张部右侧的加热体的内周壁上设置有环形锥面;位于环形锥面所在位置处的烙铁头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夹块,两个夹块之间形成夹槽,每个夹块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锥形面;位于环形扩张部所在位置处的烙铁头的外部套装有顶套,顶套与环形扩张部螺纹连接,顶套的右端设置有外径小于顶套的环形凸台,环形凸台的右端与两个夹块的左端面均相抵,顶套的左端伸出于加热体外并设置有环形凸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给烙铁头的更换带来方便。能够给烙铁头的更换带来方便。能够给烙铁头的更换带来方便。

Electric soldering iron for easy replacement of soldering he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方便更换烙铁头的电烙铁


[0001]本技术涉及电烙铁
,具体涉及一种方便更换烙铁头的电烙铁。

技术介绍

[0002]电烙铁是电子制作和电器维修的必备工具,主要用途是焊接元件及导线;目前市面上的电烙铁一般包括壳体、加热体和烙铁头,加热体的右端与壳体的左端固定,加热体的内部设置有左端开口的插孔,烙铁头的右端插入在插孔中且烙铁头的外周壁与插孔的内周壁相贴,加热体左端的侧壁上穿设有一对螺钉,螺钉与加热体螺纹连接,烙铁头通过螺钉与加热体紧固;由于烙铁头是通过螺钉与加热体紧固的,这样一来,当烙铁头老化或损坏而需要更换时,用户必须使用螺丝刀来拧动螺钉,从而存在烙铁头更换不方便地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方便更换烙铁头的电烙铁,其与传统的电烙铁相比,当其内部的烙铁头需要更换时,无需使用螺丝刀,从而能够给烙铁头的更换带来方便。
[0004]本技术的方便更换烙铁头的电烙铁,包括电烙铁本体,电烙铁本体包括壳体、加热体和烙铁头,加热体的右端与壳体的左端固定,加热体的内部设置有左端开口的插孔,烙铁头的右端插入在插孔中且烙铁头的外周壁与插孔的内周壁相贴,插孔的开口端设置有向外扩张的环形扩张部,位于环形扩张部右侧的加热体的内周壁上设置有环形锥面,环形锥面由左向右逐渐向内收缩,环形锥面的左端与环形扩张部的右端连接;位于环形锥面所在位置处的烙铁头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用于夹紧烙铁头的夹块,两个夹块之间形成用于夹紧烙铁头的夹槽,每个夹块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用于与环形锥面配合导向的锥形面;位于环形扩张部所在位置处的烙铁头的外部套装有顶套,顶套与环形扩张部螺纹连接,顶套的右端设置有外径小于顶套的环形凸台,环形凸台的右端与两个夹块的左端面均相抵,顶套的左端伸出于加热体外并设置有外径大于顶套的环形凸边。
[0005]本技术的方便更换烙铁头的电烙铁,其中,环形凸边的外周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呈周向均匀分布的凹槽;通过凹槽的设置,当需要转动顶套时,手指能够嵌入到凹槽中,这样一来,能够避免手指与环形凸边之间出现打滑的现象。
[0006]本技术的方便更换烙铁头的电烙铁,其中,每个凹槽的截面均为半圆形状结构;通过采用这种结构的凹槽后,在手指嵌入到凹槽中后,手指能够更好地与凹槽贴合。
[0007]本技术的方便更换烙铁头的电烙铁,其中,每个凹槽的两个端部处均形成圆弧面;通过圆弧面的设置,在转动顶套时,能够避免凹槽的端部伤到手指。
[0008]本技术与传统的电烙铁相比,当其内部的烙铁头需要更换时,无需使用螺丝刀,从而能够给烙铁头的更换带来方便。
附图说明
[000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0]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两个夹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两个夹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5为顶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0016]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17]本技术的方便更换烙铁头的电烙铁,包括电烙铁本体,电烙铁本体包括壳体1、加热体2和烙铁头3,加热体2的右端与壳体1的左端固定,加热体2的内部设置有左端开口的插孔21,烙铁头3的右端插入在插孔21中且烙铁头3的外周壁与插孔21的内周壁相贴,插孔21的开口端设置有向外扩张的环形扩张部22,位于环形扩张部22右侧的加热体2的内周壁上设置有环形锥面23,环形锥面23由左向右逐渐向内收缩,环形锥面23的左端与环形扩张部22的右端连接;位于环形锥面23所在位置处的烙铁头3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用于夹紧烙铁头3的夹块4,两个夹块4之间形成用于夹紧烙铁头3的夹槽41,每个夹块4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用于与环形锥面23配合导向的锥形面42;位于环形扩张部22所在位置处的烙铁头3的外部套装有顶套5,顶套5与环形扩张部22螺纹连接,顶套5的右端设置有外径小于顶套5的环形凸台51,环形凸台51的右端与两个夹块4的左端面均相抵,顶套5的左端伸出于加热体2外并设置有外径大于顶套5的环形凸边52。
[0018]环形凸边52的外周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呈周向均匀分布的凹槽53;通过凹槽的设置,当需要转动顶套时,手指能够嵌入到凹槽中,这样一来,能够避免手指与环形凸边之间出现打滑的现象。
[0019]每个凹槽53的截面均为半圆形状结构;通过采用这种结构的凹槽后,在手指嵌入到凹槽中后,手指能够更好地与凹槽贴合。
[0020]每个凹槽53的两个端部处均形成圆弧面54;通过圆弧面的设置,在转动顶套时,能够避免凹槽的端部伤到手指。
[0021]当本技术需要更换烙铁头时,首先等加热体、烙铁头、夹块和顶套完全冷却,接着通过手指转动顶套以使得顶套脱离加热体,接着将烙铁头从加热体中拔出,与此同时,夹块能够从加热体中移出,接着将两个夹块装夹到新的烙铁头的两侧并将烙铁头插入到插孔中,在新的烙铁头插入到插孔中后,两个夹块又能够重新与加热体内部的环形锥面配合,最后再将顶套装回并拧紧顶套即可,顶套拧紧后,环形凸台能够顶推夹块以使夹块夹紧烙铁头。
[002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更换烙铁头的电烙铁,包括电烙铁本体,所述电烙铁本体包括壳体(1)、加热体(2)和烙铁头(3),所述加热体(2)的右端与壳体(1)的左端固定,所述加热体(2)的内部设置有左端开口的插孔(21),所述烙铁头(3)的右端插入在插孔(21)中且烙铁头(3)的外周壁与插孔(21)的内周壁相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21)的开口端设置有向外扩张的环形扩张部(22),位于环形扩张部(22)右侧的加热体(2)的内周壁上设置有环形锥面(23),所述环形锥面(23)由左向右逐渐向内收缩,所述环形锥面(23)的左端与环形扩张部(22)的右端连接;位于环形锥面(23)所在位置处的烙铁头(3)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用于夹紧烙铁头(3)的夹块(4),两个夹块(4)之间形成用于夹紧烙铁头(3)的夹槽(41),每个夹块(4)的外侧壁上均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瑜钢麻正亮方爱平吴春艳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